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的門打開了,從裏麵走出一個小書童,跟呂蒙年紀相仿,大約十歲左右。
“幾位貴客來書院有什麽事嗎?”書童可能經常見到外人,因此一點兒也不驚慌。
“我等路過此地,久聞潁川書院大名,特來拜會。不知司馬德操先生在否?”丁偉沒有認為對方是小孩而失禮,因為他知道,這裏的任何一個人,將來都可能不簡單。
“不在不在!”書童搖了搖頭。
“那我等進去,見一見書院的學子,如何?”
“我去給各位哥哥說一下,他們到底見不見你,那可不是我說了算。”小書童一扭頭就進去了。
這時潁川書院的大門敞開著,如果丁偉等人要進去,抬腿即可。但出於對司馬德操先生的尊重,丁偉依舊在等著小書童的迴話。
不一會兒,小書童出來了,“幾位貴客請進,哥哥們都在裏麵。”
丁偉等人跟著小書童進了潁川書院。
赫赫有名的潁川書院,沒有高大的圍牆,沒有富麗堂皇的匾額,沒有黃銅的獸麵門環,低矮的圍牆刷得雪白,一扉扉木門開啟著,正門的上方掛著一塊黑漆紅字木匾,上麵書著大大的四個字:潁川書院,落款:水鏡先生。字體遒勁有力,紅與黑相映,紅如鮮血,黑如夜空,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沉穩而凝重。
進入大門,走過青石板路,正對著是一間大屋,屋宇方正,青磚砌就,上有雕花瓦當,屋中央是一個大大的香案,香案後懸著孔夫子的畫像,黃銅香爐中插著幾枝香,嫋嫋香煙緩緩上升,漸漸散開,穿過旁門,就是讀書的地方,矮幾上滿滿都是書卷,坐墊分散四周,造型精美的古琴擺放一邊,有一個二三十歲的文士正在輕輕地撥弄琴弦,音色圓潤清脆。
“先生高雅,在下打擾了……”丁偉向文士施了一禮。
文士停止了撫琴,站起身來,“丁將軍能來書院,讓此處蓬蓽增輝,何來打擾之說。”
丁偉吃了一驚,他是初次來陽翟,卻沒想到一下子讓對方認了出來。不過丁偉很快就平靜下來,到這裏,他本就沒有打算隱瞞身份,“不知先生是……”
“在下鍾繇。”
“元常先生,失敬,失敬!”果然潁川書院個個是名人呀!曹操當年能穩定司隸,擊敗馬超,可全是此人之功呀!
丁偉直接說出了鍾繇的字,多少讓鍾繇有些吃驚。
“今天早晨起來,就聽到門口喜鵲在叫,果然有貴客來,不知可否有酒?”突然一個聲音從另一間木屋中傳出,接著走出來一人,隻見他大約十六七歲,臉色白皙,感覺好像營養不良,頭發散亂,表麵看起來放蕩不羈。
“你這浪子,一天到晚,隻知道喝酒。”鍾繇一看此人出來,笑著說。
“浪子?”丁偉仔細看了看這個少年,既然鍾繇稱他為浪子,那必是郭嘉無疑了。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相逢即是緣,豈能無酒!”丁偉放大聲音,他知道裏麵還有其他人,“今日我丁偉請諸位先生,一醉方休!”
“哈……”一陣笑聲傳出,這時從裏麵走出了四個人,其中一人就是荀攸。
“公達,你也在這兒呀!”丁偉上前熱情的抓住荀攸的手,“當日一別,甚是想念,不想今日在此遇見,真是太好了。”
丁偉這些話,沒有一絲一毫的虛假,這份真誠周圍的人看得清清楚楚,荀攸也非常感動,必定他們現在身份相差很大。
“年關到了,洛陽無事,我就迴來了,承恩近日可好?”
