為了不打草驚蛇, 慕容溫瑜並沒有驚動家中太多人,隻是悄悄將這些人關到柴房中。


    等翁元基那一行被捕之後, 他自會處理這幾個不知好歹的東西!


    隻是, 絕對不能讓慕容家的人在翁元基那裏被人抓住,不然連慕容溫瑜都有可能受到連累。


    戚博翰提前給他們看那名單,也是存了提醒慕容溫瑜的意思。


    隻要慕容溫瑜將慕容家這一條跟翁元基勾搭的線處理幹淨,陶笉然和戚博翰便不會再追究慕容家的責任。


    這也是慕容溫瑜因為如今正得聖心,才有的待遇。但若慕容家再出事多幾迴, 往後可就沒有那麽好的事情了。


    可恨有些人, 就是太過固執, 看不清自己現在是什麽處境!


    慕容溫瑜這次終於沒有再放過任何人,就算揪出家中主謀是從小待自己親厚自己的親叔叔,也沒有絲毫手軟。


    而翁元基那邊的抓捕也十分順利,這次參與進來的, 都是頑固的文人。麵對王寅和丁青雲帶領的精兵,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加上兩名將領都是經驗豐富的老將,在這之前又有慕容溫瑜和公孫德業的策無遺算,這次沒有漏掉名單上的任何一個人!


    等太陽高高掛在天上的時候,這場悄無聲息的清繳已經落下了尾聲。


    昔日風光無限的丞相,如今變成了一個手腳都帶著鐐銬的階下囚。


    公孫德業拿出了戚博翰一早送過來的密旨,當場廢了翁元基的宰相之位,關入天牢,等待帝後迴京之後再做處置。


    翁元基入獄的事情,出乎許多官員的意料。


    畢竟在旁人眼中,翁元基可是戚博翰最得力的下屬!而且一直在幫戚博翰製衡陶笉然,戚博翰不可能會對翁元基下手!


    這次的行動,莫非是皇後主持的?


    皇後要開始打壓皇帝的勢力了嗎?


    帝後之間的平衡是不是要被打破了?


    皇後是不是不甘心受人鉗製,打算篡位?!


    各種陰謀論開始頻頻傳出,而民生日報一反常態,對這件事情隻是草草報導了一番,隨後開始轉移民眾的視線。


    比如,京城要開辦行知小學了!


    比如,南蠻和高麗前來賠罪的使臣又要進京了。


    比如,西北練兵練了大半年,這次王君浩終於親自上陣帶隊,直接把突厥軍隊打得節節敗退,還一口氣占了兩座城池。


    果不其然,大部分百姓的視線都聚焦到了別的事情上。


    民生日報如今已經在全國各個州府,都有了自己的分社。也開始做起了本土化的報紙,開辦了不少子刊物。


    而在別的地方,民生日報也改名為民生周報,隻報導這一周來,全國範圍內發生的大事件。


    具體每個地方的日報,都有了自己特色的內容。


    如今,每日看報,已經逐漸成為瑞朝中產以上階級的習慣,隨時掌握瑞朝的各種動態,跟朋友聊天的時候才不至於被人說是老土!


    而送孩子去上學,也成為了瑞朝大部分百姓的家庭日常議題。雖然最後不一定會付諸行動,但是可以看出,百姓們對讓孩子上學這一事,觀念正在慢慢轉變。


    陶笉然和戚博翰這一路上見了許多許多這樣的變化,雖然還有很多膈應人的事,總體來說卻是十分滿足的。


    看到百姓們日漸開化,現實生活和精神生活也慢慢豐富起來,這一派國泰民安的景象,就連戚博翰也少有地動容了。


    陶笉然和戚博翰在濟州逗留了足足一個多月,提拔了謝家的子弟為臨時知州,又在牛成弘和章文友趕過來之後,徹夜詳談了許久,這才離開,繼續南下。


    路上他們也沒能閑著,跟著翁元基謀反的官員數量不少,如今全部入獄,朝廷又空了許多,人手是嚴重不足了。


    陶笉然和戚博翰都分別提拔了一些之前看重的人才,名單擬定之後,陶笉然有些猶豫道:“博翰,你說這時候把小妹調入戶部,好不好?”


    戚博翰思索一番後,便點頭道:“現在正值用人之際,想來這個時機正合適。”


    得到戚博翰的肯定,陶笉然便放心地將陶小妹的名字給添上去。


    第二位女官入朝,大臣們的反應已經沒有上次那麽激烈。


    也是因為上次帶隊的翁元基已經入獄,戚博翰和陶笉然人在外,但他的鐵血再起喚起了大臣們對他的畏懼,此時所有大臣都謹言慎行,不敢再多有微詞,生怕自己會成為下一個翁元基。


    於是陶小妹入職,倒是比王琬凝順利得多。


    轉眼就到了六月,陶笉然一行再走幾日,便要到寧安地界了。


    而一直窩在禦醫院做研究的陶禧然,也被姐姐揪了出來,塞上馬車往嶽州送去。


    陶禧然的婚禮,定在了今年的十月,在老家樂徑村舉行。


    所以陶笉然一行,這次在寧安會一直待到婚禮結束,然後趕在運河結冰之前,和陶禧然夫婦一起返迴京城,結束這趟南巡之旅。


    得知要迴到老家了,四個孩子都十分期待。


    寶兒都暫時扔掉了戚博翰的教誨,趴在陶笉然懷中,撒嬌地問道:“爸爸,老家是什麽樣子的呀?”


    貝貝也湊了上來,關心的仍舊是他的最愛:“爸爸,老家有什麽好吃的呀?”


    麵對孩子們各種天真的提問,陶笉然努力迴想了一陣子,才道:“你們迴去看看就知道了,爸爸也好多年沒迴去,不知道什麽樣子了。好吃的有很多,一定讓你吃個夠。”


    一家人說說笑笑,車隊很快到了嶽州府,直接駛入了戚博翰當年的王府。


    孩子們一下馬車,眼睛頓時亮了起來。


    特別是寶兒,很是興奮道:“這座宅子真漂亮!這是我們老家嗎?”


    “這是你們爹爹當王爺的時候住的地方。”陶笉然揉了揉寶兒的小腦袋,然後轉頭對另外三個寶貝道,“等以後你們長大了,讓爹爹在京城也給你們一人一座這麽大的宅子好不好?”


    “貝貝要跟哥哥一起住!”貝貝一把抱住寶寶,撒嬌道。


    陶笉然笑了笑,並沒有繼續這個話題,而是帶他們吃了午飯之後,便讓孩子們先去休息了。


    陶笉然在馬車上原本還有些睏乏,但迴到熟悉的地方之後,精神就開始興奮了,拉著戚博翰,將這個以前已經熟悉無比的宅子,又重頭逛了一遍。


    “這裏好像都沒有變過啊。”陶笉然很是感慨,就連當年他們第一次正式見麵,戚博翰在湖心亭裝逼用的白色紗布,此時也仍舊潔白如新地掛在那裏。


    戚博翰從身後摟住陶笉然,柔聲道:“隻要你喜歡,這裏永遠都不會變。”


    陶笉然聞言,便知道這些都是戚博翰刻意吩咐人維護的了,微微一笑:“其實變不變都無所謂,反正我們的記憶不會變。”


    說完,轉身獻上了一個纏綿的深吻。


    來到熟悉的故地,這對老夫夫似乎重燃起了當年初戀時的小火花,當即迴房大戰了三百迴合,在晚飯之前才停了下來。


    而這時候,有一位不速之客上門拜訪了。


    </br>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在古代搞義務教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煬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煬師並收藏在古代搞義務教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