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避免劉之坤受到自己影響,劉衛民從不主動接觸這個四弟,盡管他知道眼前孫世紀是四弟劉之坤的老師,兩人卻從未當麵相見。


    孫世紀也不管劉衛民是否喜歡,不平不淡說道:“孫某擅自做主將小女許配給學生弟子,未通知劉駙馬,還請勿怪。”新81中文網更新最快 電腦端:https://


    崔文升及船內一幹人等,全看著怪物一般看向孫世紀父女,男婚女嫁見的多了,還從未聽說過不讓男方家人知道的,女方擅自做主的情形,這幾乎是對男方最大的侮辱,聽著孫世紀話語,男方像是入贅的一方,這更讓他人難以置信。


    劉衛民卻沒有崔文升等人那種感覺,對於他來說,或許也算是件好事,無奈搖頭。


    “世伯能割舍愛女,已是愚弟前世修來的福分,些許小枝細節並無多大幹礙,世伯莫要擔憂。”


    孫世紀微微點頭,臉上雖還是不平不淡,心下卻鬆了口氣,禮法上他們孫家畢竟是禮虧在先,若眼前二愣子般駙馬爺真的不依不饒鬧騰起來,倒黴的還是自己閨女。


    孫世紀迴頭,孫秀婉忙低頭蹲身福禮。


    “秀婉見過三兄。”


    看著眼前穿著文士道袍卻行婦人蹲身福禮,劉衛民心下一陣搖頭苦笑。


    “四妹不與混賬四弟一同前來,又是一身男兒著裝,當是先禮後兵來了,說吧,三兄何事招惹了四妹不喜。”


    船內一陣寂靜無聲,崔文升額頭冷汗都冒了出來,本以為孫世紀與駙馬府結成了親家,若自己哪裏招惹了眼前之人惱怒,也好有個中間人緩和求情一二,他哪裏想到孫秀婉一身男兒道袍蘊含著的深意。新81中文網更新最快 手機端:https:/


    孫秀婉抬頭與劉衛民身後跪坐著的沈允婻對視了一眼,沉默片刻方才低頭開口。


    “秀婉不敢質疑三兄所做之事,隻是有些事情不明,想請教三兄解惑。”


    劉衛民眉頭微抬,看了眼閉目沉思的孫世紀,目光繼續落在成了弟妹的孫秀婉身上,微微點頭。


    “四妹有話直說。”


    孫秀婉又低頭行了一禮。


    “秀婉若有得罪三兄之處,還請三兄恕罪。”


    劉衛民隨意點了點頭,伸手欲要飲口茶水,拿起杯子卻發現杯中空空,沈允婻不著痕跡坐到他身邊,倒騰起功夫茶來。


    孫秀婉像是沒看到,輕聲說道:“我大明從未有過女子為使,三兄以一女子為使出呂宋,不知可否妥當?”


    劉衛民微微一笑,說道:“女子為使不妥……甘羅十二歲為相為使若何?鄭三寶公公為使萬國,揚威萬裏外,若何?”


    “三兄所重者,唯才唯德,唯為國為重之人,男兒也好,巾幗也罷,並無太多區別。”


    “西方諸國與我大明所民情民風不同,西方諸國女子亦可為王為侯,所重者皇室威嚴,故而三兄請奏陛下以一民女入宗室。”


    孫秀婉沉默稍許,又說道:“西方之蠻夷,三兄以我大明宗室之尊相交,豈不是有損我大明皇室威嚴?”


    劉衛民沉默片刻,神情肅然。


    “君若舟,民若水,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水靜則舟行萬裏,水沸則巨舟傾覆,今之大明災害頻繁,大明國庫空虛無銀,倭寇初平,北地又增建賊之禍,內外交困,民心不穩,怨火初起,三兄為駙馬,為宗室之人,平滅天地之怨火,止住水沸當為首要。”


    “水靜,舟行萬裏,則大明君威不動,自壓萬國臣服。”


    話語落地,舟船內氣息莫名凝重萬鈞。


    ……


    孫秀婉沉默許久才將紊亂氣息平穩,點頭說道:“還請三兄莫要怪罪秀婉無禮。”


    劉衛民接過沈允婻送到麵前茶盞,輕輕飲下,口腔頓生清香,看著跪坐在麵前女子,微微點頭。


    “無礙。”


    孫秀婉看著眼前三兄隨意飲著茶水,一陣沉默,麵色好像有些猶豫遲疑。


    “三兄以公主之尊領兵北上遼東,強行撤出數十萬遼東百姓,致使遼東軍心動蕩,熊經略、袁巡撫身死沈、遼兩城,更是將公主置於危險之中,是否妥當?”


    劉衛民眉頭不由一抬。


    “三兄也不說什麽熊袁不顧大明生死安危,不言兩人不顧遼東數十萬百姓生死,不言兩人隻一味相互攻訐,主次不分,不顧大局,也不言兩人私下劫掠三兄之軍資,隻言遼東國運先機之爭。”


    “我朝成祖於北京城為都,乃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之意,但自土木堡後,我朝京衛一戰而喪失過半,自此與韃靼相爭,由攻而守,國運先機一朝喪失數十年。”


    “遼東薩爾滸之戰,我軍戰敗,剿倭、平蠻、鎮韃靼十萬我軍精銳一日喪盡,由攻而守,國運先機亦失十數年。”


    “何以奪迴國運先機?”


