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背的兩個人,盡管可以享受彼此依靠的溫暖,卻永遠都不能看到對方的臉龐。)
也許是因為有謝叔叔的照顧,媽媽不用像過去那樣凡事都得自己操心,身體很快就好轉,隻不過仍是需要在醫院待產,家裏常常就隻剩下謝同和她兩個人。
沒有大人照管,謝叔叔給的零花錢便格外豐厚,但楊安卻始終不能心安理得的接受,她承擔著母親的過去的角色,一如既往的去菜市場買菜、做飯、收拾家務。
明明平常在家所有人的交流都很有限,哪怕坐在一起吃飯,話也寥寥,隻能聽到彼此碗筷間的碰撞,但現在少了兩個人,房間就立馬變得冷清下來,楊安更是不願討嫌,除了叫謝同吃飯,其餘時間她都龜縮在自己房間裏。
而讓謝同感到驚訝的是楊安精湛的廚藝和她意料之外的細心,光是她會的麵條種類就有手擀麵、刀削麵、打鹵麵、切麵不等,還不包括其他各種炒菜,甚至她還知道他所有吃飯的偏好,會提前把蔥、薑、大料挑出來,做好的麵也會特意把鹵子放在另外一個碗裏,因為他不喜歡吃湯太多的。
而這些他總感覺不是她應該做的事,畢竟從小到大他就沒有見過媽媽開過幾次火,家裏一直以來都是請的阿姨,別的朋友家裏也都是大人在做飯,此刻看著她在灶台旁忙忙碌碌卻又覺得別樣溫馨。
而越是靠近她就越發現自己不了解她,哪怕相處這麽久,他連她喜歡吃什麽菜,愛看什麽書都不知道,明明還沒有他大,卻很會體貼照顧人,但她又很矛盾,盡管看似溫柔,實際上卻有一種難以察覺的冷漠,仿佛什麽也不在乎,就像是解壓玩具裏的彈力球,無論你如何用力擠壓,她都會在下一刻恢複原狀,這不由地讓人惡趣味的想要上手揉捏,來試探她的忍耐度,看什麽樣的人才能在她記憶裏留下印記,但無論他如何挑釁、排斥,她都好像不在意,
而關於她的過去,他也知之甚少,隻知道她不愛說話,除非是熟悉的人,否則休想讓她主動開口,班上總有些無聊的男同學喜歡在背後議論女生,評價她們的外貌、比較她們的身材,他很少會理會,但有一次卻聽到別人談起她,說她模樣清秀,笑起來很好看,就是很難接近,從來沒見過她和哪個男生主動講話,連王天洋那樣愛聊的人都敗下陣來,一邊還互相打著賭看誰能先和她搭上話,明明這樣猥瑣的發言他從來都是不屑一顧,可那一刻卻意外地煩躁。
撇除掉他們之間特殊的關係,他不得不承認她確實很好,也稱得上可愛,沒有人能比她情緒更溫和,也從沒見過她發脾氣,哪怕是麵對他的冷言冷語,她都不放在心上,善良真誠到像個傻子,隻要認準誰是朋友,就掏心掏肺地對對方好,但事實卻是他無法撇開這些,所以對她的評價也始終不能客觀。
他隻知道她是他家庭破碎的反光鏡,隻要看到她,他就必須麵對過往的那些傷痕,即便所有的一切都與她無關,可他還是一味地遷怒她,別扭地疏遠她,無法自在地將她當做一個普通同學來對待。
他迴想著和她相處的點點滴滴,能想到的都是他對她的不好,和她一直以來默默無聞的包容……放在門口的垃圾,他從來不會覺得那是自己應該做的事,而她總是第一個跑著去拿,吃過飯後一片狼藉的桌子,他總是起身就走,而她總要留在最後等他吃完才默默收拾,在外麵一旦遇到熟人他下意識地裝蒜,她也全部配合,沒有一點指責,甚至無數次的爭吵裏她都承受著他單方麵的情緒咆哮,卻沒有一句反駁,而他也心安理得地享受著這一切,正是因為每一次他表現出的不認同、厭惡,所以她才一直小心翼翼地看他臉色,忍讓著這些不公。
