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之世界如何敗壞?愚臣見:便如聖人所言,禮壞樂崩,綱常失墮。其根源在君、在臣、在民。


    在君者,不辨賢愚,不辨忠奸,不辨直佞。喜聽太平之辭,厭惡直言進諫。誤認為天賦大權,眾生皆為我生,眾生皆為我死,興之所至則布施恩惠,怒之所至則處以刑罰,弄得上無道揆,下無法守,朝令夕改,群臣各個自危各個自保,綱常如何不敗壞?


    在臣者,地方官吏忘卻一方父母之責,不與民生息扶助百姓,反而涸澤而漁,成為民財之獵夫,人民為畜獸,胥役為鷹犬,明之為朝廷征糧征稅,暗之中飽私囊趁火打劫,弄得天怒人怨。一切交差隻唯上,哪管黎庶之死活?梁柱歪斜,房屋焉能不倒?


    在民者,國之鄉民初皆為良民,然耕者不得食,織者不得衣,父母妻兒啼饑號寒,惡吏鷹犬又已拍門催科。棄家舍業從賊作亂,良民視匪徒為樣板,從此力耕人日少,遊食者日眾,雖有良民亦不可守善。江山如池澤,魚爛則江山必亡。


    臣肺腑之言,直言進諫。臣不畏死,望陛下明察。


    看完沈迅的奏章,崇禎青筋爆頭拍案而起,一把將奏章扔到了丹墀之下,“反了!反了!沈迅這是拿朕當商紂夏桀了!來人!”


    王承恩趕忙跪倒:“陛下!”


    “去把楊嗣昌給我叫來!還有這個沈迅。”崇禎吩咐道。


    “遵旨!”王承恩起身匆匆往殿外走去。


    看見聖上又發火了,殿角一眾太監宮女嚇得瑟瑟發抖。從及笄之年到桃李年華,朝益在這宮中又待了五年,一開始還憧憬能更進一步,哪怕是個貴人、選侍、淑女也行啊,不想自那一次單獨問話之後,便再無下文,她和其他宮女似乎沒什麽區別,一開始還有很多姐妹整日圍在她身邊,希望一人得道惠及周邊,而今風散了,她還是侍奉皇帝的一個小宮女,一個小小的女官,僅比剛進宮的素人混的稍好而已。


    那一天的羹湯有什麽別致吧?她沒事的時候總是想,皇帝吃了那碗羹湯看她的眼神都不對了,後來她每次看見禦廚送來燕窩銀耳羹都搶著給皇上親手奉上,期望奇跡再次出現,然而並沒。


    剛才禦廚端來了今天的羹湯,她掀開一看又是燕窩銀耳羹,長歎一聲,心道:“怎麽又是你!”便蓋上蓋子輕移蓮步走到丹墀之下,雙膝跪倒輕聲啟奏:“萬歲!吃羹了!”


    崇禎視線一直停留在奏章之上,隨口答應一聲:“放下吧!”便不再理睬朝益了。


    朝益又躬身施禮起身來到殿角默默侍立,等待皇帝下一次吩咐。


    這時王承恩匆匆趕了迴來,進門先看了看殿角宮女太監們的表情,看大家的情緒和平時沒有什麽不同,便輕輕走進殿內,在丹墀下跪倒稟報:“萬歲爺!楊嗣昌和沈迅都來了!”


    崇禎抬起頭略微想了一下,吩咐道:“宣楊嗣昌!”


    “遵旨,宣楊嗣昌!”王承恩起身吩咐殿角的小太監去帶楊嗣昌進來。然後站在朝益旁邊候旨。


    不多時,一位五十多歲,中等身材,兩眼炯炯有神的精幹之人跟著小太監輕步走進大殿,給王承恩微一示意後,輕聲走到丹墀前跪倒:“臣楊嗣昌覲見!”


    崇禎抬眼看了看楊嗣昌,指著地上扔的奏折說,“這就是你給朕推薦的好人?自己看看吧!”


    楊嗣昌膝行過去,從地上拿起奏折仔細觀看,臉上一紅一白冷汗直冒,看完後合上奏折叩頭不止,“臣罪該萬死!沈迅惡言犯上,辱沒聖體,臣有失察之罪,望聖上責罰老臣。”


    “你也知道!”崇禎一拍龍案,“沈迅該怎麽個責罰?你說說。”


    “陛下!不如宣沈迅覲見,聽聽他還有何狡辯,再做決定!”


    “我看呐,這沈迅奏章之中言君言臣言民三宗罪,也並非全是誇大之辭!如你所薦是個人才!就宣來見見吧!”


    “萬歲聖明!沈迅久在地方任職,對萬歲兢兢業業、克勤克儉全不知曉,出言冒犯龍顏也情有可原,萬歲乃聖明之君當世堯舜,不因他一時失言就誤判其為官為人,此乃臣等之幸!”


    聽楊嗣昌如此一說,崇禎又拿起沈迅奏折仔細觀看起來,臉色也好了很多,隨口問道,“沈迅進士登科幾等?”


