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巴黎,李諭先前往斯德哥爾摩領了獎。


    雖然獲獎理由對於李諭來說不算最突出的成果,但兩獲諾獎已經相當罕見,此前僅居裏夫人做到。


    國內報道後必然群情振奮,願意投身科學的青年才俊將越來越多,這是李諭最希望看到的。


    而李諭在科學界的威望更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諾獎的宴會結束後,李諭便前往柏林看望普朗克與愛因斯坦兩尊大神。


    普朗克在自己的別墅會見了李諭,同在的還有愛因斯坦以及弗裏茨·哈伯。


    這三位都是諾獎獲得者。


    “很高興再次見到你,”普朗克端著紅酒迎接李諭,“也恭喜你再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愛因斯坦同樣祝賀道:“非常令人驚歎的成就。”


    李諭笑道:“諾獎對諸位來說都是囊中之物,逃不掉的。”


    愛因斯坦給李諭介紹了弗裏茨·哈伯:“哈伯先生是我的朋友,一位非常優秀的化學家,他成功用空氣中的氮氣合成了氨,為氮肥工業提供了無與倫比的支持。”


    李諭同他握手道:“你好,哈伯先生。”


    哈伯說:“很榮幸遇見你,院士先生。”


    弗裏茨·哈伯已經四十多歲,是個禿頂,個子不高,但衣冠楚楚。


    哈伯是猶太人,不過他一直竭力使自己同化到德國人中,甚至改變了信仰,受了洗,衣著舉止都發生了改變,並戴上了一副典型普魯士人風格的夾鼻眼鏡。


    哈伯的科研實力很強,如今是普魯士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所長,地位不低。


    值得說明,哈伯是另一個典型的“天使與魔鬼”化身。


    合成氨的技術自然可以用於化肥工業,解決上億人口的糧食問題,但德國同樣可以用合成氨技術生產炸彈。


    更為人詬病的是,一戰時期哈伯親自指揮了大型化學武器進攻,他在戰場投放了180噸氯氣,導致了差不多5000名英法聯軍的陣亡。


    哈伯此後又製造了很多其他化學武器。


    化學武器與生物武器剛問世就認定為極端不人道,哈伯的所作所為最終讓他眾叛親離。


    他的妻子為此自殺,愛因斯坦也與他決裂,稱他為“科學界敗類,喪心病狂的走狗”。


    但哈伯還是獲得了1918年諾貝爾化學獎(1918年僅頒發了物理學獎與化學獎)。


    按道理,諾貝爾的幾大自然科學類獎項不像和平獎與文學獎那樣,很容易被不相幹因素幹擾。物理獎、化學獎、生理或醫學獎曆來很少受到異議,但哈伯的獲獎卻招致了非常大的反對。


    英國的權威期刊《自然》發表評論文章進行抨擊:“哈伯將其聰明用到了戰爭和殺人方麵……這永遠是人類的恥辱,德國人的恥辱”。


    美國的《紐約時報》言辭更加激烈:“瑞典皇家科學院將殊榮授予了戰爭罪犯和放毒者。”


    更有諷刺意味的是,雖然哈伯很想融入德國,但當小胡子希特勒上台後,開始迫害猶太人,哈伯也沒有逃過魔爪,被迫遠走他鄉,於1934年病逝於瑞士。


    不勝唏噓。


    普朗克對李諭說:“剛才愛因斯坦先生給我們展示了一項非常有趣的思想實驗,要證明重力可以扭曲光線。天哪,這個說法簡直比我當年的那句‘能量是不連續的’還要離經叛道!”


    李諭說:“愛因斯坦先生考慮這個問題的出發點一定是水星近日點的進動吧?”


    愛因斯坦笑道:“果然是同時精通數理以及天文學的李諭院士,你猜對了。”


    哈伯是搞化學的,問道:“水星怎麽了?”


    愛因斯坦說:“自從牛頓時代以來,人們對水星軌道的微小移動一直得不到解釋,近日點是行星橢圓軌道上距離太陽最近的點,人們注意到,水星近日點的移動,要比牛頓定律計算出的結果略大一些,大約每世紀都要快43弧秒。”


    哈伯問道:“此前學界是怎麽解釋的?”


