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下詔,讓劉表將傳國玉璽送至濮陽,頃刻之間,引起了天下所有人的關注。
劉表私藏玉璽的事情,本來已經被許多人遺忘,現在卻又馬上想起來。
襄陽城州牧府中,劉表將幾個心腹,蒯良,蒯越,蔡瑁,伊籍等人召集在一起,共商大計。
“皇上下詔,讓我將玉璽送往濮陽,諸位以為,該當如何?”在這些人的麵前,劉表開誠布公,直接言明。
在劉表的重臣當中,蒯良之才人人歎服,因此凡重大決策,都是蒯良先說。雖然劉表問眾人,但是大家都明白,劉表實際上是在問蒯良,蒯良說完之後,眾人方可發表自己的見解。
“玉璽之上有八個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因此,主公得到玉璽,乃是受命於天。”蒯良自然明白劉表的意思,因此率先開口,“主公本來就是漢室宗親,得到玉璽,難道不是天意?”
蒯良起初沒有投效劉表,直到後來,劉表得到玉璽,在他看來,這完全是天意。當時皇帝懦弱,受製於董卓,漢室宗親中,劉虞,劉繇,劉岱均無雄心大誌,益州劉焉雖然有野心,但益州乃困龍之地,不要說北定中原,就是一統南方,也阻力重重。而荊州正好是富饒之地,武將名士,多如繁星。劉表將來拿出玉璽,號令天下,很有可能結束亂世。
“蒯軍師說的對,當初皇上不慎將玉璽丟失,那麽多的諸侯前去搜尋,卻偏偏讓主公得到,這正是天意呀!”伊籍也很讚成蒯良的話。
蔡瑁自從南陽大戰之後,在軍中威望暴跌,因此劉表順勢封蒯良為軍師,降蔡瑁為軍師祭酒,蒯越為副軍師,三人共同統領荊州兵。
當然劉表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削一削蔡瑁的權利。蔡瑁借助蔡夫人和家族之勢,已經有些功高震主了。
聽了蒯良和伊籍的話,劉表非常高興,額頭上的皺紋舒展開,“德珪,你的意思呢?”
蔡瑁是劉表的妻弟,如果劉表做了皇帝,那將來蔡瑁的地位會如何,他心中自然清楚。而且現在他已經聽出來,蒯良和伊籍的意思。
“主公,皇上的旨意,實際上就是曹操的旨意,而曹操如今又和董卓李儒一樣,做了權臣,我們為何要聽他的命令?主公的鎮南將軍,荊州牧,乃是先帝親封的。曹操隻是一個校尉,當初兗州牧劉岱,死得不明不白,現在想來,一定是他下的黑手,這樣的奸雄,有何資格做丞相?”蔡瑁亂七八糟說了這麽多,核心的意思就是,不管曹操的命令,不管皇上的旨意。
“那該如何迴複皇上的旨意?”劉表又問大家。
“主公,依我之見,不予理睬!”蒯越說。
“異度說的對,以前,皇上的命令出不了長安城,現在我看來,他的命令也出不了濮陽城。”蔡瑁說,“我們現在隻需擴充軍隊,秣馬厲兵,打造戰船,囤積糧草,待天下有變,或南下江東,或北上中原。”
“嗯……”劉表點了點頭。
“主公,如今天下大亂,諸侯並起,先有董卓,李儒把持朝綱,欺淩少帝,現在曹操又遷都濮陽,挾天子以令諸侯,皇家威嚴蕩然無存。”蒯良說到這裏,突然雙膝跪倒,“主公得到傳國玉璽,那是上天欲降大任於主公之兆,還望主公順應天意,登臨九五之尊,率有誌之士,掃平亂世,中興大漢,扶社稷於既倒,解黎民於倒懸!”
蒯良說完,眾人的腦袋突然“嗡”的一聲,仿佛醍醐灌頂,州牧府大廳中一下子鴉雀無聲。
他們也曾經想過劉表稱帝的問題,可是當蒯良真正提出來的時候,還是震驚不小!
