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傳出公告,劉表不承認濮陽朝廷,決定稱帝,重現大漢輝煌。以襄陽為都城,仍以大漢為國號,改年號為啟盛,決定十日後,也就是二月十五登基。
同時詔告天下,各地官員仍為漢臣,於登基之日,遺官員來京參加登基大典。
此消息一出,整個天下一片駭然!
濮陽城皇宮中,皇帝劉協大發雷霆。
“亂臣賊子!什麽漢室宗親,全是亂臣賊子!”劉協在後宮中轉來轉去,已經摔碎了好幾個茶杯,嚇得伏皇後和董貴人戰戰兢兢,不敢言語。“朕要將他們全部殺死,還要滅門九族!”
大約有半個時辰之後,劉協才慢慢安靜下來。
“陛下息怒,且莫因為亂臣逆賊而傷了龍體呀!”董貴人見劉協的氣有些消了,小心地說。
“是啊陛下,您還有許多大事要做,千萬不能傷了龍體。”伏皇後也急忙說,“劉表不過是跳梁小醜,陛下隻要下詔,讓曹丞相出兵征討就行了。”
“曹丞相,哼!”劉協一提起曹操,語氣變得更加冷峻,“都是權臣,和董卓李儒有何區別!”
“陛下慎言呀!”董貴人一聽劉協的話,嚇壞了,這後宮之中,不知有多少曹操的耳目,萬一要是讓他們聽到,會有什麽結果,她當然清楚。
“ 哼!朕是天子,他們都是朕的臣子。”劉協聽了董貴人的話,不但沒有消氣,而且更甚,正準備大罵一通,可是看到伏皇後和董貴人驚恐的表情,將到嘴邊的話又咽了迴去。
劉協剛登基的時候,還不到十歲,那時的洛陽城中可謂是血雨腥風,董卓權傾朝野,想殺誰就殺誰,他每天都是戰戰兢兢,生怕一句話說錯就被董卓給殺了。他非常清楚,他的皇位那是因為哥哥劉辯惹董卓不高興了,直接被殺了,才把他推了上來。
董卓死了之後,他本以為擔驚受怕的日子就要過去了,可誰知道又來了一個李儒,表麵上看去沒有董卓那麽可怕,但誰想到他比董卓更狠。宮中那些對他好的太監宮女,他的那些心腹都一個個失蹤不見了,過幾天就找到了他們的屍體。嚇得宮中之人不敢和他說話,朝中大臣也都閉了嘴。
他在車騎將軍董承的幫助下,下了衣帶詔,驃騎將軍丁偉不負聖恩,起大軍討伐李儒。長安一戰,西涼軍大敗,眼看就要逃出牢籠了,卻沒想到出了一個曹操,表麵上像是忠臣,但劉協心裏清楚,他和李儒董卓根本就沒有什麽兩樣。
“啟稟皇上,車騎將軍求見。”一個小黃門急匆匆進來稟報。
“車騎將軍?”劉協一聽是董承來了,心中的怒火消了很多,“快請進來。”
“諾!”
很快,董承在小黃門的引領下進了後宮。
“臣董承叩見陛下!”董承雙膝跪倒。
“董愛卿不必多禮。”劉協揮了揮手,示意董承起來。
“謝陛下!”董承站起身來。
“董愛卿,不知事情如何?”
“迴陛下,臣與曹丞相多次交涉,曹丞相已經答應,給陛下三千親兵護衛,由臣統領。”董承小心地說。
“三千?”劉協一聽,他堂堂一個天子,卻隻給三千兵士,非常生氣,也非常失望。
“陛下,這也是微臣多次交涉之後,曹丞相才答應的。”董承看到劉協失望的表情,心裏也很難受,暗恨自己太無能,“臣以後……”
“董愛卿,朕知你已經盡力了,你不必自責。”劉協當然明白從曹操手中要兵,那是何等困難呀!“這個我們以後再慢慢想辦法吧,曹丞相可曾要出兵討伐劉表?”
