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徐盛出生在一個沒落的小世家,到了他父親這一輩,已經沒有了多少家產,母親又過早的去世,很小的時候,徐盛就和他的父親相依為命。
他的父親不但識斷字,而且武藝很高,徐盛從小就跟著他父親學文習武。
前兩年青州大旱,土地的收成很差,交完賦稅之後,幾乎所剩無幾,盛就和父親以打獵為生。
兩人都是弓馬嫻熟,每次得到的獵物都很多,也有一些珍貴的,比如虎豹之類的。
徐盛的父親為了能夠多賣一些錢財,決定將幾張虎豹皮,拿到洛陽去。
在經過東嶺關的時候,孔田看上了他的東西,卻不肯出錢買,仗著父親是東嶺關的守將,就欲搶奪。
徐盛哪裏肯,兩人一動手,驚動了東嶺關上的兵士。
一會兒,孔先帶著幾個人下來。他先是嗬斥了兒子孔田,並向徐盛父子倆賠禮道歉,讓他們父子倆過關去了洛陽。
誰知道當天晚上,他們住在一個小村子中,半夜來了一夥劫匪,將小村莊幾乎屠殺幹淨。也就是在那裏,他遇見了自己的現在的義兄鄧當。
鄧當的嶽父和徐盛的父親拚死衝殺,最後才救出了徐盛,鄧當夫婦和他的妻弟等四人。
第二天,徐盛和鄧當再去那個小村莊時,縣令正在清理屍體,他們好容易才找到了兩人殘缺的屍骨。
在兩個老人的墳前,徐盛和鄧當發誓,一定要手刃劫匪,為他們報仇。
可是兩人在尋找劫匪時卻發現,這裏方圓百十裏,根本就沒有什麽劫匪。兩人又不死心,一直向更遠處搜尋,還是沒有任何劫匪的影子。難道是他們做了屠村之事後,遠走高飛了?可是幾百人,不可能這樣無聲無無息呀!
就在他們一籌莫展的時候,出現了一件事,有一個商隊,大約百人,又在那個“三不管”地區被劫了,而且一百多人全部被殺。
徐盛和鄧當馬上斷定,這夥劫匪一定是屠村的那夥人,而且他們必然在附近!
經過幾天時間的秘密調查,徐盛和鄧當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結果:劫匪竟然是東嶺關的守軍!
他們經常化裝成劫匪,到這一帶來搶劫。這些地方都有他們的耳目,隻要發現有值得搶的,立刻向東嶺關報告方位,然後他們晚上就去殺人越貨。
徐盛他們那天居住的村莊中剛好來了一個南方的商隊,如果僅僅是幾張虎豹皮,孔田恐怕還不會如此大張旗鼓。
而更讓徐盛和鄧當驚心的是,這夥人如果長時間找不到下手的目標,就會去屠村,然後拿著那些百姓的人頭去向朝廷領賞!
徐盛和鄧當知道這些後,並沒有魯莽行動,而是在等機會。終於,丁偉等人的出現,讓孔田的眼線如獲至寶。先是他們六人的馬匹都是上好的戰馬,在這個時候很值錢,其次是丁偉給小二給錢時竟然用的是金餅。
那些眼線趕緊將這些報告給了孔田,孔田立刻帶著三百兵士,化裝成劫匪,準備殺人越貨。
“這幫畜牲!”丁偉聽完徐盛的話後,氣得咬牙切齒。
“主公,我們應該稟報朝廷,將這些為禍一方的貪官除去!”趙雲早已火冒三丈,恨不能立刻手刃孔先等人。
“趙將軍,萬不可如此。如果稟報朝廷,非但不能給孔先等人定罪,主公反倒會受到牽連。”徐盛急忙阻止。
“為何?”趙雲不明白徐盛的意思。
“趙將軍有所不知,這平日裏孔先的口碑也很好,他處事公正,從不以官欺民,他的長子孔秀也是智勇雙全之人,沒有什麽劣跡。至於我們剛剛殺掉的孔田,也隻是個紈絝公子而已。孔先鎮守東嶺關數年,早已是大將軍何進的心腹,朝廷又自會憑著主公一言給他定罪,反倒是主公會落下汙陷大臣之罪。”鄧當解釋道。
“難道這些都是孔田一人所為,孔先並不知情?”