“子柔,這……這……這話可不敢亂說呀!”好半天劉表吞吞吐吐的說道。
“主公,蒯軍師說的有理,還望主公為了天下,榮登九五之尊!”伊籍善於察言觀色,他已經看到了,劉表眼中那種火熱的激情。況且在他看來,此時確已水到渠成,因此他馬上跪在蒯良的旁邊,大聲說道。
“請主公榮登九五,中興大漢!”蒯越和蔡瑁也一下子跪倒在地,說話聲音洪亮。
“這……”劉表的興奮之情已經寫在了臉上,他自從得到傳國玉璽之後,便有了一個皇帝夢,如今這個夢離現實越來越近了,他怎能不興奮?“諸位請起,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聽到“從長計議”這幾個字,四個人都站了起來,互相望了望,會心的一笑。
既然劉表已經同意稱帝,那接下來便是商議有關稱帝的事情。
首先是國號和年號。
經過商議,國號依然稱為大漢,隻不過叫南漢,建都襄陽。年號為啟盛,意思就是開啟盛世之意。
劉表對於年號和國號都很滿意,他本來就是漢室宗親,中興漢室是他的目標。
然後是官員任命。
這是一件大事,四個人商量了整整五天,經過一次又一次的修改爭論,最後才草擬了一份名單,呈送給劉表。
主要的任命是:蒯越任丞相之職,因為是亂世,和濮陽朝廷一樣,也恢複了丞相。蔡瑁任大將軍之職,總領南漢兵馬。王威為驃騎大將軍,文聘為水軍大都督。蒯越為尚書令,伊籍為司徒,韓嵩為太尉,傅巽為大鴻臚,劉先為執金吾。
各地太守基本沒有變化,登基的時間選定為二月十五,襄陽城中,駐進兩萬精兵,賜名為皇家禦林軍,負責襄陽城中的治安,禦林軍的統領是劉磐。
襄陽城外駐了三萬大軍,驃騎大將軍王威親自統領,以防登基之時,有宵小之徒趁勢叛亂,給襄陽城造成威脅。
水軍都督文聘,統帥兩萬水軍,駐紮在南郡,與江夏黃祖,互成犄角之勢,以防柴桑孫堅。
襄陽城的一係列調兵遣將,引起了周圍的一些惶恐。劉表登基稱帝的事情目前還沒有公布,隻有核心的一些重臣知曉此事。
因此眾人紛紛猜測,有人認為劉表想要趁益州劉璋,派兵西征涼州之機,攻打益州。也有人認為,劉表要和江東孫堅開戰,攻打柴桑。
當然大多數人認為,劉表不想交出傳國玉璽,如今秣馬厲兵,以防曹操趁機南下。不過,曹操遠在兗州,不可能率軍南下,而他真正防範的,則是丁偉。呂蒙的南陽兵,如今可有三萬人,如果皇上下詔,命令丁偉南下,於公於私,丁偉都會執行的。
二月初五,所有的事情已經準備妥當,蒯良,蒯越,蔡瑁,伊籍等四人,同時來到州牧府。
劉表坐在正位上,看著府中的布置,已經與原先大不相同,座椅變成了龍椅,府中布置得富麗堂皇。雖然比不上洛陽和長安的皇宮,但絕不會比濮陽的皇宮差。
“眾卿準備如何了?”劉表雖然沒有穿黃袍,但是他精神了許多,身上的王霸之氣有所泄露,八駿之名並非是虛。
“主公,萬事皆已具備,明日便可向天下發出公告。”伊籍說。
“公告可曾寫好?”
“主公盡可放心,公告由王粲所書,屬下已看過,文中寫明主公乃光武帝之後,而濮陽的皇帝劉協,並非真正的皇族血脈,主公乃奉天命,中興漢室,劉協隻不過是曹操的傀儡而已,而曹操又是閹宦之後,決不能讓大漢江山毀於閹宦之手,再出現十常侍之亂等等所雲……”
“好……”劉表點了點頭。
“子柔,我們荊州處於益州劉璋,江東孫堅,南陽呂蒙的威脅之下,乃四戰之地,若是他們三方同時派兵攻打,該當如何?”劉表雖然興奮,但是他還沒被稱帝的巨大誘惑迷失了本性,心中依然冷靜。
“主公不必擔心,益州劉璋,江東孫堅若是出兵,臣保證頃刻之間,便能將其化解,而南陽呂蒙,臣敢保證,他必不會出兵!”蒯良顯得信心十足。
“這是為何?”劉表問。
“丁偉目前是北方最大的諸侯,所占之地也最多,有許多地方與袁紹和曹操相接,而新得的關中地區又與馬騰,韓遂相接,丁偉的兵力雖多,但卻極為分散。他若是要南下,僅憑呂蒙的南陽兵是不夠的。無論他抽調哪裏,那所抽之處,必然空虛。曹操,袁紹,公孫瓚,馬騰,韓遂等又豈能放過這樣的機會?”蒯良稍稍停了停,語氣極為堅定的說,“丁偉不但此次不會出兵,隻要北方不平,西涼不定,丁偉便永遠不會出兵南下!”
“好,好!”劉表鬆了口氣,其實自從決定稱帝以來,他一直都在擔心了丁偉,“如此一來,便可放心了。”
第二天,襄陽城發出公告,荊州牧劉表決定二月十五稱帝,天下大驚!
