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承將衣帶詔,傳給丁偉之後,沒有在彭城多做停留,立刻返迴長安去了。因為他出來的時候,是秘密離開長安的。皇宮之中遍布李儒的爪牙,如果他出來久了,必然會讓李儒有所覺察,那時他的女兒,董貴人,也有可能受到牽連。
董承離開長安時選擇的時間,正是丁偉離開洛陽,去了徐州迎娶糜竺之妹的時候,而這時,也正是李儒對洛陽方麵戒備之心最低的時候。
況且董承迴到長安之後,還有許多事情要做,此次衣帶詔參與的人,除了他之外,還有昭信將軍吳子蘭,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碩,偏將軍王子服等人。
既然丁偉同意出兵,那他們在長安城中就必須做好內應。
丁偉與荀攸作了商議之後,決定他帶著白馬營,趙雲,太史慈,張飛,荀攸即刻返迴洛陽,整頓兵馬,豎起討逆大旗,號召天下諸侯,攻打長安。
當然,他們也都明白,這一次,恐怕沒有人會和丁偉一同出兵,不過丁偉也沒有依靠別人的想法,攻下長安,憑借他一己之力,並不是不可為之。之所以豎起大旗,就是讓其他諸侯不好趁機對他所占之地發動攻擊。
雖然皇帝早已成了傀儡,但天下人心,依然向漢,丁偉奉詔勤王,若是有人在背後動刀槍,則會立刻失去民心,招致眾諸侯的攻伐。
而糜貞和夏侯涓,以及在彭城所得的一些財物,還有兩人的嫁妝,整整裝了五車,連同兩人乘坐的馬車,一共七乘,由關羽率領一千兵士護送迴洛陽。
關羽來的時候,帶著五百兵士,那是關羽的親衛校刀手,與當初周倉的黑騎營一樣,乃是精銳之中的精銳。而陶謙又給撥了五百青州兵,青州兵乃是,陶謙當年征討黃巾時所組建的,由於他們大多是青州的流民,所以稱之為青州兵也是大漢的精兵。
白馬營輕裝前進,十幾天之後,便迴到了洛陽,第二天,丁偉便與賈詡,荀攸商量出兵事宜。經過整整一天的商定,一道道命令下發至青州,幽州,並州,豫州等地,大批兵馬開始了調動。
丁偉一調動兵馬,立刻掀起了軒然大波,鄰近的一些諸侯,如韓馥,袁紹,曹操,劉表,李儒等也都趕緊備戰。
而正在眾人惶恐不安時,丁偉向天下亮出了衣帶詔,並打出了勤王的旗號,號召天下諸侯,共同勤王。
這時,天下諸侯都紛紛鬆了一口氣,不過長安的李儒卻又更加緊張起來。
長安城,李儒的府中,李傕,郭汜,李儒三人齊聚議事大廳。
“軍師,丁偉號令天下諸侯,一起來攻打我們,現在該怎麽辦?”李傕首先發問。
“自古以來,兵來將擋,有何懼哉!”李儒臉上表情平淡,似乎並不擔心。
“可是,我們擋得住嗎?”郭汜可沒有李儒那樣平靜,“當年在洛陽,我們有二十萬大軍,上千員戰將,都沒有擋住關東諸侯,被迫撤到長安,現在我們如何去擋?”
“郭將軍不必擔心,此次丁偉號令天下諸侯,但我相信,最終無人響應!”李儒品了一口茶,“唇亡齒寒呀,天下諸侯,誰不明白,若沒有我們,丁偉恐怕早就對他們動手了。”
“哦……”李傕和郭汜同時想了想李儒的話,覺得很有道理,“軍師說的沒錯,看來我們隻需要擋住丁偉即可。”
“丁偉以衣帶詔號令天下,無非就是想告訴眾諸侯,不要在這個時候趁機去攻打他。”此時李儒臉上的笑容更燦爛了,“可惜啊,這隻是他的一廂情願!如果他隻是做做樣子,那我們最終井水不犯河水。若是他妄想吞並我們長安,我就讓他有來無迴!”
