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嘔不止、心下急、鬱鬱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


    在探討這段中醫經典文獻中的病症與治法時,我們首先需要理解“太陽病”及“柴胡證”等中醫術語的基本含義。太陽病,在中醫理論中,通常指的是外感病初期,以惡寒、發熱、頭項強痛等為主要表現的證候。而“過經十餘日”,意味著病邪已由表入裏,病情有所變化。


    “反二、三下之”,這裏的“下”指的是使用攻下法,如大黃等寒涼藥物以瀉下實熱,但在此情境下,若病邪尚未至裏實熱結的程度,而盲目攻下,則可能導致病邪內陷,病情複雜化。


    接下來,“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說明在病邪傳變的過程中,仍然保留了柴胡證的特點,即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等症狀,這是少陽病的主證,提示病邪已入少陽。此時,“先與小柴胡”,即給予小柴胡湯以和解少陽,調和氣機,是恰當的治療策略。


    然而,若服用小柴胡湯後,“嘔不止、心下急、鬱鬱微煩者”,這些症狀的出現表明病邪並未完全和解,反而有進一步鬱結的趨勢,形成了少陽陽明合病或少陽病兼裏實證的情況。此時,“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即通過大柴胡湯既和解少陽,又通下裏實,以達到驅邪外出的目的。


    大柴胡湯方


    原文:柴胡半斤,黃芩三兩,芍藥三兩,半夏(洗)半升,生薑(切)五兩,枳實(炙)四枚,大棗(擘)十二枚,大黃二兩


    在中醫理論中,方劑由多種草藥按一定比例配伍而成,旨在調和人體陰陽、疏通經絡、治療疾病。下麵我將逐一解釋這個方劑中的各味藥材及其可能的作用。


    1. 柴胡:半斤。柴胡具有疏肝解鬱、升陽舉陷的功效,常用於治療少陽證、肝鬱氣滯等病症。在這裏,它可能起到調和氣機、解鬱退熱的作用。


    2. 黃芩:三兩。黃芩具有清熱燥濕、涼血解毒的功效,常用於治療濕熱黃疸、肺熱咳嗽等。在此方劑中,它可能有助於清除體內的熱邪,輔助柴胡解鬱。


    3. 芍藥:三兩。芍藥分為白芍和赤芍,此處未指明,但通常認為具有養血調經、柔肝止痛的作用。白芍偏於養血,赤芍偏於活血。在此方劑中,芍藥可能起到養血柔肝、緩急止痛的效果。


    4. 半夏(洗):半升。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的功效,常用於治療痰濕咳嗽、嘔吐反胃等。洗半夏意味著在入藥前進行了清洗處理,以去除雜質。在此方劑中,半夏可能有助於化痰濕、止嘔吐。


    5. 生薑(切):五兩。生薑具有發散風寒、溫中止嘔的作用,常用於治療風寒感冒、胃寒嘔吐等。切生薑意味著將生薑切成片或絲,以便更好地發揮藥效。在此方劑中,生薑可能起到發散風寒、輔助半夏止嘔的作用。


    6. 枳實(炙):四枚。枳實具有破氣消積、化痰散痞的功效,常用於治療食積停滯、胸膈痞滿等。炙枳實意味著將枳實用火炒製,以增強其藥效。在此方劑中,枳實可能起到行氣消積、輔助其他藥材疏通氣機的作用。


    7. 大棗(擘):十二枚。大棗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作用,常用於治療脾虛食少、乏力便溏等。擘大棗意味著將大棗掰開或捏碎,以便更好地煎出藥效。在此方劑中,大棗可能起到調和藥性、保護脾胃的作用。


    8. 大黃:二兩。大黃具有瀉下攻積、清熱瀉火、涼血解毒、逐瘀通經的功效,常用於治療便秘、熱毒瘡瘍等。在此方劑中,大黃可能起到清熱瀉火、通便排毒的作用。


    原文:上七味,以水一鬥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溫服一升,日三服。一方,加大黃二兩;若不加,恐不為大柴胡湯。


    將柴胡、黃芩、芍藥、半夏、生薑、枳實、大棗這些藥材放入足夠的水中(一鬥二升,相當於較多的水量),然後加熱煮沸,直到水量減少到大約六升。這個過程有助於藥材中有效成分的溶解。


    “去滓再煎”,意味著將煮好的藥液過濾掉藥渣後,再次加熱濃縮。這一步可能是為了進一步提煉藥液,使其更加濃縮,藥效更強。同時,也有理論認為再煎有助於藥液中不同成分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增強整體藥效。


    “溫服一升,日三服”,則是服藥的具體方法。將濃縮後的藥液分成三份,每次服用一份(一升),並且一天內分三次服用。這樣的服藥頻率有助於維持藥效在體內的穩定濃度。


    至於“一方,加大黃二兩;若不加,恐不為大柴胡湯”,這裏提到了方劑的一個變體。大柴胡湯是在小柴胡湯的基礎上加大黃等藥材而成的,主要用於治療少陽陽明合病,症狀包括往來寒熱、胸脅苦滿、便秘等。加大黃是為了增強瀉下通便的作用,適用於兼有陽明裏實證的情況。因此,如果在這個方劑中不加大黃,那麽它就不再是大柴胡湯了,而是更接近小柴胡湯的原方。


    總的來說,這段描述不僅展示了中藥方劑的煎煮方法,還揭示了方劑變體的靈活性和針對性。在中醫臨床實踐中,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和體質,靈活選用和調整方劑,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人都能讀懂傷寒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澄明之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澄明之路並收藏人人都能讀懂傷寒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