劉表私藏玉璽的事情,本來已經被許多人遺忘,現在卻又馬上想起來。
襄陽城州牧府中,劉表將幾個心腹,蒯良,蒯越,蔡瑁,伊籍等人召集在一起,共商大計。
“皇上下詔,讓我將玉璽送往濮陽,諸位以為,該當如何?”在這些人的麵前,劉表開誠布公,直接言明。
在劉表的重臣當中,蒯良之才人人歎服,因此凡重大決策,都是蒯良先說。雖然劉表問眾人,但是大家都明白,劉表實際上是在問蒯良,蒯良說完之後,眾人方可發表自己的見解。
“玉璽之上有八個字,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因此,主公得到玉璽,乃是受命於天。”蒯良自然明白劉表的意思,因此率先開口,“主公本來就是漢室宗親,得到玉璽,難道不是天意?”
蒯良起初沒有投效劉表,直到後來,劉表得到玉璽,在他看來,這完全是天意。當時皇帝懦弱,受製於董卓,漢室宗親中,劉虞,劉繇,劉岱均無雄心大誌,益州劉焉雖然有野心,但益州乃困龍之地,不要說北定中原,就是一統南方,也阻力重重。而荊州正好是富饒之地,武將名士,多如繁星。劉表將來拿出玉璽,號令天下,很有可能結束亂世。
“蒯軍師說的對,當初皇上不慎將玉璽丟失,那麽多的諸侯前去搜尋,卻偏偏讓主公得到,這正是天意呀!”伊籍也很讚成蒯良的話。
蔡瑁自從南陽大戰之後,在軍中威望暴跌,因此劉表順勢封蒯良為軍師,降蔡瑁為軍師祭酒,蒯越為副軍師,三人共同統領荊州兵。
當然劉表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削一削蔡瑁的權利。蔡瑁借助蔡夫人和家族之勢,已經有些功高震主了。
聽了蒯良和伊籍的話,劉表非常高興,額頭上的皺紋舒展開,“德珪,你的意思呢?”
蔡瑁是劉表的妻弟,如果劉表做了皇帝,那將來蔡瑁的地位會如何,他心中自然清楚。而且現在他已經聽出來,蒯良和伊籍的意思。
“主公,皇上的旨意,實際上就是曹操的旨意,而曹操如今又和董卓李儒一樣,做了權臣,我們為何要聽他的命令?主公的鎮南將軍,荊州牧,乃是先帝親封的。曹操隻是一個校尉,當初兗州牧劉岱,死得不明不白,現在想來,一定是他下的黑手,這樣的奸雄,有何資格做丞相?”蔡瑁亂七八糟說了這麽多,核心的意思就是,不管曹操的命令,不管皇上的旨意。
“那該如何迴複皇上的旨意?”劉表又問大家。
“主公,依我之見,不予理睬!”蒯越說。
“異度說的對,以前,皇上的命令出不了長安城,現在我看來,他的命令也出不了濮陽城。”蔡瑁說,“我們現在隻需擴充軍隊,秣馬厲兵,打造戰船,囤積糧草,待天下有變,或南下江東,或北上中原。”
“嗯……”劉表點了點頭。
“主公,如今天下大亂,諸侯並起,先有董卓,李儒把持朝綱,欺淩少帝,現在曹操又遷都濮陽,挾天子以令諸侯,皇家威嚴蕩然無存。”蒯良說到這裏,突然雙膝跪倒,“主公得到傳國玉璽,那是上天欲降大任於主公之兆,還望主公順應天意,登臨九五之尊,率有誌之士,掃平亂世,中興大漢,扶社稷於既倒,解黎民於倒懸!”
蒯良說完,眾人的腦袋突然“嗡”的一聲,仿佛醍醐灌頂,州牧府大廳中一下子鴉雀無聲。
他們也曾經想過劉表稱帝的問題,可是當蒯良真正提出來的時候,還是震驚不小!