“曹丞相麾下文武,正在丞相府中商議出兵之事。”
“好!”劉協一聽曹操正在商議出兵之事,心中又產生了一陣興奮。“劉表癡心妄想,意圖謀反,我就要讓他知道,也要讓所有人都知道,這大漢天下,還是朕的!”
濮陽城丞相府中,曹操的確正在商議出兵征討劉表的事。
相府中聚集了許多人,除了戲誌才,程昱,荀彧,陳群,崔琰,毛玠外,還有三個人。
這三人,都是一身儒士打扮,年齡較大的大約四十歲,其他兩人一個二十剛剛出頭,一個還不到二十歲。
他們是父子三人,是由崔琰向曹操舉薦的,大名鼎鼎的河東司馬氏父子,司馬防以及他的兩個兒子司馬朗和司馬懿。當然,此時的他們,還沒有多少名聲,隻是因為是崔琰舉薦,故而曹操將他們叫來參加議事。
“稟丞相,於禁將軍求見。”一個侍衛進來稟報。
“ 哦,文則來了,請他進來。”
“諾!”
侍衛出去不久,於禁便進來了。
“主公,車騎將軍向末將來討要三千兵馬,說是奉了主公的命令。末將不知該如何處置,特來詢問主公。”於禁向曹操行了一禮,然後稟報說。
“皇上想要護衛,那就給他吧。”
“諾!”
於禁離開之後,戲誌才皺起了眉頭,“主公,朝中的那些大臣,董承,楊彪,王子夫,吳子蘭等人,不可不防呀!若是再掌了兵權,恐怕會生事端呀!”
“誌才盡可放心,三千兵馬,他們還翻不起什麽浪來。”
“可是主公,當初在長安,他們手中並沒有一兵一卒,卻依然傳出了衣帶詔,讓李儒身死,西涼軍覆滅呀!”戲誌才聽了曹操的話,顯得有些擔憂。
“誌才,李儒乃叛逆也,怎可與主公相提並論。”荀彧聽了戲誌才的話,心中微微有些不快,“主公忠於漢室,皇上又怎會猜忌呢?”
“此事無需再論。”曹操擔心荀彧與戲誌才因這個問題起爭執,趕緊說,“我們現在考慮如何討伐劉表之事。”
“主公,我已草擬了三份詔書,分別給益州劉璋,江東孫堅,洛陽丁偉,讓他們出兵討伐偽朝廷劉表。”陳群說完,將三封詔書遞給曹操,“主公請您過目。”
曹操看完後覺得非常滿意,他又遞給了戲誌才。戲誌才很快瀏覽了一下,遞給程昱,然後眾人都看了一便,點了點頭,表示讚同。
“建公,你覺得如何?”曹操突然問司馬防。
“哦……主公……”司馬防顯然是沒有想到曹操會問自己,一時之間竟然不知如何說,“這…… ,長文所擬詔書,甚是完美,我沒有補充。”
“主公,我有一言,不知當不當講 ?”正當曹操要下令時,坐在最下首的司馬懿突然說。
司馬懿今年剛過了十八歲,他能來丞相府議事,完全是因為曹操想讓司馬防覺得他對他的器重,對河東司馬家的器重。丁偉剛剛得了河東,司馬家卻來投效於他,曹操那是做給天下世家看的。
司馬懿一說話,曹操意外,司馬防更意外。他太了解自己這個兒子了,聰明是聰明,可是什麽話都敢說,不分場合,不知收斂,今天來的時候,他還特意囑咐過,讓他隻聽不說,現在看看,真是屢教不改呀!看來迴去之後一定要好好教訓一番了,否則就他這樣,將會惹來殺身之禍呀!
