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八章 簡潔易懂之文字爾【3章,第1章】
穿越1618之大明鎮國公 作者:蛤蟆吞地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一連數日整理賬冊,看著頗為混亂的賬冊,劉大駙馬很是不滿,不僅沈允婻、楊柳兒及一幹江南掌櫃被他扔去皇家學堂,就是捏著鼻子成了兄弟的宦官兄弟,幼軍監軍劉衛忠、寧德駙馬府管家劉衛貞、錢莊大掌櫃劉衛雅、禦馬監管事劉衛輔、酒樓管事孫禮徽、劉家寨一幫老頭管事們,全都被他扔去皇家學堂,讓小媳婦朱徽妍、小姨子朱徽婧、朱徽媞,以及劉英兒四兒小丫頭狂轟濫炸,與一幫司禮監小宦官強化學習數學。
皇家學堂裏麵的小宦官先生們,早已越過了這些簡單數字、簡單加減乘除的階段,之所以還讓他們進行學習,主要還是一種學習氣氛,以及讓這些小宦官們一對一幫助學習。
沈允婻、楊柳兒以及一幫掌櫃還勉勉強強聽得懂,劉家寨一幫老人們卻極為困難,這些老人們一者年紀較大,二者他們根本就不懂識字,對於劉家寨老三混賬小子強製他們前來就學,一幫老人們極為不滿。
道理講不通,那就隻能用軍法強製要求,劉家寨本身就是軍戶,用起軍法比講道理更加好使。
四個小丫頭輪流轟炸,他則在府邸整理錢莊賬冊,一邊整理,一邊按照後世財物做著報表,準備一些實例作為教案。
朝廷上的事情他是一概不管不問,雖不管不問,卻也不是不知道朝堂上發生的事情,二十四縣童生官吏挑戰了大明正常吏治,他知道朝廷官員們必然心懷不滿,事實也正是如此,先是一些無關緊要小吏上奏,以為袞州二十四縣童生隻能算是應急,不能作為常製,亦不能壞了吏治、祖製。
皇帝並未理會,全將奏折留中不發,隨後高攀龍一幹禦史上奏,皇帝依然留中不發。
朝廷的事兒鬧騰了十餘日,他則一心整理賬冊,燒製玻璃,嚐試燒製水泥,鑄造錢幣,安排人手送糧袞州……甚至還建了間自己的實驗室,更是想著為幼軍換了軍裝。
朝廷的事情他不管不問,但其間戶部欲要與山西商賈整一個錢莊,卻引起了他的注意,但注意也就那麽一兩日,也就被劉家寨老人們不滿轉移了注意力。
整理了小半月,原本足有兩大木箱的賬冊,也成了五百頁紙張的兩本賬冊,當然了,五百張頁的紙張也隻是些流水賬,另外還有幾本匯總賬冊,以及幾張報表。
小半月沒理會朝廷,一心隻忙著自己事情,小媳婦和兩個小姨子卻比他還要忙碌勞累,授完課還要抄寫流水賬到半夜。
時間已經到了十二月,他也未注意今日是個什麽日子,一大早就拉著馬車進入皇宮,準備今日正式為一幫管事們講解財物該如何記錄,又該如何製作報表,在他看來,隻需一日就可以講完,甚至根本不需要一日,但他也知道,從未接觸過這些事情之人,想要驟然接受、理解、運用卻需要更多時間。
剛剛進入了皇宮,就見到小喜兒在西華門處四處張望,見到是這小丫頭,忙跳下馬車。
“小喜兒,你不會小半月都在這裏等本駙馬爺吧?”
小喜兒卻連連點著小腦袋。
“嗯嗯,喜兒一直等著駙馬爺呢!”
劉衛民頓時一樂,從懷裏掏出些奶糖來,笑道:“奶糖很好吃,但也莫要多吃,會壞牙的。”
小喜兒也不與他客氣,忙將倆小口袋裝了個滿滿,奶聲奶氣道:“喜兒才不怕呢,吃了糖漱口就不會壞了牙的!”