“我於兩日前奉旨到洛陽,陛下還未開朝,聽說潁川多俊傑,我就過來了,這幾位是……”
“哦,這位是我叔父荀彧。”
“可是被稱作王佐之才的文若先生,真是幸會呀!”丁偉向荀彧行了一禮。
“文若一介布衣,豈敢受將軍之禮呀!”荀彧趕緊迴禮。
“這位是戲誌才,這位是陳群陳長文,那個小家夥是浪子郭嘉。”
“真是幸會,今日我們一定要暢飲一番呀!”
“暢飲那是一定的,不過承恩既然到了潁川,那就應該聽我的安排了。”荀攸笑著說。
“丁將軍,昔日你給公達兄寫了一首詩,可羨慕死我們其他人了,今日你可要給我寫一首呀!”郭嘉擠到了最前麵,搶過了話題。
“奉孝,承恩才見你一麵,這如何能為你寫一首詩呀?我們當初可是長談了一天一夜呀!”荀攸笑著對郭嘉說。
“這我不管,丁將軍既然是詩書武三絕,今天這麽好的機會,這詩書我是要定了,不然以後誰知何時才能再見到丁將軍呀!”
“好,奉孝,那我們飲酒之後,我就送你一首如何?”丁偉如今最不怕的可是“作詩”了。
“好啊,公達,我們快去喝酒呀!”郭嘉有些迫不及待了。
“忘了給諸位介紹了,這是我義弟趙雲。”丁偉這才發現說了半天將趙雲等三人給忘了。
“飛虎趙雲,名震邊陲,我等也是久聞大名呀!”鍾繇等人對趙雲施了一禮。
“不敢,不敢。”
“這位是琅琊徐盛,也是智勇雙全,日後定會成為我大漢的良將。”
“徐盛見過各位先生。”徐盛現在還是白身,因此他首先向眾人行禮。
“還有我!”呂蒙見眾人將他忽略了,急忙說,“我以後也可以成為良將。”
“哈……”眾人都被小呂蒙給逗樂了。
“這小家夥說得對,以後不僅是良將,還是一位帥才呢!”丁偉認真的說,“阿蒙,你選一位先生,我讓他收你為徒如何?”
“嗯,好,我就選他!這個哥哥我喜歡。”他一指郭嘉說。
“哈……”眾人又是一陣開心的大笑。
“好啊,奉孝,你看如何?”丁偉心想,如果呂蒙真跟著郭嘉學幾年,那以後的成就恐怕會比原先的曆史中大很多呀,他有些期待。
“誰叫我向將軍索詩呢,這不答應看來是不行了,好吧。”
“呂蒙給老師行禮!”呂蒙極其聰明,馬上給郭嘉行了弟子禮,有這麽多人作證,郭嘉以後就是想賴掉也不行了。
“不錯,孺子可教也!”郭嘉竟然收起了他的浪子的樣兒,仿佛一個老先生,搖頭晃腦地說,惹得眾人又是一陣大笑。
其實丁偉等人一入陽翟城時,潁川學院的這幫學子們就已經知道了,而且他們都明白,丁偉是衝著學院來的。荀攸和丁偉可算是老朋友了,他自然要招待,於是在陽翟最好的酒樓——萬盛酒樓就定好了雅間。
一群人來到萬盛酒樓時,酒菜已經準備好了,幾個人推杯換盞,開始暢飲。
在坐的人之中,鍾繇年齡最大,三十剛出頭,荀彧雖然是荀攸的叔父,可比荀攸大不了幾歲。如果不算呂蒙,那郭嘉就是最小的了。但是郭嘉卻在席中最為活躍,而且酒量又是最大的,因此這夥人基本可以算是同齡了。加上荀攸和丁偉又很熟,所以沒有任何拘束。
一個多時辰之後,人人都有一些微醉,這時郭嘉端起了一杯酒,搖搖晃晃地來到丁偉跟前,“承恩兄,你是我大漢的北方柱石,那你說說,我大漢的前途如何?”