“仲達有何見解呀,但說無防。”曹操微笑著說。
“主公,給益州劉璋和江東孫堅的詔書沒有問題,隻是丁驃騎嘛……”司馬懿稍稍停了一下,“屬下以為,不給丁驃騎下詔,而直接下給呂蒙。”
“呂蒙……”曹操有些不解。
“呂蒙……”戲誌才皺起了眉頭,思索了片刻,然後突然眼冒精光,“主公,妙呀!真乃妙計呀!”
“誌才,有何妙處,還請道來!”曹操急忙問。
“這個嘛……”戲誌才看了看司馬懿,“既然此計為仲達提出,還是由仲達說吧。”
“仲達,那就把你的想法說說吧。”
“諾!”司馬懿向曹操行一禮,不卑不亢地說,“主公,向呂蒙下詔,就是向天下所有文臣武將表明,他們都是漢臣,而並非哪個諸候的屬臣。尊天子詔書,是他們份內之責。
“第二,呂蒙手握重兵,南陽又是南下要道,荊州咽喉。我們此次這樣做,雖不能離間他與丁驃騎,但必為日後埋下不和之根。
“第三,此事隻是開了個頭,丁驃騎也許並不在意,但以後,我們就可為青州郭嘉,並州張遼,幽州沮授,豫州陳宮,冀州董昭直接下詔,到那時縱然丁驃騎心寬似海,也恐怕會逐漸容不下他們呀!”
司馬懿一口氣說了這麽多,讓在場的眾人都讚歎不已,曹操也是不住地點頭。
“主公,除此之外,我們還應將目光瞄準兩個地方!”司馬懿又說。
“哪兩個地方?”
“荊南四郡和上庸。”司馬懿站起來,走到帥案前,指著地圖說,“主公請看,荊南四郡與五溪蠻接壤,劉表對此地控製不強,我們可派人入荊南四郡,為四郡太守許以利益,其必為我所用。日後若圖謀荊州,此為一大助力。上庸位於荊州和益州交界地帶,現在歸屬不明,兩州都未管,但是日後不管誰,若要圖益州,必先奪上庸,主公亦可派人許以利益,讓上庸太守也為我所用。”
“好!”曹操一聽大喜。
同時詔告天下,各地官員仍為漢臣,於登基之日,遺官員來京參加登基大典。
此消息一出,整個天下一片駭然!
濮陽城皇宮中,皇帝劉協大發雷霆。
“亂臣賊子!什麽漢室宗親,全是亂臣賊子!”劉協在後宮中轉來轉去,已經摔碎了好幾個茶杯,嚇得伏皇後和董貴人戰戰兢兢,不敢言語。“朕要將他們全部殺死,還要滅門九族!”
大約有半個時辰之後,劉協才慢慢安靜下來。
“陛下息怒,且莫因為亂臣逆賊而傷了龍體呀!”董貴人見劉協的氣有些消了,小心地說。
“是啊陛下,您還有許多大事要做,千萬不能傷了龍體。”伏皇後也急忙說,“劉表不過是跳梁小醜,陛下隻要下詔,讓曹丞相出兵征討就行了。”
“曹丞相,哼!”劉協一提起曹操,語氣變得更加冷峻,“都是權臣,和董卓李儒有何區別!”
