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裏間走出來的鐵刃一邊坐下一邊道:“你這主意可真大。”
鍾勇把酸辣湯和餅擺上。
秦忠端過來白粥。
秦忠道:“那我要是對冬棗說,我家有兩百間鋪子,是不是能好點兒?
可我又怕冬棗嫌晦氣。”
鐵刃道:“既打算求娶,遲早也得告訴人家的。”
鍾勇驚詫道:“你家有兩百間鋪子?”
秦忠道:“嗯,在京都和周邊幾個郡。不過和我沒什麽關係。我每年隻拿錢,不管事。”
鍾勇道:“你家做什麽的?”
秦忠道:“我就怕冬棗嫌棄。我家賣棺材、壽衣、紙紮的那些東西。”
鍾勇道:“所以你家就是秦棺材,哦哦,不是,秦官家?”
秦忠道:“我就知道,都這麽叫他。其實我爹的名諱不是秦關,也不是秦官。
大家就是喊他秦棺材,喊慣了當麵都改不過來,就去掉材字,喊成秦官這音,還有人叫他秦大官人。”
鍾勇道:“所以你是小秦官?”
秦忠道:“那是我哥,而且他也不叫秦官或秦關。
我在外麵不大願意說我家做什麽的,就是因為這,許多人還是嫌晦氣。”
鍾勇道:“你怎的來當兵了?”
秦忠道:“生意有我爹和我哥,我讀書也一般,我爹怕我遊手好閑,走歪了,就讓我當兵了。”
就這會兒功夫,鐵刃已經喝下一碗酸辣湯,吃了兩張餅。
盛了碗白粥,問:“有小菜嗎?”
秦忠忙取出提籃裏的鹹鴨蛋和一碟辣丁茄子、一碟酸蘿卜絲。
鐵刃吃好了,正準備起身,對上秦忠眼巴巴看著他。
鐵刃道:“你這什麽眼神?”
秦忠道:“大哥,你吃了我和冬棗這頓飯,總得給我們想個辦法。”
鐵刃道:“這餅和粥,你從隔壁端來的?早上誰說的出去買迴來?”
秦忠道:“還有酸辣湯和小菜,冬棗做的,我劈的柴燒的火。”
鍾勇道:“他是打算買來著,出了門就拐人家院劈柴去了。”
鐵刃道:“我明天替你去提親?”
秦忠道:“冬棗剛才都沒鬆口。”
鐵刃道:“我把你送去對麵當小廝?”
秦忠道:“我在大哥這邊是當兵,去那邊可別真成了小廝。”
鐵刃道:“我叫兄弟們來,直接對麵院子搶親,送你宅子去拜堂?”
秦忠睜大眼睛:“真的可以這樣麽?”
鐵刃道:“你當的是兵,不是土匪。”
秦忠道:“我就想要冬棗。”
鐵刃、鍾勇一起道:“沒出息。”
秦忠道:“我想有出息的去搶親,你們又說是土匪。
那可不就隻能沒出息了。”
秦忠這一天都有些蔫耳吧唧的,但這一天在軒轅朝卻是載入史冊的。
何青大捷。
平定廣懷王封地,收複國中之國泰昌郡。
軒轅昊大喜,一連下了九道政令。
涉及封賞三軍、安撫泰昌郡百姓、安置原封地內軍政體係官員、追擊反叛的餘黨。
為泰昌郡定郡守人選時,軒轅昊有些猶豫,有三五個人選,各有所長,也各有利弊。
軒轅昊把王尚書的折子翻出來,說起來王尚書比軒轅昊還小一歲,但軒轅昊每次看他的折子都有一種找老師範本的感覺,這個人不算老,可從年輕時起就一副老成持重的模樣。
雖然因為王兮佩一直與他頂著這口氣,但軍國大事上人家沒出過差錯。
王尚書保薦的人是原來文武之爭當中奪路之爭裏的那個小縣令,如今已是當地知府。
軒轅昊想了一下,綜合考量,或許是個不錯的人選。
但第二天在朝堂上,議及泰昌郡新任郡守時,王尚書還是一如既往地一言不發,反正折子他上過了,自己也推薦了人選。
軒轅昊不知怎地,見到一語不發的王尚書也來了脾氣,點名問他。
王尚書恭恭敬敬地答:“全憑陛下定奪。”
看著他那恭恭敬的樣子,軒轅昊那無名火不知怎的就升騰起來,忽然勃然大怒。汪大喜立在一旁捧著幾份相關奏折全被摔在了地上。
軒轅昊已經很多年沒有發過這樣大的脾氣,一時滿朝文武肅然慎聽,朝堂之上寂靜無聲。
軒轅昊看著王尚書,心裏說不清楚什麽滋味,這個人,真是又臭又硬的脾氣。
似乎他都沒想好要說什麽。
王尚書卻跪下道:“臣忝居尚書之位久矣,而今舊疾頻發,實在不堪再為任,臣請辭官歸故,頤養天年。
陛下一代雄主明君,臣祝陛下福壽永安。”
然後他站起來,躬著身就準備退出朝堂。
不知道為什麽,軒轅昊忽然想到的卻是自己當初在朝堂上拜別自己父親的一幕。
當年的軒轅老頭子或許也被自己氣得不輕,但自己心裏也被他傷得很重,兩人的隔閡至死都沒有解開。
雖然他和王尚書之間不好說是這樣,但他就是忽然理解了王尚書無論如何都不會在某些事情上退讓,哪怕一無所有。
而今四海升平,廣懷王的封地也已經拿迴來了,他就辭官了,我是把人家用盡了就撂下的人嗎?