    “迴陛下,三甲進士二百一十六名。”


    一絲不易察覺的失望從崇禎臉上一閃而過,“哦,三甲......”崇禎沉吟道。


    “陛下,沈迅性直且傲,其才不在文章,而在知兵機,臣愧不如。”看皇上龍顏已改,楊嗣昌趕忙進諫。


    “噢,沈迅知兵,其才尚在你之上?”崇禎往前坐了坐,正色問道,“那你說說,比你強多少?”


    “十倍於臣!”楊嗣昌叩首迴稟。


    “卿不欺朕?”


    “臣不敢!”


    “王承恩!你去宣沈迅覲見!”崇禎朗聲喚道。


    “遵旨,陛下!“王承恩在殿角跪旨,然後倒退著走出宮門,宣沈迅上殿去了。


    崇禎拿起沈迅的奏折又看了一遍,道:“沈迅不知朕,但知臣知民,也算耿直之言了!”


    “是,陛下乃當代聖君,唐太宗再世!”楊嗣昌道,“江山之福,社稷之福。”


    崇禎此刻巴不得早點見到這個敢在奏折裏瞎胡寫的沈迅,以顯龍襟寬闊,一瞥看見龍案上的燕窩銀耳羹了,也不顧冷了沒有,端起青花瓷碗幾口吃了個幹幹淨淨,將碗推至一旁。


    此時從殿外來了一人,二十多歲的年紀,留著短髯身穿七品朝服,進殿後給崇禎施全禮,口喊:“臣,沈迅叩見皇上,祝吾皇萬歲萬萬歲!”聲若洪鍾。


    崇禎見得此人長得精幹,又聽得聲音洪亮,再加之楊嗣昌力薦,心頭頓起愛才之心,吩咐,“沈迅免禮!起身說話。”


    楊嗣昌聽到崇禎語氣和緩,並無責罰沈迅之意,心裏大石立刻落地,靜靜站在旁邊聽崇禎問話沈迅。


    “沈愛卿!你好大的膽子!”崇禎待沈迅站好後,劈頭一句。


    沈迅剛剛起身,聽這麽一句嚇得趕緊跪倒,高聲道:“臣知罪!犯龍顏死罪,但臣一片丹心赤城天地可鑒。”


    見沈迅還知趣,崇禎和顏悅色道:“起來說話!朕問你,你奏折上所說是否有人指使?蠱惑於你!”


    沈迅起身小心翼翼答道:“陛下,奏折所寫全是微臣肺腑之言,並無他人指使。”


    “你汙蔑聖上,不怕朕治你的罪?”


    “臣就事論事,願做諍臣魏征,萬歲乃有道明君,斷不會治臣之罪。”


    “哈哈!楊嗣昌果然沒有看錯你!愛卿奏折上所寫雖然有些偏頗,但也道出了一些事實,這也是朕殫精竭力想要改變的現狀!國家困頓愛卿可有什麽教我啊?”


    “陛下!現今國庫空虛,加稅加餉庶民將更加艱難,臣思慮良久,建議裁汰一些驛站,也可為國家節省一筆大的開銷。”


    “裁汰驛站?楊嗣昌你怎麽看?”沈迅這個建議,崇禎從未想過可行性,不禁猶豫起來。


    “陛下,沈迅之策可以請戶部仔細研討,若可行不失為一個良策,現今驛站多為洪武年所設,年久失修者甚多,驛卒無所事事幹吃國家空餉者甚多,臣建議優者存劣者汰,但保誰汰誰當有個詳細規劃。”楊嗣昌答道。


    “楊愛卿,朕著你與戶部聯署盡快給朕個方案,越細越好,既要維持驛路暢通,又要裁汰冗餘。”崇禎吩咐道。


    “臣遵旨!”楊嗣昌跪倒接旨。


    “沈愛卿,年輕有為,若此次裁汰驛站之事可以施行,朕記你一功必有重用!若信口胡言無法實施,你二罪並罰!”


    “臣謝陛下不罪之恩!願為江山社稷竭盡全力。”沈迅叩頭謝恩。


    楊嗣昌和沈迅辭駕後,崇禎伏在龍椅上出神,盤算著沈迅的建議是否可行,手無意間便碰到了盛燕窩銀耳的青花瓷碗,順手拿來把玩起來。


    朝益待覲見的大臣們都走後,準備去收拾碗,此時見到崇禎把玩青花瓷碗,一時不知該進該退,踟躕不前。


    崇禎抬頭看見朝益欲進還退的樣子突然想起幾年前的舊事,不禁端詳起來,心裏暗歎時光太快了,當年稚如青蓮的小姑娘現在竟然有了牡丹的成熟之感,不禁喚道:“朝益!”


    朝益並不知聖上是在喚她,隻當聖上在自言自語發音與自己的名字相似,並不做聲。


    崇禎見喚了一聲,朝益並無反應,料想朝益是沒有思想準備,遂加大音量對殿角喚道:“王承恩,帶朝益見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國度:巫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蘇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蘇刃並收藏國度:巫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