“駙馬爺,喜兒可不可以也去學堂啊?喜兒不喜歡張公公,都打喜兒好幾次了!”
劉衛民一愣,又捏著她小臉,笑道:“不會是想著出宮玩吧?行,本駙馬答應了,一會接七妹、八妹迴來時,本駙馬與皇奶奶說上一說。”
小丫頭好玩,有鄭貴妃在那擺著,再加上小丫頭與他相善,宮內還真沒幾個人敢明目張膽欺負她,也不怎麽相信司禮監的張教喻敢無緣由打她手心。
知曉這小丫頭喜歡跑去仁壽宮,跟著倆小姨子也玩鬧學了點,對她想要去學堂也是滿口答應。
將小丫頭抱上馬車,直到臨近慈寧宮才將她放下,自己拉著馬車自顧自前往仁壽宮,隻是他忘了今日是個什麽日子,十二月初一,正是大朝之日。
拉著馬車,看到乾清門外雪地上站著的官吏,心下就是一陣咯噔,他可是怕了大朝之日,心下不住嘀咕,想著啥都沒看見,自顧自拖著馬車離開。
心想則事難成,好的不來,壞的硬是往身上湊,心想著啥都沒看見,可師明攔在馬前,總不能讓馬兒踩死這混賬吧?
“我說師明,你就不能讓本駙馬安安穩穩的接七妹、八妹去學堂上學嗎?”
師明卻一臉苦笑,抱拳弓腰道:“駙馬爺,您可是冤枉了老奴啊,老奴哪敢輕易攔著駙馬爺馬車,這不是陛下見了駙馬爺麽?”
劉衛民看向一幹大臣們看過來,心下一歎。
“得嘞,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劉衛民也不在意馬兒是不是拉著馬車跑了,跳下馬車,先是整理了下青灰色曳撒,按了按腰間天子劍,昂首挺胸大步走向高高在上的禦座。
“臣,幼軍指揮使,見過陛下!”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愛卿請起,朕喚愛卿上殿,皆因諸位諸臣看不懂愛卿所書之表格,還請愛卿親自向朕,向眾臣解說。”
劉衛民禮拜後,剛站起身來,聽了大舅哥話語就是一愣,怎麽感覺大舅哥心下有些怒火。
他也沒有細細揣摩,稍微想了下,說道:“啟稟陛下,臣之表格隻是以二十四縣所述重新製作,臣以為,陛下日理萬機,所慮之事頗多,故而奏折不宜所言之事雜言過多,越是簡單易懂越佳,故而才重新弄了張報表,陛下亦可一目了然。”
“臣之紙張頗小,縱是臣指著紙張解釋,諸位大臣們也是不清不楚,臣請奏陛下,臣需一木板,如此才可解釋清楚。”
朱由校微微點頭,看向一臉病態嫣紅的葉向高。
“準!”