也許是因為有謝叔叔的照顧,媽媽不用像過去那樣凡事都得自己操心,身體很快就好轉,隻不過仍是需要在醫院待產,家裏常常就隻剩下謝同和她兩個人。
沒有大人照管,謝叔叔給的零花錢便格外豐厚,但楊安卻始終不能心安理得的接受,她承擔著母親的過去的角色,一如既往的去菜市場買菜、做飯、收拾家務。
明明平常在家所有人的交流都很有限,哪怕坐在一起吃飯,話也寥寥,隻能聽到彼此碗筷間的碰撞,但現在少了兩個人,房間就立馬變得冷清下來,楊安更是不願討嫌,除了叫謝同吃飯,其餘時間她都龜縮在自己房間裏。
而讓謝同感到驚訝的是楊安精湛的廚藝和她意料之外的細心,光是她會的麵條種類就有手擀麵、刀削麵、打鹵麵、切麵不等,還不包括其他各種炒菜,甚至她還知道他所有吃飯的偏好,會提前把蔥、薑、大料挑出來,做好的麵也會特意把鹵子放在另外一個碗裏,因為他不喜歡吃湯太多的。
而這些他總感覺不是她應該做的事,畢竟從小到大他就沒有見過媽媽開過幾次火,家裏一直以來都是請的阿姨,別的朋友家裏也都是大人在做飯,此刻看著她在灶台旁忙忙碌碌卻又覺得別樣溫馨。
而越是靠近她就越發現自己不了解她,哪怕相處這麽久,他連她喜歡吃什麽菜,愛看什麽書都不知道,明明還沒有他大,卻很會體貼照顧人,但她又很矛盾,盡管看似溫柔,實際上卻有一種難以察覺的冷漠,仿佛什麽也不在乎,就像是解壓玩具裏的彈力球,無論你如何用力擠壓,她都會在下一刻恢複原狀,這不由地讓人惡趣味的想要上手揉捏,來試探她的忍耐度,看什麽樣的人才能在她記憶裏留下印記,但無論他如何挑釁、排斥,她都好像不在意,
而關於她的過去,他也知之甚少,隻知道她不愛說話,除非是熟悉的人,否則休想讓她主動開口,班上總有些無聊的男同學喜歡在背後議論女生,評價她們的外貌、比較她們的身材,他很少會理會,但有一次卻聽到別人談起她,說她模樣清秀,笑起來很好看,就是很難接近,從來沒見過她和哪個男生主動講話,連王天洋那樣愛聊的人都敗下陣來,一邊還互相打著賭看誰能先和她搭上話,明明這樣猥瑣的發言他從來都是不屑一顧,可那一刻卻意外地煩躁。
撇除掉他們之間特殊的關係,他不得不承認她確實很好,也稱得上可愛,沒有人能比她情緒更溫和,也從沒見過她發脾氣,哪怕是麵對他的冷言冷語,她都不放在心上,善良真誠到像個傻子,隻要認準誰是朋友,就掏心掏肺地對對方好,但事實卻是他無法撇開這些,所以對她的評價也始終不能客觀。
他隻知道她是他家庭破碎的反光鏡,隻要看到她,他就必須麵對過往的那些傷痕,即便所有的一切都與她無關,可他還是一味地遷怒她,別扭地疏遠她,無法自在地將她當做一個普通同學來對待。
他迴想著和她相處的點點滴滴,能想到的都是他對她的不好,和她一直以來默默無聞的包容……放在門口的垃圾,他從來不會覺得那是自己應該做的事,而她總是第一個跑著去拿,吃過飯後一片狼藉的桌子,他總是起身就走,而她總要留在最後等他吃完才默默收拾,在外麵一旦遇到熟人他下意識地裝蒜,她也全部配合,沒有一點指責,甚至無數次的爭吵裏她都承受著他單方麵的情緒咆哮,卻沒有一句反駁,而他也心安理得地享受著這一切,正是因為每一次他表現出的不認同、厭惡,所以她才一直小心翼翼地看他臉色,忍讓著這些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