郭嘉這番話一說,眾人都安靜下來。
“終於來了!”丁偉心裏說。他來這兒的目的,就是想尋找謀士。這些人都是當世俊傑,當然明白。但是無論丁偉有多優秀,這些人每人心裏都有一個標準,隻有符合他自己的標準,才能認主。曆史上他們可是在多年之後才決心輔佐曹操的,而且並不是一開始就跟了曹操。
郭嘉這個問題,很難迴答。如果在黃巾之亂以後,諸侯並起之時,那隻要展現出自己的抱負,或者說野心就可以了,但現在不行,大漢還在,看來早一點招攬也有不利因素呀!
“奉孝,以你之才,難道還不清楚嗎?就像這大海上巨浪中的一葉小舟,風雨飄搖之中呀!”丁偉說罷,麵露傷感。在這個時候,心裏還必須有大漢。當然丁偉心中的大漢,可不是劉宏,而是天下百姓。他的傷感也不是虛假的,而是發自內心。
“丁將軍,你未免有些太過悲觀了吧,我大漢文有袁太傅、王司徒、楊太尉這樣的肱股之臣,武有皇甫崧、朱雋、盧植這樣的當世名將,如何能說風雨飄搖?前不久丁將軍在幽州也是大破鮮卑,讓外族不敢南下,試問,誰還敢窺視我大漢?”陳群對丁偉的看法不滿。
“長文兄說得不錯,這幾位的確是我大漢的忠臣良將,可這朝堂之中的事情,恐怕沒那麽樂觀吧!以長文兄之才,若說是看不透,恐怕是欺我吧。”丁偉熟知陳群的為人,他隻是不願意承認有些事實罷了。
“長文兄,承恩雖不在朝堂,可是對朝堂之事卻並非不知。況且,如今大將軍與十常侍爭權奪利,欲演欲烈,世人皆知,有幾人是真正為了這大漢社稷。”荀攸是黃門侍郎,對此問題最有發言權。
“公達,即使如此,那我大漢也有四百年之根基,豈是誰能動得了的!”荀彧雖然明白當今朝廷的腐敗,可是他依然相信大漢的根基還是很牢固的。
丁偉心中暗笑,“是該給你們來點猛料了!這迴該我看看你們如何反應了!”
“幾位貴客來書院有什麽事嗎?”書童可能經常見到外人,因此一點兒也不驚慌。
“我等路過此地,久聞潁川書院大名,特來拜會。不知司馬德操先生在否?”丁偉沒有認為對方是小孩而失禮,因為他知道,這裏的任何一個人,將來都可能不簡單。
“不在不在!”書童搖了搖頭。
“那我等進去,見一見書院的學子,如何?”
“我去給各位哥哥說一下,他們到底見不見你,那可不是我說了算。”小書童一扭頭就進去了。
這時潁川書院的大門敞開著,如果丁偉等人要進去,抬腿即可。但出於對司馬德操先生的尊重,丁偉依舊在等著小書童的迴話。
不一會兒,小書童出來了,“幾位貴客請進,哥哥們都在裏麵。”
丁偉等人跟著小書童進了潁川書院。
赫赫有名的潁川書院,沒有高大的圍牆,沒有富麗堂皇的匾額,沒有黃銅的獸麵門環,低矮的圍牆刷得雪白,一扉扉木門開啟著,正門的上方掛著一塊黑漆紅字木匾,上麵書著大大的四個字:潁川書院,落款:水鏡先生。字體遒勁有力,紅與黑相映,紅如鮮血,黑如夜空,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沉穩而凝重。
進入大門,走過青石板路,正對著是一間大屋,屋宇方正,青磚砌就,上有雕花瓦當,屋中央是一個大大的香案,香案後懸著孔夫子的畫像,黃銅香爐中插著幾枝香,嫋嫋香煙緩緩上升,漸漸散開,穿過旁門,就是讀書的地方,矮幾上滿滿都是書卷,坐墊分散四周,造型精美的古琴擺放一邊,有一個二三十歲的文士正在輕輕地撥弄琴弦,音色圓潤清脆。
“先生高雅,在下打擾了……”丁偉向文士施了一禮。
文士停止了撫琴,站起身來,“丁將軍能來書院,讓此處蓬蓽增輝,何來打擾之說。”
丁偉吃了一驚,他是初次來陽翟,卻沒想到一下子讓對方認了出來。不過丁偉很快就平靜下來,到這裏,他本就沒有打算隱瞞身份,“不知先生是……”
“在下鍾繇。”
“元常先生,失敬,失敬!”果然潁川書院個個是名人呀!曹操當年能穩定司隸,擊敗馬超,可全是此人之功呀!