氣歸氣、恨歸恨、討厭歸討厭,但最後軒轅昊不得不承認,他還是舍不得這個討人厭的王尚書。
而且他第一次想在臣子麵前低頭,這家夥都要走出朝堂了
軒轅昊喊了一聲:“王翰元!朕許你走了?!”
王尚書的大名多年來沒有人叫過了,王翰元隻得又站住,低頭垂目等著軒轅昊,不知是什麽旨意。
軒轅昊站起來走到王翰元麵前,滿朝文武皆可以聽到他說“朕錯了,王兮佩的事是朕錯了。”
王翰元懵了。
他本想著找機會辭官,自己一走,沈昭明、師越等一批年輕文官正好名正言順地填補他走之後空白。
也是到了交接班的時候了。
在一刹那的怔愣之後,王翰元想到的首先是一邊行大禮,一邊道:“臣惶恐。”
但軒轅昊算是武將出身,伸手托著他胳膊,不讓他跪下去:“還走麽?”
王翰元沉默不語。
軒轅昊道:“那就聽旨吧。”這次他鬆手讓他跪了下去。
這個旨實在不像道旨意,軒轅昊道:“朕在朝堂一日為君,你在朝堂一日為臣,隻要我還坐在那兒,王翰元你就給我立在這兒。
軒轅昊本意是讓何青帶著主要的將領們來京都封賞,也是件榮耀喜慶的事,同時將廣懷王押送至京都。
但何青報捷之時就上表,如果要將廣懷王押送至京都,他麾下其他將領即可,他擬請直接迴邊關。
他迴邊關後,所有因這一仗而臨時調防的人也都可以各歸其位。
軒轅昊召人在書房議事時,曾問兵部:“這樣的大捷封賞,他身為主帥,都不來京?”
鍾勇把酸辣湯和餅擺上。
秦忠端過來白粥。
秦忠道:“那我要是對冬棗說,我家有兩百間鋪子,是不是能好點兒?
可我又怕冬棗嫌晦氣。”
鐵刃道:“既打算求娶,遲早也得告訴人家的。”
鍾勇驚詫道:“你家有兩百間鋪子?”
秦忠道:“嗯,在京都和周邊幾個郡。不過和我沒什麽關係。我每年隻拿錢,不管事。”
鍾勇道:“你家做什麽的?”
秦忠道:“我就怕冬棗嫌棄。我家賣棺材、壽衣、紙紮的那些東西。”
鍾勇道:“所以你家就是秦棺材,哦哦,不是,秦官家?”
秦忠道:“我就知道,都這麽叫他。其實我爹的名諱不是秦關,也不是秦官。
大家就是喊他秦棺材,喊慣了當麵都改不過來,就去掉材字,喊成秦官這音,還有人叫他秦大官人。”
鍾勇道:“所以你是小秦官?”
秦忠道:“那是我哥,而且他也不叫秦官或秦關。
我在外麵不大願意說我家做什麽的,就是因為這,許多人還是嫌晦氣。”
鍾勇道:“你怎的來當兵了?”
秦忠道:“生意有我爹和我哥,我讀書也一般,我爹怕我遊手好閑,走歪了,就讓我當兵了。”
就這會兒功夫,鐵刃已經喝下一碗酸辣湯,吃了兩張餅。
盛了碗白粥,問:“有小菜嗎?”
秦忠忙取出提籃裏的鹹鴨蛋和一碟辣丁茄子、一碟酸蘿卜絲。
鐵刃吃好了,正準備起身,對上秦忠眼巴巴看著他。
鐵刃道:“你這什麽眼神?”
秦忠道:“大哥,你吃了我和冬棗這頓飯,總得給我們想個辦法。”
鐵刃道:“這餅和粥,你從隔壁端來的?早上誰說的出去買迴來?”
秦忠道:“還有酸辣湯和小菜,冬棗做的,我劈的柴燒的火。”
鍾勇道:“他是打算買來著,出了門就拐人家院劈柴去了。”
鐵刃道:“我明天替你去提親?”
秦忠道:“冬棗剛才都沒鬆口。”
鐵刃道:“我把你送去對麵當小廝?”