“軍師莫非已經有了妙計?”李傕問。
“我們讓皇帝下個詔書,就說丁偉手中的衣帶詔,乃是偽造的。丁偉想攻占帝都,弑君犯上,自立為帝,天下諸侯共討之!”
“好啊!好啊!”李傕連聲叫好,“丁偉想聚眾來討伐我們,結果卻讓我們聚眾討伐了他,真是痛快!”
“不過軍師,天下諸侯都懼怕丁偉,難道他們會出兵?”郭汜沒有李傕那麽樂觀。
“此時當然不會!”李儒依舊是笑了笑,“若是我們與他對峙多日,兩敗俱傷之時,其餘諸侯會放過這樣的良機嗎?”
“對呀!”郭氾也興奮起來,“軍師,此次我們對小皇帝也不能客氣,他竟然敢傳出衣帶詔!”
“劉協必定是皇帝,我們還不能殺他,至於朝中那些大臣,手中沒有任何兵權,他們什麽都不是!郭將軍隻需派人將他們全部監視起來,若是識實務,就留著他們裝點一下門麵吧,若是有人不識時務,那我們就殺雞儆猴!”
“諾!”
“傳令潼關的大將軍牛輔,隻需堅守,不許出關,潼關天險,丁偉縱然率軍十萬,也很難攻破!”
“諾!”一名兵士領命,趕緊下去傳令。
“傳令右將軍段煨,派樊稠率領五千兵馬,前去陳倉,與張濟一起,將馬騰阻止在關西。”
“諾!”
等到眾人走後,李儒看了看洛陽方向,陰沉沉的說,“丁偉啊丁偉,我倒是要看一看,你如何來長安勤王?”
袁紹將田豐留在範陽,將逢紀和高幹留在青州,自己與許攸等一幹眾臣駐紮在渤海,以觀天下大勢。
丁偉調兵遣將之後,袁紹的心又蠢蠢欲動,他將眾文武全部招集在渤海郡太守府中,共商大計。
“丁驃騎奉衣帶詔勤王,可如今皇上又傳出詔書,說丁偉的衣帶詔是假,丁偉有叛逆之心,號令天下諸侯共誅之,我等該當如何呀?”袁紹滿臉春光,當他得知小皇帝的第二道詔書時異常興奮,恨不得立刻點起兵馬,狠狠地在丁偉的背後插上一刀!
“主公,此次真是天賜良機!”郭圖最會察言觀色,他已經發現袁紹出兵心切,於是第一個開口,專門向袁紹的心窩子裏麵說,“李儒的西涼兵尚有十萬人,丁驃騎的大軍一定會陷入其中,我們無論是從範陽北攻幽州,還是從齊郡南攻北海,都要速作決斷,機不可失,時不我待呀!”
“公則言之有理啊!”袁紹一聽,果然非常高興。
“主公,此時萬萬不可興兵呀!”許攸趕緊站了起來。
“子遠,這是為何呀?”袁紹不解的問,“前番丁偉手中有衣帶詔,我們不好出兵,可是此次我們是正義之師呀!”
“主公所言甚是,我並非不讚成主公出兵,而是認為此時不宜出兵。”許攸向袁紹行了一禮,“若要出兵,必須等到丁驃騎與李儒兩敗俱傷之時。”
“兩敗俱傷之時……”袁紹想了想,也立刻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子遠說的有理,正合我意。”
“主公,那時我們出兵的目標,應當是長安,而不是青幽二州。”許攸捋了捋他的山羊胡須,說出了一句讓所有人都不能苟同的話。
“子遠,丁驃騎的兵力大多都集中在長安,而我們距離長安也甚遠,即使攻下,也無法堅守,這樣做實為不智呀!”郭圖不明白許攸所說的意思,或者說,他根本不讚成許攸之言。
“公則,如今天下有一寶,不知公則明白乎?”許攸望著郭圖問道。
郭圖皺著眉頭苦思冥想了一會兒,沒有一點頭緒,他又看了看旁邊的審配,審配也搖了搖頭,“還請子遠指教。”
“哈……”許攸輕笑幾聲,顯得異常滿足,“如今天下大亂,世人的眼光都盯在地盤、兵士、謀臣、名將身上,卻不想還有一寶,那便是當今皇上!”