“絕無可能!”丁偉斷然否定,“孔田私調三百兵士,孔先豈能不知,況且這殺良冒功之事,孔田根本就做不了,肯定是孔先所為,他就是偽裝的好罷了。”
“主公說的對,開始我也曾懷疑這隻是孔田一人所為,但後來明白了,如此完整的過程,沒有孔先,孔田是不可能做到的。”徐盛也說。
“這個孔先,我真想現在就去手刃了他!”趙雲滿臉怒火。
“放心吧子龍,我們雖然現在動不了他,但遲早我會親手撕掉他的偽裝,然後將他送上刑場!”
“主公,戰場已經打掃完畢,四十二人還可再當兵,二十七人受傷,如何處置?”丁武已經帶人將死了的人都掩埋,過來報告。
“那名護衛你記住了,將錢物一定送到家,如果家裏生計困難,就將他們帶到上穀。將他的屍體火化,把骨灰帶迴上穀,便於平時祭拜。”
“是,主公!”
丁偉的這些安排,趙雲和丁武已經習以為常了,但卻讓黃忠、徐盛、鄧當三人感動不已,同時慶幸自己找到了一個明主。
“將那些傷者處理了吧,這是他們罪有應得。其餘的人帶迴上穀,希望他們在戰場上能贖迴他們犯下的罪。”
“是,主公!”
“多謝將軍不殺之恩!”那四十二人,終於聽到了丁偉的寬赦,一個個跪地謝恩。
“鄧當,令夫人在哪兒?”
“迴主公,在陽翟城中的一個客棧中。”
“那正好,我也要去潁川書院,一起過去,然後我安排你們先迴上穀。”
“是,主公!”
這時天已經亮了,一行人裝扮成一隊迴家省親的官員,騎馬趕車向潁川進發。
進入潁川郡,仿佛是另一片天,青山綠水,土地肥沃,麥苗長勢良好。如果與幽州和並州的荒涼對比,這裏要繁華熱鬧許多,而且丁偉能明顯感覺到,此處民風淳樸,看往來之人,雖是街井小民,卻也是謙恭有禮,一派斯文,不愧是名士的發源地,算起來,三國的名士十之八九都出自這裏。
而潁川郡的治所陽翟,更是聞名。它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黃帝生於此,夏啟建都於此。雖然夏朝的宮殿已經成了廢墟,但他卻孕育出了數不盡的人才。
在陽翟的南麵,有一個縣,叫許縣,現在還不出名,但在原來的曆史中,以後將會以一個新的名字——許昌,而變得舉足輕重。
進了陽翟城,丁偉等人就下了馬,很快來到了鄧當夫人住的客棧。
這家客棧叫山悅客棧,規模雖然不小,可是在城中偏僻的地方,客人不多。丁偉等五十幾人一來,可樂壞了老板,讓所有夥計都行動起來,將這些貴客安置好,又送來了酒菜。
吃完飯之後,丁偉準備帶著趙雲和徐盛去潁川書院,突然進來一個十歲左右的小男孩,“將軍,我也想去潁川書院。”
“阿蒙,不可胡鬧!”鄧當趕緊過來,拉起小孩子就往外走。
“阿蒙?等等……”丁偉突然覺得這個名字好熟悉。
“主公,他是內弟阿蒙,不懂事,還望主公恕罪。”鄧當以為丁偉生氣了,趕緊跪倒賠罪。
“文忠,我觀此子頗為聰明,很是喜歡,沒有怪罪之意,文忠不必如此。”丁偉向鄧當擺了擺手,然後對阿蒙說,“你叫什麽名字,為什麽要去潁川書院呀?”