師明忙低聲與一小宦官低聲交待一句,朱由校又將擺在手邊的木盒交到師明手中,師明忙又送到劉衛民手中。
木板未有一盞茶功夫就送了過來,看著木板還算平整、寬大,眾臣隻見劉大駙馬自衣袖中拿出一方小木盒,見他拿出一條狀白色之物,蹲在地上開始在木板上寫寫畫畫起來,眾臣相視,臉色卻甚是陰沉。
劉衛民也不理會他人如何作想,若說二十四縣童生們的報告都是些文字,而他的報表則更加直觀。
紙張上的表格縱列的是二十四個縣名稱,橫列則是各縣開墾田地總數目、士紳所占免納糧稅田地數目、官衙自留田地養吏數目、男女人丁(0~15,15~60,60之上)數目、毀壞屋舍數目,三月來修建民房數目、組織民眾秋種田畝數目、尚還有多少百姓無屋舍可居之數,以及安排了多少無房屋百姓住進官府、百姓家中之數……數目一清二楚,更是有受災前數據與之對應。
但木板大小有限,他也不可能一一都將二十四縣書寫上去,也隻是寫了五個縣,隻要能讓人聽明白就夠了。
三盞茶時間很快過去,所有大臣隻是冷著臉,看著他在木板上寫寫畫畫。劉衛民站起身來,招手喚過兩名宦官。
“諸位大人請看,當然了……劉某的字跡是差了些。”
劉衛民打趣了一句,見一幫文臣們皆冷著臉,他的麵色也冷淡起來。
“縱列是袞州各縣的名稱,想來諸位大人也能一目了然,橫列各位也應能看的明白,若連這些都看不明白,劉某就有理由懷疑諸位的聰慧,有理由懷疑諸位大人是否還有資格留在朝堂上。”
劉衛民指著表格內填寫的數據,說道:“這些數字源自西域,叫阿拉伯數字,隻所以使用這種數字,是為了更加直觀,更為易於計算,讓人一見便知大小……”
“劉駙馬,難道我漢家文字就不夠直觀?非要用西夷文字?”**星一臉冷淡質問。
劉衛民眉頭微微抬起,說道:“文字存在的意義是傳承,傳承先祖的技藝,傳承先祖遺留下來的智慧,但文字始終都在不斷衍化,都在不斷增加,就是為了可以讓人更加直觀,更加讓人易於明白所書寫的內容,知曉他人想要表達的含義。”
“我漢家文字起於象形,起於會意,書寫出山川,我等就知山嶺起伏、川流不息,書寫日月,我等就知日月之形態,uu看書 uukshum 故而我漢家文字最為直觀易懂,一見之下就知其意!”
劉衛民看著一幹文臣微微點頭,不冷不淡說道:“文字是為了傳承,傳承文化,越是易於直觀易懂,越是可讓更多百姓學習掌握,流傳也愈加廣泛,掌文之民愈多,識禮知義之民愈多,國之根基愈穩!”
“當何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劉某以為,簡潔易懂之文字爾!”
說著,劉衛民轉身在木板上刷刷寫了個“陸萬柒仟捌佰肆拾伍”幾個字,又指著“67845”數字。
“諸位大人,劉某想問問諸位,哪一個更為簡潔易懂,哪一個更為讓人一目了然?”
“一小兒學習、書寫‘陸萬柒仟捌佰肆拾伍’九個字,需要多久,學會書寫五個阿拉伯數字又需要多久?”
“藤縣有田756284畝,免稅之田346982畝,納稅田409302畝,今耕種305347畝,還剩……103955畝田地。”</div>
皇家學堂裏麵的小宦官先生們,早已越過了這些簡單數字、簡單加減乘除的階段,之所以還讓他們進行學習,主要還是一種學習氣氛,以及讓這些小宦官們一對一幫助學習。
沈允婻、楊柳兒以及一幫掌櫃還勉勉強強聽得懂,劉家寨一幫老人們卻極為困難,這些老人們一者年紀較大,二者他們根本就不懂識字,對於劉家寨老三混賬小子強製他們前來就學,一幫老人們極為不滿。
道理講不通,那就隻能用軍法強製要求,劉家寨本身就是軍戶,用起軍法比講道理更加好使。
四個小丫頭輪流轟炸,他則在府邸整理錢莊賬冊,一邊整理,一邊按照後世財物做著報表,準備一些實例作為教案。
朝廷上的事情他是一概不管不問,雖不管不問,卻也不是不知道朝堂上發生的事情,二十四縣童生官吏挑戰了大明正常吏治,他知道朝廷官員們必然心懷不滿,事實也正是如此,先是一些無關緊要小吏上奏,以為袞州二十四縣童生隻能算是應急,不能作為常製,亦不能壞了吏治、祖製。
皇帝並未理會,全將奏折留中不發,隨後高攀龍一幹禦史上奏,皇帝依然留中不發。
朝廷的事兒鬧騰了十餘日,他則一心整理賬冊,燒製玻璃,嚐試燒製水泥,鑄造錢幣,安排人手送糧袞州……甚至還建了間自己的實驗室,更是想著為幼軍換了軍裝。
朝廷的事情他不管不問,但其間戶部欲要與山西商賈整一個錢莊,卻引起了他的注意,但注意也就那麽一兩日,也就被劉家寨老人們不滿轉移了注意力。
整理了小半月,原本足有兩大木箱的賬冊,也成了五百頁紙張的兩本賬冊,當然了,五百張頁的紙張也隻是些流水賬,另外還有幾本匯總賬冊,以及幾張報表。
小半月沒理會朝廷,一心隻忙著自己事情,小媳婦和兩個小姨子卻比他還要忙碌勞累,授完課還要抄寫流水賬到半夜。
時間已經到了十二月,他也未注意今日是個什麽日子,一大早就拉著馬車進入皇宮,準備今日正式為一幫管事們講解財物該如何記錄,又該如何製作報表,在他看來,隻需一日就可以講完,甚至根本不需要一日,但他也知道,從未接觸過這些事情之人,想要驟然接受、理解、運用卻需要更多時間。
剛剛進入了皇宮,就見到小喜兒在西華門處四處張望,見到是這小丫頭,忙跳下馬車。
“小喜兒,你不會小半月都在這裏等本駙馬爺吧?”