“當今皇上?”袁紹吃了一驚,隨即大笑起來,“子遠說笑了,這皇上怎能算是一寶呀!”
“主公,我並非戲言。”在眾人的哄笑之後,許攸顯得更加嚴肅了,“主公請想,丁驃騎昨日乃是奉詔出兵的正義之師,今日又變成了圖謀不軌的叛逆之師,所謂何也?”
“這世人皆知呀!都是那李儒搗的鬼。”郭圖說。
“公則說的不錯,正是李儒。”許攸詭秘的笑了笑,“可是李儒為何能夠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呢?”
“這……”郭圖細細一想,恍然大悟,“是因為皇上被他控製!”
“是啊!”許攸又習慣性的捋了捋他的山羊胡子,“我建議主公出兵長安,並不是去搶奪地盤,而是響應丁驃騎的號令,出兵勤王。到時丁驃騎隻管奪他的長安,而我們救得皇上之後,便趕迴冀州,接下來便是尊天子以令不臣!”
“尊天子以令不臣?”袁紹皺著眉頭,思索著。
“主公是想,到那時,天子一道詔令,讓冀州牧韓馥,入朝為官,他是尊還是不尊?若是尊,這冀州便是主公的。若是不尊,我正義之師一出動,韓馥便隻有死路一條!”許攸說得一時高興,唾液飛濺,“這個時候,我們要想打誰便可打誰,要想滅誰便可滅誰,而其他諸侯,又豈敢隨意向我們動兵呢?”
“好!”袁紹一聽,興奮異常,“就依子遠之計,顏良文醜,整頓兵馬,審配郭圖調撥糧草,做好出兵長安的準備!”
“諾!”
董承離開長安時選擇的時間,正是丁偉離開洛陽,去了徐州迎娶糜竺之妹的時候,而這時,也正是李儒對洛陽方麵戒備之心最低的時候。
況且董承迴到長安之後,還有許多事情要做,此次衣帶詔參與的人,除了他之外,還有昭信將軍吳子蘭,長水校尉種輯,議郎吳碩,偏將軍王子服等人。
既然丁偉同意出兵,那他們在長安城中就必須做好內應。
丁偉與荀攸作了商議之後,決定他帶著白馬營,趙雲,太史慈,張飛,荀攸即刻返迴洛陽,整頓兵馬,豎起討逆大旗,號召天下諸侯,攻打長安。
當然,他們也都明白,這一次,恐怕沒有人會和丁偉一同出兵,不過丁偉也沒有依靠別人的想法,攻下長安,憑借他一己之力,並不是不可為之。之所以豎起大旗,就是讓其他諸侯不好趁機對他所占之地發動攻擊。
雖然皇帝早已成了傀儡,但天下人心,依然向漢,丁偉奉詔勤王,若是有人在背後動刀槍,則會立刻失去民心,招致眾諸侯的攻伐。
而糜貞和夏侯涓,以及在彭城所得的一些財物,還有兩人的嫁妝,整整裝了五車,連同兩人乘坐的馬車,一共七乘,由關羽率領一千兵士護送迴洛陽。
關羽來的時候,帶著五百兵士,那是關羽的親衛校刀手,與當初周倉的黑騎營一樣,乃是精銳之中的精銳。而陶謙又給撥了五百青州兵,青州兵乃是,陶謙當年征討黃巾時所組建的,由於他們大多是青州的流民,所以稱之為青州兵也是大漢的精兵。