“我叫呂蒙,我要在潁川書院學好本事,為我爹報仇!”小孩說的時候,緊握著拳頭。
“呂蒙,果然是呂蒙!”丁偉表麵鎮靜,可內心卻已經興奮無比。這一趟潁川之行,還沒到潁川書院,就已經有這麽大的收獲,黃忠、徐盛,現在又有一個呂蒙。雖然他現在隻有十歲左右,但並不影響他將來的成就呀!那可是白衣渡江,巧取荊州,讓關羽走麥城的呂蒙呀!鄧當……“
丁偉猛然想起來,鄧當也不是普通之人呀!《三國誌》中都有記載,他曾是小霸王孫策的部下將領,數次領兵征伐山越。呂蒙在十五、六歲,也偷偷地隨鄧當去打仗。後來被鄧當發現,厲聲喝叱,但是呂蒙不聽。打完仗迴來後,鄧當將此事告訴了妻子,妻子又告訴她的母親,呂蒙的母親既擔心又生氣,沒想到呂蒙卻說:“貧賤難可居,脫誤有功,富貴可致。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呂母聞後大驚,同時知道兒子雖然年齡小,但是胸懷大誌,於是就不再阻止。幾年後,鄧當去世。張昭推薦呂蒙接替鄧當職務,任別部司馬。
“好,有誌氣!”丁偉讚歎一聲,“那我就帶你去潁川書院。”
潁川書院在這兒無人不知,無需多問,他們幾人便來到了書院的門口。正月到處都是喜慶的場麵,唯有這兒顯得清靜。
當看到門口“潁川書院”燙金的四個大字時,丁偉心中一陣激動,三國時期的名士,有一半可是出自這裏。郭嘉、荀彧、荀攸、戲誌才、鍾繇、陳群等,司馬徽和荀爽也因為這個書院而聞名天下。
當然,在這個時期,南方襄陽也有一個書院和它齊名,那就是龐德公的鹿門書院,同樣那兒走出的名士,諸葛亮、徐庶、龐統、馬良、廖立、劉巴、蔣琬等,也都是一時風雲人物。
“希望在這裏能夠有所收獲!”丁偉一邊想著,一邊讓徐盛前去叩門。
他的父親不但識斷字,而且武藝很高,徐盛從小就跟著他父親學文習武。
前兩年青州大旱,土地的收成很差,交完賦稅之後,幾乎所剩無幾,盛就和父親以打獵為生。
兩人都是弓馬嫻熟,每次得到的獵物都很多,也有一些珍貴的,比如虎豹之類的。
徐盛的父親為了能夠多賣一些錢財,決定將幾張虎豹皮,拿到洛陽去。
在經過東嶺關的時候,孔田看上了他的東西,卻不肯出錢買,仗著父親是東嶺關的守將,就欲搶奪。
徐盛哪裏肯,兩人一動手,驚動了東嶺關上的兵士。
一會兒,孔先帶著幾個人下來。他先是嗬斥了兒子孔田,並向徐盛父子倆賠禮道歉,讓他們父子倆過關去了洛陽。
誰知道當天晚上,他們住在一個小村子中,半夜來了一夥劫匪,將小村莊幾乎屠殺幹淨。也就是在那裏,他遇見了自己的現在的義兄鄧當。
鄧當的嶽父和徐盛的父親拚死衝殺,最後才救出了徐盛,鄧當夫婦和他的妻弟等四人。
第二天,徐盛和鄧當再去那個小村莊時,縣令正在清理屍體,他們好容易才找到了兩人殘缺的屍骨。
在兩個老人的墳前,徐盛和鄧當發誓,一定要手刃劫匪,為他們報仇。
可是兩人在尋找劫匪時卻發現,這裏方圓百十裏,根本就沒有什麽劫匪。兩人又不死心,一直向更遠處搜尋,還是沒有任何劫匪的影子。難道是他們做了屠村之事後,遠走高飛了?可是幾百人,不可能這樣無聲無無息呀!
就在他們一籌莫展的時候,出現了一件事,有一個商隊,大約百人,又在那個“三不管”地區被劫了,而且一百多人全部被殺。
徐盛和鄧當馬上斷定,這夥劫匪一定是屠村的那夥人,而且他們必然在附近!