    “說起來很難解答,究其根本者,由守轉而為攻爾。”


    “兵法雲,守久必失,守久失其城,失其地,失其民,失其國。”


    “奪先機者,奪攻守之勢。”


    劉衛民低頭取過沈允婻功夫茶水,一飲而盡。


    “國之攻守,若兩人生死相鬥,力強者勝,兵利者勝,甲厚者勝,技巧者勝。”


    “今時大明,力強而腹病,兵利而脆,甲厚而糙,看似強大卻手臂無力,何以勝?”


    “唯技巧而得先機。”


    “技巧者,攻敵之咽喉,之側肋,之敵脆弱之處。”


    劉衛民拿過茶盞,沾著茶水,自鐵嶺、開原向東,在桌麵上畫了道線,點著海西女真、建州女真、野人女真三部,說道:“正黃旗四十五個牛錄,鑲黃旗二十,正紅旗二十五,鑲紅旗二十六,鑲藍旗三十三,正藍旗二十一,正白旗二十五,鑲白旗十五,共計二百一十個牛錄,每牛錄三百人。三兄知道,不可能所有牛錄都是三百人,與我大明衛所一般無二,建州賊牛錄亦無法滿編,三兄就以三百人算起,二百一十個牛錄,共計六萬三千人,每三丁抽一丁,共計十八萬九千丁,加上年幼男丁、婦人、老弱,當有六十萬人。”


    劉衛民將畫出的橫線之下,畫了個大大圓圈,說道:“沈遼等地各戍堡百姓四十萬人,沈遼名下戍堡過百,不言建州賊原本村寨留駐兵丁,過百戍堡每處以百人計,就需萬人,大城之堡,則需數千以守。”


    劉衛民指著橫線兩側龐大土地,不屑道:“四十萬沈遼百姓撤離,原沈遼各處衛所數千軍卒入了廣寧、山海關,四十萬百姓離開,沒了這些百姓耕種,建州賊又能拿出多少人來攻打廣寧?”


    “韃靼左翼三部、朵顏三衛韃靼沒了我大明市易,韃靼屢屢牽製我大明,此乃牆頭之草,憑什麽與建州賊相善?建州能提供給韃靼市易所需貨物?”


    “我軍居沈遼之南廣寧、山海關,居沈遼之東鎮江、複州、金州,韃靼居沈遼建賊之西,今日公主領兵兩萬,建賊強攻半月有餘尚且奈何不得,尚被公主斬殺近萬賊軍,攻守之勢已分,國運先機已得。”


    “公主不顧己身領軍前往又如何?身為大明至尊公主,以己身性命,博取薩爾滸丟失的十數年國運先機,有何不妥?”


    “撤迴四十萬沈遼百姓又如何?不撤迴四十萬百姓,不以大局為重,袁、熊兩人隻知道你來我往相互爭吵,讓遼東軍將無所適從,隻知道縱兵搶掠軍資的遼東,就憑他們可以守得住沈遼之土?”


    “兩人該死,老子不怕與人言及,三兄就是要讓兩人死在沈遼,就是要警告遼東上下,誰敢不以大局為重,老子就是要了他的命,不管他有如何的威望,如何的清正得民心。”


    劉衛民抬眼,越過孫秀婉看向孫世紀。


    “昔日有越王臥薪嚐膽,有韓信胯下之辱,漢唐亦有和親、低伏之辱,敵辱而自強,其後方可無人可辱,本駙馬並未看到熊、袁有自強之誌,敵未至而禍起蕭牆,兩人死不足惜!”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uu看書 ww.ukansh 又言,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隻一味與敵對懟而不知利弊進退之道,如此還要兵法三十六計何用?”


    “一退而換得攻守易手,一退而得十數年國運先機,此一退,可!”


    “今日失一地而保其民,今日失一地而明日得萬裏疆域之土,今日失一地之土,亦可!”


    劉衛民抬眼看向孫世紀,盯著他的眼睛,神情冷漠,此時的他已經不再是以一個晚輩,而是大明駙馬麵對整個天下士子詰問。


    “孫大人,本駙馬解答,滿意否?”


    “……”


    劉衛民看著孫世紀麵色微白,許久不見答話,低眉看向坐臥難安的孫秀婉,麵色不平不淡。


    “四妹下次若有不解疑惑相問,隻許以劉家子媳之禮,今日你我首次相見,穿著不倫不類,三兄可以當你年幼無知,若下次還敢如此,別怪三兄直接動手將你扔了出去。”


    劉衛民性子本就暴烈,心下對這對父女也有些惱怒,不幫忙就不幫忙好了,如今倒好,老四婚娶迎嫁不通知他,跑到了南京自己把婚事辦了,如今他都到了南京,不來登門拜見他也不在意,既然刻意與自己保持距離,那就別沒事跑來詰難,別跑來質問。就算跑來質問、詰難,也別他娘地穿著文士道袍,這種態度讓他極為不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1618之大明鎮國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蛤蟆吞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蛤蟆吞地並收藏穿越1618之大明鎮國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