小喜兒卻連連點著小腦袋。
“嗯嗯,喜兒一直等著駙馬爺呢!”
劉衛民頓時一樂,從懷裏掏出些奶糖來,笑道:“奶糖很好吃,但也莫要多吃,會壞牙的。”
小喜兒也不與他客氣,忙將倆小口袋裝了個滿滿,奶聲奶氣道:“喜兒才不怕呢,吃了糖漱口就不會壞了牙的!”
“駙馬爺,喜兒可不可以也去學堂啊?喜兒不喜歡張公公,都打喜兒好幾次了!”
劉衛民一愣,又捏著她小臉,笑道:“不會是想著出宮玩吧?行,本駙馬答應了,一會接七妹、八妹迴來時,本駙馬與皇奶奶說上一說。”
小丫頭好玩,有鄭貴妃在那擺著,再加上小丫頭與他相善,宮內還真沒幾個人敢明目張膽欺負她,也不怎麽相信司禮監的張教喻敢無緣由打她手心。
知曉這小丫頭喜歡跑去仁壽宮,跟著倆小姨子也玩鬧學了點,對她想要去學堂也是滿口答應。
將小丫頭抱上馬車,直到臨近慈寧宮才將她放下,自己拉著馬車自顧自前往仁壽宮,隻是他忘了今日是個什麽日子,十二月初一,正是大朝之日。
拉著馬車,看到乾清門外雪地上站著的官吏,心下就是一陣咯噔,他可是怕了大朝之日,心下不住嘀咕,想著啥都沒看見,自顧自拖著馬車離開。
心想則事難成,好的不來,壞的硬是往身上湊,心想著啥都沒看見,可師明攔在馬前,總不能讓馬兒踩死這混賬吧?
“我說師明,你就不能讓本駙馬安安穩穩的接七妹、八妹去學堂上學嗎?”
師明卻一臉苦笑,抱拳弓腰道:“駙馬爺,您可是冤枉了老奴啊,老奴哪敢輕易攔著駙馬爺馬車,這不是陛下見了駙馬爺麽?”
劉衛民看向一幹大臣們看過來,心下一歎。
“得嘞,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劉衛民也不在意馬兒是不是拉著馬車跑了,跳下馬車,先是整理了下青灰色曳撒,按了按腰間天子劍,昂首挺胸大步走向高高在上的禦座。
“臣,幼軍指揮使,見過陛下!”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愛卿請起,朕喚愛卿上殿,皆因諸位諸臣看不懂愛卿所書之表格,還請愛卿親自向朕,向眾臣解說。”
劉衛民禮拜後,剛站起身來,聽了大舅哥話語就是一愣,怎麽感覺大舅哥心下有些怒火。
他也沒有細細揣摩,稍微想了下,說道:“啟稟陛下,臣之表格隻是以二十四縣所述重新製作,臣以為,陛下日理萬機,所慮之事頗多,故而奏折不宜所言之事雜言過多,越是簡單易懂越佳,故而才重新弄了張報表,陛下亦可一目了然。”
“臣之紙張頗小,縱是臣指著紙張解釋,諸位大臣們也是不清不楚,臣請奏陛下,臣需一木板,如此才可解釋清楚。”
朱由校微微點頭,看向一臉病態嫣紅的葉向高。
“準!”