“子柔,這……這……這話可不敢亂說呀!”好半天劉表吞吞吐吐的說道。
“主公,蒯軍師說的有理,還望主公為了天下,榮登九五之尊!”伊籍善於察言觀色,他已經看到了,劉表眼中那種火熱的激情。況且在他看來,此時確已水到渠成,因此他馬上跪在蒯良的旁邊,大聲說道。
“請主公榮登九五,中興大漢!”蒯越和蔡瑁也一下子跪倒在地,說話聲音洪亮。
“這……”劉表的興奮之情已經寫在了臉上,他自從得到傳國玉璽之後,便有了一個皇帝夢,如今這個夢離現實越來越近了,他怎能不興奮?“諸位請起,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聽到“從長計議”這幾個字,四個人都站了起來,互相望了望,會心的一笑。
既然劉表已經同意稱帝,那接下來便是商議有關稱帝的事情。
首先是國號和年號。
經過商議,國號依然稱為大漢,隻不過叫南漢,建都襄陽。年號為啟盛,意思就是開啟盛世之意。
劉表對於年號和國號都很滿意,他本來就是漢室宗親,中興漢室是他的目標。
然後是官員任命。
這是一件大事,四個人商量了整整五天,經過一次又一次的修改爭論,最後才草擬了一份名單,呈送給劉表。
主要的任命是:蒯越任丞相之職,因為是亂世,和濮陽朝廷一樣,也恢複了丞相。蔡瑁任大將軍之職,總領南漢兵馬。王威為驃騎大將軍,文聘為水軍大都督。蒯越為尚書令,伊籍為司徒,韓嵩為太尉,傅巽為大鴻臚,劉先為執金吾。
各地太守基本沒有變化,登基的時間選定為二月十五,襄陽城中,駐進兩萬精兵,賜名為皇家禦林軍,負責襄陽城中的治安,禦林軍的統領是劉磐。
襄陽城外駐了三萬大軍,驃騎大將軍王威親自統領,以防登基之時,有宵小之徒趁勢叛亂,給襄陽城造成威脅。
水軍都督文聘,統帥兩萬水軍,駐紮在南郡,與江夏黃祖,互成犄角之勢,以防柴桑孫堅。
襄陽城的一係列調兵遣將,引起了周圍的一些惶恐。劉表登基稱帝的事情目前還沒有公布,隻有核心的一些重臣知曉此事。
因此眾人紛紛猜測,有人認為劉表想要趁益州劉璋,派兵西征涼州之機,攻打益州。也有人認為,劉表要和江東孫堅開戰,攻打柴桑。
當然大多數人認為,劉表不想交出傳國玉璽,如今秣馬厲兵,以防曹操趁機南下。不過,曹操遠在兗州,不可能率軍南下,而他真正防範的,則是丁偉。呂蒙的南陽兵,如今可有三萬人,如果皇上下詔,命令丁偉南下,於公於私,丁偉都會執行的。
二月初五,所有的事情已經準備妥當,蒯良,蒯越,蔡瑁,伊籍等四人,同時來到州牧府。
劉表坐在正位上,看著府中的布置,已經與原先大不相同,座椅變成了龍椅,府中布置得富麗堂皇。雖然比不上洛陽和長安的皇宮,但絕不會比濮陽的皇宮差。
“眾卿準備如何了?”劉表雖然沒有穿黃袍,但是他精神了許多,身上的王霸之氣有所泄露,八駿之名並非是虛。
“主公,萬事皆已具備,明日便可向天下發出公告。”伊籍說。
“公告可曾寫好?”
“主公盡可放心,公告由王粲所書,屬下已看過,文中寫明主公乃光武帝之後,而濮陽的皇帝劉協,並非真正的皇族血脈,主公乃奉天命,中興漢室,劉協隻不過是曹操的傀儡而已,而曹操又是閹宦之後,決不能讓大漢江山毀於閹宦之手,再出現十常侍之亂等等所雲……”
“好……”劉表點了點頭。
“子柔,我們荊州處於益州劉璋,江東孫堅,南陽呂蒙的威脅之下,乃四戰之地,若是他們三方同時派兵攻打,該當如何?”劉表雖然興奮,但是他還沒被稱帝的巨大誘惑迷失了本性,心中依然冷靜。
“主公不必擔心,益州劉璋,江東孫堅若是出兵,臣保證頃刻之間,便能將其化解,而南陽呂蒙,臣敢保證,他必不會出兵!”蒯良顯得信心十足。
“這是為何?”劉表問。
“丁偉目前是北方最大的諸侯,所占之地也最多,有許多地方與袁紹和曹操相接,而新得的關中地區又與馬騰,韓遂相接,丁偉的兵力雖多,但卻極為分散。他若是要南下,僅憑呂蒙的南陽兵是不夠的。無論他抽調哪裏,那所抽之處,必然空虛。曹操,袁紹,公孫瓚,馬騰,韓遂等又豈能放過這樣的機會?”蒯良稍稍停了停,語氣極為堅定的說,“丁偉不但此次不會出兵,隻要北方不平,西涼不定,丁偉便永遠不會出兵南下!”
“好,好!”劉表鬆了口氣,其實自從決定稱帝以來,他一直都在擔心了丁偉,“如此一來,便可放心了。”
第二天,襄陽城發出公告,荊州牧劉表決定二月十五稱帝,天下大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