經過幾天時間的秘密調查,徐盛和鄧當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結果:劫匪竟然是東嶺關的守軍!
他們經常化裝成劫匪,到這一帶來搶劫。這些地方都有他們的耳目,隻要發現有值得搶的,立刻向東嶺關報告方位,然後他們晚上就去殺人越貨。
徐盛他們那天居住的村莊中剛好來了一個南方的商隊,如果僅僅是幾張虎豹皮,孔田恐怕還不會如此大張旗鼓。
而更讓徐盛和鄧當驚心的是,這夥人如果長時間找不到下手的目標,就會去屠村,然後拿著那些百姓的人頭去向朝廷領賞!
徐盛和鄧當知道這些後,並沒有魯莽行動,而是在等機會。終於,丁偉等人的出現,讓孔田的眼線如獲至寶。先是他們六人的馬匹都是上好的戰馬,在這個時候很值錢,其次是丁偉給小二給錢時竟然用的是金餅。
那些眼線趕緊將這些報告給了孔田,孔田立刻帶著三百兵士,化裝成劫匪,準備殺人越貨。
“這幫畜牲!”丁偉聽完徐盛的話後,氣得咬牙切齒。
“主公,我們應該稟報朝廷,將這些為禍一方的貪官除去!”趙雲早已火冒三丈,恨不能立刻手刃孔先等人。
“趙將軍,萬不可如此。如果稟報朝廷,非但不能給孔先等人定罪,主公反倒會受到牽連。”徐盛急忙阻止。
“為何?”趙雲不明白徐盛的意思。
“趙將軍有所不知,這平日裏孔先的口碑也很好,他處事公正,從不以官欺民,他的長子孔秀也是智勇雙全之人,沒有什麽劣跡。至於我們剛剛殺掉的孔田,也隻是個紈絝公子而已。孔先鎮守東嶺關數年,早已是大將軍何進的心腹,朝廷又自會憑著主公一言給他定罪,反倒是主公會落下汙陷大臣之罪。”鄧當解釋道。
“難道這些都是孔田一人所為,孔先並不知情?”
“絕無可能!”丁偉斷然否定,“孔田私調三百兵士,孔先豈能不知,況且這殺良冒功之事,孔田根本就做不了,肯定是孔先所為,他就是偽裝的好罷了。”
“主公說的對,開始我也曾懷疑這隻是孔田一人所為,但後來明白了,如此完整的過程,沒有孔先,孔田是不可能做到的。”徐盛也說。
“這個孔先,我真想現在就去手刃了他!”趙雲滿臉怒火。
“放心吧子龍,我們雖然現在動不了他,但遲早我會親手撕掉他的偽裝,然後將他送上刑場!”
“主公,戰場已經打掃完畢,四十二人還可再當兵,二十七人受傷,如何處置?”丁武已經帶人將死了的人都掩埋,過來報告。
“那名護衛你記住了,將錢物一定送到家,如果家裏生計困難,就將他們帶到上穀。將他的屍體火化,把骨灰帶迴上穀,便於平時祭拜。”
“是,主公!”
丁偉的這些安排,趙雲和丁武已經習以為常了,但卻讓黃忠、徐盛、鄧當三人感動不已,同時慶幸自己找到了一個明主。
“將那些傷者處理了吧,這是他們罪有應得。其餘的人帶迴上穀,希望他們在戰場上能贖迴他們犯下的罪。”
“是,主公!”
“多謝將軍不殺之恩!”那四十二人,終於聽到了丁偉的寬赦,一個個跪地謝恩。
“鄧當,令夫人在哪兒?”
“迴主公,在陽翟城中的一個客棧中。”
“那正好,我也要去潁川書院,一起過去,然後我安排你們先迴上穀。”
“是,主公!”