師明忙低聲與一小宦官低聲交待一句,朱由校又將擺在手邊的木盒交到師明手中,師明忙又送到劉衛民手中。
木板未有一盞茶功夫就送了過來,看著木板還算平整、寬大,眾臣隻見劉大駙馬自衣袖中拿出一方小木盒,見他拿出一條狀白色之物,蹲在地上開始在木板上寫寫畫畫起來,眾臣相視,臉色卻甚是陰沉。
劉衛民也不理會他人如何作想,若說二十四縣童生們的報告都是些文字,而他的報表則更加直觀。
紙張上的表格縱列的是二十四個縣名稱,橫列則是各縣開墾田地總數目、士紳所占免納糧稅田地數目、官衙自留田地養吏數目、男女人丁(0~15,15~60,60之上)數目、毀壞屋舍數目,三月來修建民房數目、組織民眾秋種田畝數目、尚還有多少百姓無屋舍可居之數,以及安排了多少無房屋百姓住進官府、百姓家中之數……數目一清二楚,更是有受災前數據與之對應。
但木板大小有限,他也不可能一一都將二十四縣書寫上去,也隻是寫了五個縣,隻要能讓人聽明白就夠了。
三盞茶時間很快過去,所有大臣隻是冷著臉,看著他在木板上寫寫畫畫。劉衛民站起身來,招手喚過兩名宦官。
“諸位大人請看,當然了……劉某的字跡是差了些。”
劉衛民打趣了一句,見一幫文臣們皆冷著臉,他的麵色也冷淡起來。
“縱列是袞州各縣的名稱,想來諸位大人也能一目了然,橫列各位也應能看的明白,若連這些都看不明白,劉某就有理由懷疑諸位的聰慧,有理由懷疑諸位大人是否還有資格留在朝堂上。”
劉衛民指著表格內填寫的數據,說道:“這些數字源自西域,叫阿拉伯數字,隻所以使用這種數字,是為了更加直觀,更為易於計算,讓人一見便知大小……”
“劉駙馬,難道我漢家文字就不夠直觀?非要用西夷文字?”**星一臉冷淡質問。
劉衛民眉頭微微抬起,說道:“文字存在的意義是傳承,傳承先祖的技藝,傳承先祖遺留下來的智慧,但文字始終都在不斷衍化,都在不斷增加,就是為了可以讓人更加直觀,更加讓人易於明白所書寫的內容,知曉他人想要表達的含義。”
“我漢家文字起於象形,起於會意,書寫出山川,我等就知山嶺起伏、川流不息,書寫日月,我等就知日月之形態,uu看書 uukshum 故而我漢家文字最為直觀易懂,一見之下就知其意!”
劉衛民看著一幹文臣微微點頭,不冷不淡說道:“文字是為了傳承,傳承文化,越是易於直觀易懂,越是可讓更多百姓學習掌握,流傳也愈加廣泛,掌文之民愈多,識禮知義之民愈多,國之根基愈穩!”
“當何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劉某以為,簡潔易懂之文字爾!”
說著,劉衛民轉身在木板上刷刷寫了個“陸萬柒仟捌佰肆拾伍”幾個字,又指著“67845”數字。
“諸位大人,劉某想問問諸位,哪一個更為簡潔易懂,哪一個更為讓人一目了然?”
“一小兒學習、書寫‘陸萬柒仟捌佰肆拾伍’九個字,需要多久,學會書寫五個阿拉伯數字又需要多久?”
“藤縣有田756284畝,免稅之田346982畝,納稅田409302畝,今耕種305347畝,還剩……103955畝田地。”</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