丁偉直接說出了鍾繇的字,多少讓鍾繇有些吃驚。
“今天早晨起來,就聽到門口喜鵲在叫,果然有貴客來,不知可否有酒?”突然一個聲音從另一間木屋中傳出,接著走出來一人,隻見他大約十六七歲,臉色白皙,感覺好像營養不良,頭發散亂,表麵看起來放蕩不羈。
“你這浪子,一天到晚,隻知道喝酒。”鍾繇一看此人出來,笑著說。
“浪子?”丁偉仔細看了看這個少年,既然鍾繇稱他為浪子,那必是郭嘉無疑了。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相逢即是緣,豈能無酒!”丁偉放大聲音,他知道裏麵還有其他人,“今日我丁偉請諸位先生,一醉方休!”
“哈……”一陣笑聲傳出,這時從裏麵走出了四個人,其中一人就是荀攸。
“公達,你也在這兒呀!”丁偉上前熱情的抓住荀攸的手,“當日一別,甚是想念,不想今日在此遇見,真是太好了。”
丁偉這些話,沒有一絲一毫的虛假,這份真誠周圍的人看得清清楚楚,荀攸也非常感動,必定他們現在身份相差很大。
“年關到了,洛陽無事,我就迴來了,承恩近日可好?”
“我於兩日前奉旨到洛陽,陛下還未開朝,聽說潁川多俊傑,我就過來了,這幾位是……”
“哦,這位是我叔父荀彧。”
“可是被稱作王佐之才的文若先生,真是幸會呀!”丁偉向荀彧行了一禮。
“文若一介布衣,豈敢受將軍之禮呀!”荀彧趕緊迴禮。
“這位是戲誌才,這位是陳群陳長文,那個小家夥是浪子郭嘉。”
“真是幸會,今日我們一定要暢飲一番呀!”
“暢飲那是一定的,不過承恩既然到了潁川,那就應該聽我的安排了。”荀攸笑著說。
“丁將軍,昔日你給公達兄寫了一首詩,可羨慕死我們其他人了,今日你可要給我寫一首呀!”郭嘉擠到了最前麵,搶過了話題。
“奉孝,承恩才見你一麵,這如何能為你寫一首詩呀?我們當初可是長談了一天一夜呀!”荀攸笑著對郭嘉說。
“這我不管,丁將軍既然是詩書武三絕,今天這麽好的機會,這詩書我是要定了,不然以後誰知何時才能再見到丁將軍呀!”
“好,奉孝,那我們飲酒之後,我就送你一首如何?”丁偉如今最不怕的可是“作詩”了。
“好啊,公達,我們快去喝酒呀!”郭嘉有些迫不及待了。
“忘了給諸位介紹了,這是我義弟趙雲。”丁偉這才發現說了半天將趙雲等三人給忘了。
“飛虎趙雲,名震邊陲,我等也是久聞大名呀!”鍾繇等人對趙雲施了一禮。
“不敢,不敢。”
“這位是琅琊徐盛,也是智勇雙全,日後定會成為我大漢的良將。”
“徐盛見過各位先生。”徐盛現在還是白身,因此他首先向眾人行禮。
“還有我!”呂蒙見眾人將他忽略了,急忙說,“我以後也可以成為良將。”
“哈……”眾人都被小呂蒙給逗樂了。
“這小家夥說得對,以後不僅是良將,還是一位帥才呢!”丁偉認真的說,“阿蒙,你選一位先生,我讓他收你為徒如何?”