這時天已經亮了,一行人裝扮成一隊迴家省親的官員,騎馬趕車向潁川進發。
進入潁川郡,仿佛是另一片天,青山綠水,土地肥沃,麥苗長勢良好。如果與幽州和並州的荒涼對比,這裏要繁華熱鬧許多,而且丁偉能明顯感覺到,此處民風淳樸,看往來之人,雖是街井小民,卻也是謙恭有禮,一派斯文,不愧是名士的發源地,算起來,三國的名士十之八九都出自這裏。
而潁川郡的治所陽翟,更是聞名。它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黃帝生於此,夏啟建都於此。雖然夏朝的宮殿已經成了廢墟,但他卻孕育出了數不盡的人才。
在陽翟的南麵,有一個縣,叫許縣,現在還不出名,但在原來的曆史中,以後將會以一個新的名字——許昌,而變得舉足輕重。
進了陽翟城,丁偉等人就下了馬,很快來到了鄧當夫人住的客棧。
這家客棧叫山悅客棧,規模雖然不小,可是在城中偏僻的地方,客人不多。丁偉等五十幾人一來,可樂壞了老板,讓所有夥計都行動起來,將這些貴客安置好,又送來了酒菜。
吃完飯之後,丁偉準備帶著趙雲和徐盛去潁川書院,突然進來一個十歲左右的小男孩,“將軍,我也想去潁川書院。”
“阿蒙,不可胡鬧!”鄧當趕緊過來,拉起小孩子就往外走。
“阿蒙?等等……”丁偉突然覺得這個名字好熟悉。
“主公,他是內弟阿蒙,不懂事,還望主公恕罪。”鄧當以為丁偉生氣了,趕緊跪倒賠罪。
“文忠,我觀此子頗為聰明,很是喜歡,沒有怪罪之意,文忠不必如此。”丁偉向鄧當擺了擺手,然後對阿蒙說,“你叫什麽名字,為什麽要去潁川書院呀?”
“我叫呂蒙,我要在潁川書院學好本事,為我爹報仇!”小孩說的時候,緊握著拳頭。
“呂蒙,果然是呂蒙!”丁偉表麵鎮靜,可內心卻已經興奮無比。這一趟潁川之行,還沒到潁川書院,就已經有這麽大的收獲,黃忠、徐盛,現在又有一個呂蒙。雖然他現在隻有十歲左右,但並不影響他將來的成就呀!那可是白衣渡江,巧取荊州,讓關羽走麥城的呂蒙呀!鄧當……“
丁偉猛然想起來,鄧當也不是普通之人呀!《三國誌》中都有記載,他曾是小霸王孫策的部下將領,數次領兵征伐山越。呂蒙在十五、六歲,也偷偷地隨鄧當去打仗。後來被鄧當發現,厲聲喝叱,但是呂蒙不聽。打完仗迴來後,鄧當將此事告訴了妻子,妻子又告訴她的母親,呂蒙的母親既擔心又生氣,沒想到呂蒙卻說:“貧賤難可居,脫誤有功,富貴可致。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呂母聞後大驚,同時知道兒子雖然年齡小,但是胸懷大誌,於是就不再阻止。幾年後,鄧當去世。張昭推薦呂蒙接替鄧當職務,任別部司馬。
“好,有誌氣!”丁偉讚歎一聲,“那我就帶你去潁川書院。”
潁川書院在這兒無人不知,無需多問,他們幾人便來到了書院的門口。正月到處都是喜慶的場麵,唯有這兒顯得清靜。
當看到門口“潁川書院”燙金的四個大字時,丁偉心中一陣激動,三國時期的名士,有一半可是出自這裏。郭嘉、荀彧、荀攸、戲誌才、鍾繇、陳群等,司馬徽和荀爽也因為這個書院而聞名天下。
當然,在這個時期,南方襄陽也有一個書院和它齊名,那就是龐德公的鹿門書院,同樣那兒走出的名士,諸葛亮、徐庶、龐統、馬良、廖立、劉巴、蔣琬等,也都是一時風雲人物。
“希望在這裏能夠有所收獲!”丁偉一邊想著,一邊讓徐盛前去叩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