    李諭接上話:“過去天文學家懷疑水星軌道內部可能還有一顆行星,對水星軌道形成了攝動,就像早些時候發現海王星一樣;天文學家甚至給它起了名字,叫做‘火神星’。可經過多年的天文觀測,水星軌道內部並不存在行星。”


    哈伯繼續問道:“那麽愛因斯坦先生想要怎麽解釋?”


    愛因斯坦在桌子上拿出一張紙,在中間摳了一個大洞,然後又用筆尖在大洞周圍紮了一些小眼。接著他拉上窗簾,讓光線變暗,把紙放在窗簾前:“中間的洞是太陽,四周是星星,你現在可以看見星星嗎?”


    哈伯搖了搖頭:“看不見,太亮了。”


    愛因斯坦把手伸到紙的後方,擋住大洞,四周的小眼便能目測到透進了亮光,他解釋說:“日食期間,隻要選好觀測位置,就能夠拍下白天星星的照片。再與夜間的位置進行對比,就可以證明重力扭曲了光線。因為白天能看到擋在太陽後麵、本來不應看到的星星。”


    哈伯讚道:“天才的想法!”


    李諭說:“下一次日食就在明年八月份,最佳觀測地點在克裏米亞,還有充足的時間準備。”


    哈伯訝道:“克裏米亞?俄國人的地盤?”


    愛因斯坦說:“是的。”


    哈伯說:“恐怕需要外交上的幫助了,這不僅僅是一次科學考察。”


    愛因斯坦看向普朗克:“需要先在普魯士科學院中獲得許可。”


    普朗克說:“我會幫你爭取,不過你要拿出準確可靠的計算稿,才能說動他們。”


    愛因斯坦拍了拍李諭的肩膀:“我們會搞定的。”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確實可以解釋水星近日點的進動,是一次非常漂亮的證明。


    不過曆史上,愛因斯坦這次的計算其實出錯了,他得出的結果是18弧秒,甚至不到正確值的一半。


    李諭自然可以幫他矯正。


    兩人隨即共同完成了文章。


    ——由於是李諭與愛因斯坦協作完成,多年後,這篇手稿甚至登上了拍賣會,被人以6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


    普魯士科學院。


    愛因斯坦宣讀了他的觀點:“我們的考察隊將跨過奧匈帝國,抵達俄羅斯,然後在克裏米亞架好觀測儀器,他們有兩分鍾的時間來記錄天象。”


    普朗克問道:“這次考察的費用預算你算過嗎?”


    愛因斯坦說:“我認為不會超過6000馬克,是科學院完全可以接受的費用,因為它輝煌的成果遠超6000馬克。”


    普朗克讚同說:“我認為愛因斯坦先生的理論值得我們……”


    他還沒說完,就被雷納德打斷:“這套理論從根本上並沒有完成,我們為什麽要冒著政治風險去俄國境內觀測?”


    哈伯幫著愛因斯坦說好話:“我認為正是這種探索精神,才讓普朗克先生發現了量子;也是這種探索精神讓雷納德先生您發現了光電效應,所以理應支持。”


    雷納德沒好氣道:“你們難道忘了嗎,皇帝對學院的指示是發展實踐科學,而不是這種天天妄圖顛覆現有理論的幻想!”


    雷納德一下子把皇帝抬了出來,普朗克與哈伯頓時無言以對。


    普朗克別墅。


    愛因斯坦垂頭喪氣道:“實在沒想到科學院竟然會拒絕這麽簡單的一次科研活動!下次日食要等到五年以後!”


    普朗克還是挺支持愛因斯坦的,遺憾道:“實在抱歉。”


    哈伯則看著窗戶外的太陽說:“或許可以直接找古斯塔夫·克虜伯先生?”


    愛因斯坦問道:“那個大軍火商?”


    哈伯說:“克虜伯先生一直自稱是個知識分子,熱衷科學;他有很多政治上的渠道,可以把科考隊送到克裏米亞。”


    愛因斯坦說:“但我根本不認識他。”


    哈伯說:“我認識此人,而且聽說他熱愛閱讀李諭先生的星戰,不久後要在莊園中舉行一場文化沙龍,你們可以去碰碰運氣。”


    愛因斯坦說:“總算有個好消息!”