白馬營輕裝前進,十幾天之後,便迴到了洛陽,第二天,丁偉便與賈詡,荀攸商量出兵事宜。經過整整一天的商定,一道道命令下發至青州,幽州,並州,豫州等地,大批兵馬開始了調動。
丁偉一調動兵馬,立刻掀起了軒然大波,鄰近的一些諸侯,如韓馥,袁紹,曹操,劉表,李儒等也都趕緊備戰。
而正在眾人惶恐不安時,丁偉向天下亮出了衣帶詔,並打出了勤王的旗號,號召天下諸侯,共同勤王。
這時,天下諸侯都紛紛鬆了一口氣,不過長安的李儒卻又更加緊張起來。
長安城,李儒的府中,李傕,郭汜,李儒三人齊聚議事大廳。
“軍師,丁偉號令天下諸侯,一起來攻打我們,現在該怎麽辦?”李傕首先發問。
“自古以來,兵來將擋,有何懼哉!”李儒臉上表情平淡,似乎並不擔心。
“可是,我們擋得住嗎?”郭汜可沒有李儒那樣平靜,“當年在洛陽,我們有二十萬大軍,上千員戰將,都沒有擋住關東諸侯,被迫撤到長安,現在我們如何去擋?”
“郭將軍不必擔心,此次丁偉號令天下諸侯,但我相信,最終無人響應!”李儒品了一口茶,“唇亡齒寒呀,天下諸侯,誰不明白,若沒有我們,丁偉恐怕早就對他們動手了。”
“哦……”李傕和郭汜同時想了想李儒的話,覺得很有道理,“軍師說的沒錯,看來我們隻需要擋住丁偉即可。”
“丁偉以衣帶詔號令天下,無非就是想告訴眾諸侯,不要在這個時候趁機去攻打他。”此時李儒臉上的笑容更燦爛了,“可惜啊,這隻是他的一廂情願!如果他隻是做做樣子,那我們最終井水不犯河水。若是他妄想吞並我們長安,我就讓他有來無迴!”
“軍師莫非已經有了妙計?”李傕問。
“我們讓皇帝下個詔書,就說丁偉手中的衣帶詔,乃是偽造的。丁偉想攻占帝都,弑君犯上,自立為帝,天下諸侯共討之!”
“好啊!好啊!”李傕連聲叫好,“丁偉想聚眾來討伐我們,結果卻讓我們聚眾討伐了他,真是痛快!”
“不過軍師,天下諸侯都懼怕丁偉,難道他們會出兵?”郭汜沒有李傕那麽樂觀。
“此時當然不會!”李儒依舊是笑了笑,“若是我們與他對峙多日,兩敗俱傷之時,其餘諸侯會放過這樣的良機嗎?”
“對呀!”郭氾也興奮起來,“軍師,此次我們對小皇帝也不能客氣,他竟然敢傳出衣帶詔!”
“劉協必定是皇帝,我們還不能殺他,至於朝中那些大臣,手中沒有任何兵權,他們什麽都不是!郭將軍隻需派人將他們全部監視起來,若是識實務,就留著他們裝點一下門麵吧,若是有人不識時務,那我們就殺雞儆猴!”
“諾!”
“傳令潼關的大將軍牛輔,隻需堅守,不許出關,潼關天險,丁偉縱然率軍十萬,也很難攻破!”
“諾!”一名兵士領命,趕緊下去傳令。
“傳令右將軍段煨,派樊稠率領五千兵馬,前去陳倉,與張濟一起,將馬騰阻止在關西。”
“諾!”
等到眾人走後,李儒看了看洛陽方向,陰沉沉的說,“丁偉啊丁偉,我倒是要看一看,你如何來長安勤王?”