“陛下慎言呀!”董貴人一聽劉協的話,嚇壞了,這後宮之中,不知有多少曹操的耳目,萬一要是讓他們聽到,會有什麽結果,她當然清楚。
“ 哼!朕是天子,他們都是朕的臣子。”劉協聽了董貴人的話,不但沒有消氣,而且更甚,正準備大罵一通,可是看到伏皇後和董貴人驚恐的表情,將到嘴邊的話又咽了迴去。
劉協剛登基的時候,還不到十歲,那時的洛陽城中可謂是血雨腥風,董卓權傾朝野,想殺誰就殺誰,他每天都是戰戰兢兢,生怕一句話說錯就被董卓給殺了。他非常清楚,他的皇位那是因為哥哥劉辯惹董卓不高興了,直接被殺了,才把他推了上來。
董卓死了之後,他本以為擔驚受怕的日子就要過去了,可誰知道又來了一個李儒,表麵上看去沒有董卓那麽可怕,但誰想到他比董卓更狠。宮中那些對他好的太監宮女,他的那些心腹都一個個失蹤不見了,過幾天就找到了他們的屍體。嚇得宮中之人不敢和他說話,朝中大臣也都閉了嘴。
他在車騎將軍董承的幫助下,下了衣帶詔,驃騎將軍丁偉不負聖恩,起大軍討伐李儒。長安一戰,西涼軍大敗,眼看就要逃出牢籠了,卻沒想到出了一個曹操,表麵上像是忠臣,但劉協心裏清楚,他和李儒董卓根本就沒有什麽兩樣。
“啟稟皇上,車騎將軍求見。”一個小黃門急匆匆進來稟報。
“車騎將軍?”劉協一聽是董承來了,心中的怒火消了很多,“快請進來。”
“諾!”
很快,董承在小黃門的引領下進了後宮。
“臣董承叩見陛下!”董承雙膝跪倒。
“董愛卿不必多禮。”劉協揮了揮手,示意董承起來。
“謝陛下!”董承站起身來。
“董愛卿,不知事情如何?”
“迴陛下,臣與曹丞相多次交涉,曹丞相已經答應,給陛下三千親兵護衛,由臣統領。”董承小心地說。
“三千?”劉協一聽,他堂堂一個天子,卻隻給三千兵士,非常生氣,也非常失望。
“陛下,這也是微臣多次交涉之後,曹丞相才答應的。”董承看到劉協失望的表情,心裏也很難受,暗恨自己太無能,“臣以後……”
“董愛卿,朕知你已經盡力了,你不必自責。”劉協當然明白從曹操手中要兵,那是何等困難呀!“這個我們以後再慢慢想辦法吧,曹丞相可曾要出兵討伐劉表?”
“曹丞相麾下文武,正在丞相府中商議出兵之事。”
“好!”劉協一聽曹操正在商議出兵之事,心中又產生了一陣興奮。“劉表癡心妄想,意圖謀反,我就要讓他知道,也要讓所有人都知道,這大漢天下,還是朕的!”
濮陽城丞相府中,曹操的確正在商議出兵征討劉表的事。
相府中聚集了許多人,除了戲誌才,程昱,荀彧,陳群,崔琰,毛玠外,還有三個人。
這三人,都是一身儒士打扮,年齡較大的大約四十歲,其他兩人一個二十剛剛出頭,一個還不到二十歲。
他們是父子三人,是由崔琰向曹操舉薦的,大名鼎鼎的河東司馬氏父子,司馬防以及他的兩個兒子司馬朗和司馬懿。當然,此時的他們,還沒有多少名聲,隻是因為是崔琰舉薦,故而曹操將他們叫來參加議事。
“稟丞相,於禁將軍求見。”一個侍衛進來稟報。
“ 哦,文則來了,請他進來。”
“諾!”
侍衛出去不久,於禁便進來了。
“主公,車騎將軍向末將來討要三千兵馬,說是奉了主公的命令。末將不知該如何處置,特來詢問主公。”於禁向曹操行了一禮,然後稟報說。
“皇上想要護衛,那就給他吧。”
“諾!”
於禁離開之後,戲誌才皺起了眉頭,“主公,朝中的那些大臣,董承,楊彪,王子夫,吳子蘭等人,不可不防呀!若是再掌了兵權,恐怕會生事端呀!”
“誌才盡可放心,三千兵馬,他們還翻不起什麽浪來。”
“可是主公,當初在長安,他們手中並沒有一兵一卒,卻依然傳出了衣帶詔,讓李儒身死,西涼軍覆滅呀!”戲誌才聽了曹操的話,顯得有些擔憂。
“誌才,李儒乃叛逆也,怎可與主公相提並論。”荀彧聽了戲誌才的話,心中微微有些不快,“主公忠於漢室,皇上又怎會猜忌呢?”