“嗯,好,我就選他!這個哥哥我喜歡。”他一指郭嘉說。
“哈……”眾人又是一陣開心的大笑。
“好啊,奉孝,你看如何?”丁偉心想,如果呂蒙真跟著郭嘉學幾年,那以後的成就恐怕會比原先的曆史中大很多呀,他有些期待。
“誰叫我向將軍索詩呢,這不答應看來是不行了,好吧。”
“呂蒙給老師行禮!”呂蒙極其聰明,馬上給郭嘉行了弟子禮,有這麽多人作證,郭嘉以後就是想賴掉也不行了。
“不錯,孺子可教也!”郭嘉竟然收起了他的浪子的樣兒,仿佛一個老先生,搖頭晃腦地說,惹得眾人又是一陣大笑。
其實丁偉等人一入陽翟城時,潁川學院的這幫學子們就已經知道了,而且他們都明白,丁偉是衝著學院來的。荀攸和丁偉可算是老朋友了,他自然要招待,於是在陽翟最好的酒樓——萬盛酒樓就定好了雅間。
一群人來到萬盛酒樓時,酒菜已經準備好了,幾個人推杯換盞,開始暢飲。
在坐的人之中,鍾繇年齡最大,三十剛出頭,荀彧雖然是荀攸的叔父,可比荀攸大不了幾歲。如果不算呂蒙,那郭嘉就是最小的了。但是郭嘉卻在席中最為活躍,而且酒量又是最大的,因此這夥人基本可以算是同齡了。加上荀攸和丁偉又很熟,所以沒有任何拘束。
一個多時辰之後,人人都有一些微醉,這時郭嘉端起了一杯酒,搖搖晃晃地來到丁偉跟前,“承恩兄,你是我大漢的北方柱石,那你說說,我大漢的前途如何?”
郭嘉這番話一說,眾人都安靜下來。
“終於來了!”丁偉心裏說。他來這兒的目的,就是想尋找謀士。這些人都是當世俊傑,當然明白。但是無論丁偉有多優秀,這些人每人心裏都有一個標準,隻有符合他自己的標準,才能認主。曆史上他們可是在多年之後才決心輔佐曹操的,而且並不是一開始就跟了曹操。
郭嘉這個問題,很難迴答。如果在黃巾之亂以後,諸侯並起之時,那隻要展現出自己的抱負,或者說野心就可以了,但現在不行,大漢還在,看來早一點招攬也有不利因素呀!
“奉孝,以你之才,難道還不清楚嗎?就像這大海上巨浪中的一葉小舟,風雨飄搖之中呀!”丁偉說罷,麵露傷感。在這個時候,心裏還必須有大漢。當然丁偉心中的大漢,可不是劉宏,而是天下百姓。他的傷感也不是虛假的,而是發自內心。
“丁將軍,你未免有些太過悲觀了吧,我大漢文有袁太傅、王司徒、楊太尉這樣的肱股之臣,武有皇甫崧、朱雋、盧植這樣的當世名將,如何能說風雨飄搖?前不久丁將軍在幽州也是大破鮮卑,讓外族不敢南下,試問,誰還敢窺視我大漢?”陳群對丁偉的看法不滿。
“長文兄說得不錯,這幾位的確是我大漢的忠臣良將,可這朝堂之中的事情,恐怕沒那麽樂觀吧!以長文兄之才,若說是看不透,恐怕是欺我吧。”丁偉熟知陳群的為人,他隻是不願意承認有些事實罷了。
“長文兄,承恩雖不在朝堂,可是對朝堂之事卻並非不知。況且,如今大將軍與十常侍爭權奪利,欲演欲烈,世人皆知,有幾人是真正為了這大漢社稷。”荀攸是黃門侍郎,對此問題最有發言權。
“公達,即使如此,那我大漢也有四百年之根基,豈是誰能動得了的!”荀彧雖然明白當今朝廷的腐敗,可是他依然相信大漢的根基還是很牢固的。
丁偉心中暗笑,“是該給你們來點猛料了!這迴該我看看你們如何反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