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陽光,透過薄薄的窗紙,灑在陳平安的臉上。


    少年睜開眼睛,精神奕奕地起了床。


    今日,便是啟程前往南淮府城的日子。


    院子裏,李秀和陳山早已忙碌開來。


    李秀將一包包早已準備好的幹糧和換洗衣物,仔細地塞進陳平安的行囊。


    嘴裏不停地叮囑著:“平安啊,到了府城,可不比在家裏,凡事都要小心謹慎。”


    “吃食要注意,別亂吃東西,免得吃壞了肚子。”


    “晚上睡覺,門窗要關好,錢財也要放妥當。”


    陳山則在一旁,默默地檢查著雇來的那輛驢車的車況。


    雖然話不多,但眼神中卻充滿了對兒子的期盼與不舍。


    “爹,娘,你們就放心吧,兒子又不是第一次出遠門了,會照顧好自己的。”


    陳平安笑著安慰道。


    柳柔柔也早早地來到了陳家。


    少女手中提著一個小小的食盒,裏麵是親手做的幾樣精致點心。


    “平安哥哥,這個你帶著路上吃。”


    柳柔柔將食盒遞給陳平安,眼圈微微有些泛紅。


    “柔柔,多謝你。”


    陳平安接過食盒,心中湧起一股暖意。


    “在家好好照顧自己,等我迴來。”


    “嗯,平安哥哥,一路順風。”


    柳柔柔用力地點了點頭,聲音帶著一絲哽咽。


    村口,除了陳家人和柳柔柔,還聚集了一些前來送行的村民。


    其中,有幾位是村裏的族老。


    畢竟,陳平安如今是小河村唯一的童生,此次前往府城參加考試,也算是為村子爭光。


    族裏特意派了兩位年輕力壯的族人,護送陳平安一同前往。


    “平安啊,此去府城,路途遙遠,萬事小心。”


    一位須發皆白的老族長,拍了拍陳平安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道。


    “爭取考個好成績,給咱們小河村爭光!”


    “族長放心,平安定當盡力而為。”


    陳平安躬身行了一禮。


    除了族人,還有兩位同樣要去府城參加府試的童生,也與陳平安約好了一同上路。


    一位是鄰村的富家子弟,名叫張明遠,家中頗有資財,雇了一輛寬敞的馬車。


    另一位則是縣學裏一位老儒生的孫子,名叫李世林,家境一般,與陳平安一樣,也是乘坐驢車。


    三人都是童生身份,此次結伴而行,路上也能相互照應。


    “陳兄,時辰不早了,咱們該出發了吧?”


    張明遠坐在馬車上,有些不耐煩地催促道。


    “張兄稍待,這就啟程。”


    陳平安應了一聲。


    行囊早已收拾妥當,裏麵不僅有筆墨紙硯、書籍文稿,還有母親準備的幹糧,柳柔柔親手縫製的荷包,方先生贈送的應急藥包。


    當然,還有少年自身最大的秘密——那不斷壯大的內息,初窺門徑的醫理,以及那座儲藏著無窮知識的腦內圖書館。


    與父母和柳柔柔一一作別。


    陳平安深吸一口氣,登上了那輛略顯簡陋的驢車。


    “駕!”


    車夫揚起鞭子,在空中甩了個響亮的鞭花。


    驢車緩緩啟動,車輪碾過村口的泥土路,發出“吱呀吱呀”的聲響。


    小河村的房屋、田野、還有那些熟悉的麵孔,漸漸在身後遠去。


    陳平安掀開車簾,最後望了一眼村口那道倩影。


    柳柔柔依舊站在那裏,癡癡地望著這邊,直到驢車轉過一個彎,再也看不見。


    放下車簾,陳平安心中百感交集。


    前方,是更廣闊的天地——南淮府城。


    南淮府,是大夏王朝東南一帶的重鎮,繁華富庶,文風鼎盛。


    那裏的科舉競爭,自然也比小小的清溪縣要激烈得多。


    驢車在官道上緩緩行進。


    同行的張明遠,不時會從馬車裏探出頭來,與陳平安和李世林閑聊幾句。


    話題無非是些府城的風土人情,或是對此次府試的展望。


    張明遠言語間頗為自負,顯然對自己的才學很有信心。


    李世林則顯得沉穩許多,話不多,但偶爾開口,也頗有見地。


    陳平安大部分時間都在默默傾聽,偶爾才會插上一兩句話。


    少年的目光,不時會透過車窗,望向遠方。


    目光平靜而深邃,仿佛能穿透層層疊疊的山巒,看到那座即將抵達的府城。


    縣試,隻是一個開始。


    府試,將是新的考驗,也是一個新的起點。


    這條路,還很長,也注定不會平坦。


    但少年心中,卻沒有任何畏懼。


    潛龍已稍露頭角,即將匯入更寬廣的江河。


    南淮府的風雲變幻,正等待著一位來自小河村的少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老陳家祖地冒煙出狀元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魷魚小炒的沈秦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魷魚小炒的沈秦並收藏老陳家祖地冒煙出狀元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