“此事無需再論。”曹操擔心荀彧與戲誌才因這個問題起爭執,趕緊說,“我們現在考慮如何討伐劉表之事。”
“主公,我已草擬了三份詔書,分別給益州劉璋,江東孫堅,洛陽丁偉,讓他們出兵討伐偽朝廷劉表。”陳群說完,將三封詔書遞給曹操,“主公請您過目。”
曹操看完後覺得非常滿意,他又遞給了戲誌才。戲誌才很快瀏覽了一下,遞給程昱,然後眾人都看了一便,點了點頭,表示讚同。
“建公,你覺得如何?”曹操突然問司馬防。
“哦……主公……”司馬防顯然是沒有想到曹操會問自己,一時之間竟然不知如何說,“這…… ,長文所擬詔書,甚是完美,我沒有補充。”
“主公,我有一言,不知當不當講 ?”正當曹操要下令時,坐在最下首的司馬懿突然說。
司馬懿今年剛過了十八歲,他能來丞相府議事,完全是因為曹操想讓司馬防覺得他對他的器重,對河東司馬家的器重。丁偉剛剛得了河東,司馬家卻來投效於他,曹操那是做給天下世家看的。
司馬懿一說話,曹操意外,司馬防更意外。他太了解自己這個兒子了,聰明是聰明,可是什麽話都敢說,不分場合,不知收斂,今天來的時候,他還特意囑咐過,讓他隻聽不說,現在看看,真是屢教不改呀!看來迴去之後一定要好好教訓一番了,否則就他這樣,將會惹來殺身之禍呀!
“仲達有何見解呀,但說無防。”曹操微笑著說。
“主公,給益州劉璋和江東孫堅的詔書沒有問題,隻是丁驃騎嘛……”司馬懿稍稍停了一下,“屬下以為,不給丁驃騎下詔,而直接下給呂蒙。”
“呂蒙……”曹操有些不解。
“呂蒙……”戲誌才皺起了眉頭,思索了片刻,然後突然眼冒精光,“主公,妙呀!真乃妙計呀!”
“誌才,有何妙處,還請道來!”曹操急忙問。
“這個嘛……”戲誌才看了看司馬懿,“既然此計為仲達提出,還是由仲達說吧。”
“仲達,那就把你的想法說說吧。”
“諾!”司馬懿向曹操行一禮,不卑不亢地說,“主公,向呂蒙下詔,就是向天下所有文臣武將表明,他們都是漢臣,而並非哪個諸候的屬臣。尊天子詔書,是他們份內之責。
“第二,呂蒙手握重兵,南陽又是南下要道,荊州咽喉。我們此次這樣做,雖不能離間他與丁驃騎,但必為日後埋下不和之根。
“第三,此事隻是開了個頭,丁驃騎也許並不在意,但以後,我們就可為青州郭嘉,並州張遼,幽州沮授,豫州陳宮,冀州董昭直接下詔,到那時縱然丁驃騎心寬似海,也恐怕會逐漸容不下他們呀!”
司馬懿一口氣說了這麽多,讓在場的眾人都讚歎不已,曹操也是不住地點頭。
“主公,除此之外,我們還應將目光瞄準兩個地方!”司馬懿又說。
“哪兩個地方?”
“荊南四郡和上庸。”司馬懿站起來,走到帥案前,指著地圖說,“主公請看,荊南四郡與五溪蠻接壤,劉表對此地控製不強,我們可派人入荊南四郡,為四郡太守許以利益,其必為我所用。日後若圖謀荊州,此為一大助力。上庸位於荊州和益州交界地帶,現在歸屬不明,兩州都未管,但是日後不管誰,若要圖益州,必先奪上庸,主公亦可派人許以利益,讓上庸太守也為我所用。”
“好!”曹操一聽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