秦忠道:“我在大哥這邊是當兵,去那邊可別真成了小廝。”
鐵刃道:“我叫兄弟們來,直接對麵院子搶親,送你宅子去拜堂?”
秦忠睜大眼睛:“真的可以這樣麽?”
鐵刃道:“你當的是兵,不是土匪。”
秦忠道:“我就想要冬棗。”
鐵刃、鍾勇一起道:“沒出息。”
秦忠道:“我想有出息的去搶親,你們又說是土匪。
那可不就隻能沒出息了。”
秦忠這一天都有些蔫耳吧唧的,但這一天在軒轅朝卻是載入史冊的。
何青大捷。
平定廣懷王封地,收複國中之國泰昌郡。
軒轅昊大喜,一連下了九道政令。
涉及封賞三軍、安撫泰昌郡百姓、安置原封地內軍政體係官員、追擊反叛的餘黨。
為泰昌郡定郡守人選時,軒轅昊有些猶豫,有三五個人選,各有所長,也各有利弊。
軒轅昊把王尚書的折子翻出來,說起來王尚書比軒轅昊還小一歲,但軒轅昊每次看他的折子都有一種找老師範本的感覺,這個人不算老,可從年輕時起就一副老成持重的模樣。
雖然因為王兮佩一直與他頂著這口氣,但軍國大事上人家沒出過差錯。
王尚書保薦的人是原來文武之爭當中奪路之爭裏的那個小縣令,如今已是當地知府。
軒轅昊想了一下,綜合考量,或許是個不錯的人選。
但第二天在朝堂上,議及泰昌郡新任郡守時,王尚書還是一如既往地一言不發,反正折子他上過了,自己也推薦了人選。
軒轅昊不知怎地,見到一語不發的王尚書也來了脾氣,點名問他。
王尚書恭恭敬敬地答:“全憑陛下定奪。”
看著他那恭恭敬的樣子,軒轅昊那無名火不知怎的就升騰起來,忽然勃然大怒。汪大喜立在一旁捧著幾份相關奏折全被摔在了地上。
軒轅昊已經很多年沒有發過這樣大的脾氣,一時滿朝文武肅然慎聽,朝堂之上寂靜無聲。
軒轅昊看著王尚書,心裏說不清楚什麽滋味,這個人,真是又臭又硬的脾氣。
似乎他都沒想好要說什麽。
王尚書卻跪下道:“臣忝居尚書之位久矣,而今舊疾頻發,實在不堪再為任,臣請辭官歸故,頤養天年。
陛下一代雄主明君,臣祝陛下福壽永安。”
然後他站起來,躬著身就準備退出朝堂。
不知道為什麽,軒轅昊忽然想到的卻是自己當初在朝堂上拜別自己父親的一幕。
當年的軒轅老頭子或許也被自己氣得不輕,但自己心裏也被他傷得很重,兩人的隔閡至死都沒有解開。
雖然他和王尚書之間不好說是這樣,但他就是忽然理解了王尚書無論如何都不會在某些事情上退讓,哪怕一無所有。
而今四海升平,廣懷王的封地也已經拿迴來了,他就辭官了,我是把人家用盡了就撂下的人嗎?
氣歸氣、恨歸恨、討厭歸討厭,但最後軒轅昊不得不承認,他還是舍不得這個討人厭的王尚書。
而且他第一次想在臣子麵前低頭,這家夥都要走出朝堂了
軒轅昊喊了一聲:“王翰元!朕許你走了?!”
王尚書的大名多年來沒有人叫過了,王翰元隻得又站住,低頭垂目等著軒轅昊,不知是什麽旨意。
軒轅昊站起來走到王翰元麵前,滿朝文武皆可以聽到他說“朕錯了,王兮佩的事是朕錯了。”
王翰元懵了。
他本想著找機會辭官,自己一走,沈昭明、師越等一批年輕文官正好名正言順地填補他走之後空白。
也是到了交接班的時候了。
在一刹那的怔愣之後,王翰元想到的首先是一邊行大禮,一邊道:“臣惶恐。”
但軒轅昊算是武將出身,伸手托著他胳膊,不讓他跪下去:“還走麽?”
王翰元沉默不語。
軒轅昊道:“那就聽旨吧。”這次他鬆手讓他跪了下去。
這個旨實在不像道旨意,軒轅昊道:“朕在朝堂一日為君,你在朝堂一日為臣,隻要我還坐在那兒,王翰元你就給我立在這兒。
軒轅昊本意是讓何青帶著主要的將領們來京都封賞,也是件榮耀喜慶的事,同時將廣懷王押送至京都。
但何青報捷之時就上表,如果要將廣懷王押送至京都,他麾下其他將領即可,他擬請直接迴邊關。
他迴邊關後,所有因這一仗而臨時調防的人也都可以各歸其位。
軒轅昊召人在書房議事時,曾問兵部:“這樣的大捷封賞,他身為主帥,都不來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