袁紹將田豐留在範陽,將逢紀和高幹留在青州,自己與許攸等一幹眾臣駐紮在渤海,以觀天下大勢。
丁偉調兵遣將之後,袁紹的心又蠢蠢欲動,他將眾文武全部招集在渤海郡太守府中,共商大計。
“丁驃騎奉衣帶詔勤王,可如今皇上又傳出詔書,說丁偉的衣帶詔是假,丁偉有叛逆之心,號令天下諸侯共誅之,我等該當如何呀?”袁紹滿臉春光,當他得知小皇帝的第二道詔書時異常興奮,恨不得立刻點起兵馬,狠狠地在丁偉的背後插上一刀!
“主公,此次真是天賜良機!”郭圖最會察言觀色,他已經發現袁紹出兵心切,於是第一個開口,專門向袁紹的心窩子裏麵說,“李儒的西涼兵尚有十萬人,丁驃騎的大軍一定會陷入其中,我們無論是從範陽北攻幽州,還是從齊郡南攻北海,都要速作決斷,機不可失,時不我待呀!”
“公則言之有理啊!”袁紹一聽,果然非常高興。
“主公,此時萬萬不可興兵呀!”許攸趕緊站了起來。
“子遠,這是為何呀?”袁紹不解的問,“前番丁偉手中有衣帶詔,我們不好出兵,可是此次我們是正義之師呀!”
“主公所言甚是,我並非不讚成主公出兵,而是認為此時不宜出兵。”許攸向袁紹行了一禮,“若要出兵,必須等到丁驃騎與李儒兩敗俱傷之時。”
“兩敗俱傷之時……”袁紹想了想,也立刻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子遠說的有理,正合我意。”
“主公,那時我們出兵的目標,應當是長安,而不是青幽二州。”許攸捋了捋他的山羊胡須,說出了一句讓所有人都不能苟同的話。
“子遠,丁驃騎的兵力大多都集中在長安,而我們距離長安也甚遠,即使攻下,也無法堅守,這樣做實為不智呀!”郭圖不明白許攸所說的意思,或者說,他根本不讚成許攸之言。
“公則,如今天下有一寶,不知公則明白乎?”許攸望著郭圖問道。
郭圖皺著眉頭苦思冥想了一會兒,沒有一點頭緒,他又看了看旁邊的審配,審配也搖了搖頭,“還請子遠指教。”
“哈……”許攸輕笑幾聲,顯得異常滿足,“如今天下大亂,世人的眼光都盯在地盤、兵士、謀臣、名將身上,卻不想還有一寶,那便是當今皇上!”
“當今皇上?”袁紹吃了一驚,隨即大笑起來,“子遠說笑了,這皇上怎能算是一寶呀!”
“主公,我並非戲言。”在眾人的哄笑之後,許攸顯得更加嚴肅了,“主公請想,丁驃騎昨日乃是奉詔出兵的正義之師,今日又變成了圖謀不軌的叛逆之師,所謂何也?”
“這世人皆知呀!都是那李儒搗的鬼。”郭圖說。
“公則說的不錯,正是李儒。”許攸詭秘的笑了笑,“可是李儒為何能夠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呢?”
“這……”郭圖細細一想,恍然大悟,“是因為皇上被他控製!”
“是啊!”許攸又習慣性的捋了捋他的山羊胡子,“我建議主公出兵長安,並不是去搶奪地盤,而是響應丁驃騎的號令,出兵勤王。到時丁驃騎隻管奪他的長安,而我們救得皇上之後,便趕迴冀州,接下來便是尊天子以令不臣!”
“尊天子以令不臣?”袁紹皺著眉頭,思索著。
“主公是想,到那時,天子一道詔令,讓冀州牧韓馥,入朝為官,他是尊還是不尊?若是尊,這冀州便是主公的。若是不尊,我正義之師一出動,韓馥便隻有死路一條!”許攸說得一時高興,唾液飛濺,“這個時候,我們要想打誰便可打誰,要想滅誰便可滅誰,而其他諸侯,又豈敢隨意向我們動兵呢?”
“好!”袁紹一聽,興奮異常,“就依子遠之計,顏良文醜,整頓兵馬,審配郭圖調撥糧草,做好出兵長安的準備!”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