    ——


    軍閥們一向最愛德國武器,俗稱“毛瑟的槍,克虜伯的炮”。


    德國好槍出自毛瑟軍工廠,但製造大炮的王者肯定是克虜伯。


    戰場上火炮的地位毫無疑問是最重要的,火炮是絕對的近代戰爭之神。不管戰列艦還是坦克,目前形成戰鬥力靠的還是火炮。


    之所以大家看電影電視劇時感覺大炮似乎沒什麽存在感,隻是炸幾個響,其實是導演故意為之。因為火炮太強了,強到沒什麽意思,拍不出花樣。


    克虜伯公司和毛瑟相比,曆史更久、名氣更大,在德國的地位也更高。


    它除了製造火炮,同時是個大型鋼鐵企業,產品很多,是德國的工業命脈級企業。


    克虜伯公司很早就成了德意誌帝國最重要的軍火供應商,他們的產品遠銷各國,李鴻章李中堂便買過不少克虜伯公司生產的大炮。


    據說當年八國聯軍侵華期間,德軍發現清軍在使用克虜伯公司的武器。事後德皇專門為此事質問克虜伯,結果克虜伯迴答說:“克虜伯是一家公司,理論上不拒絕任何訂單。”


    克虜伯公司的態度讓德皇想要更加嚴格地控製它,於是安排自己的一名遠房親戚與克虜伯家的大女兒結婚,並改姓克虜伯,用中國話說叫入贅。


    而這位德皇的遠親,就是目前克虜伯公司的掌門人古斯塔夫·克虜伯。


    古斯塔夫·克虜伯邀請李諭與愛因斯坦先觀賞了在莊園後進行的新型火炮試射。


    李諭和愛因斯坦其實沒什麽興趣,隻能端著望遠鏡裝個樣子。


    新型火炮準確命中了靶點,古斯塔夫·克虜伯忍不住鼓掌,然後問愛因斯坦:“你覺得怎麽樣?”


    愛因斯坦略顯尷尬,隻好說:“我認為這些殺戮機器就像它們的外表一樣驚人。”


    古斯塔夫·克虜伯又問李諭:“李諭先生,你覺得呢?像不像星戰中恐怖的死星?我甚至想用這個名字給新型火炮命名!”


    李諭隨口說:“恐怕這個名字有點不合時宜。”


    古斯塔夫·克虜伯笑道:“我覺得也是,因為它的威力與書中的死星還相距甚遠。將來我還會造出威力更加巨大的火炮,或許能冠上死星之名。”


    二戰期間,古斯塔夫·克虜伯成了小胡子的瘋狂擁護者,製造了人類曆史上最大的大炮,即赫赫有名的“古斯塔夫巨炮”,它口徑800mm,全重1350噸,隻能靠鐵路運輸,仿佛是個科幻怪物。


    古斯塔夫巨炮一發炮彈就有5-7噸重,射程40公裏,發射一次需要上千人一起配合。


    不過這門巨炮造好的時候已經是1942年,隻在攻擊克裏米亞的塞瓦斯托波爾時發揮了一下作用,但威力確實不小,堅固的混凝土工事在這門巨炮麵前毫無招架之力。拿下塞瓦斯托波爾讓曼施坦因成功晉升德軍元帥。


    眾人迴到屋中,愛因斯坦立刻給古斯塔夫·克虜伯講起自己的理論:“這裏麵包含了黎曼幾何、空間坐標轉換……”


    古斯塔夫·克虜伯聽得一頭霧水。


    李諭笑道:“克虜伯先生,簡單說的話,如果完成測量,將會引起全世界物理界的震動,足以獲得一枚諾貝爾獎,克虜伯先生一定感興趣吧?”


    古斯塔夫·克虜伯說:“諾貝爾獎?這麽厲害?”


    李諭說:“就如您的新型火炮一樣威力無窮。”


    古斯塔夫·克虜伯點燃一支雪茄,吹了一口說:“這樣我就明白了。考察隊一定要去克裏米亞?”


    愛因斯坦點點頭:“是的。”


    古斯塔夫·克虜伯答應下來:“我會聯係俄國方麵,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


    愛因斯坦高興道:“克虜伯先生的舉動一定會成為科學界的一段佳話。”


    此後的文藝沙龍,李諭幫著簽了好多名。


    離開的路上,愛因斯坦不無激動地說:“我已經迫不及待想要等到日食的那一天了!”


    雖然李諭幫他修正了計算錯誤,不過這次考察還是無法完成。


    因為考察隊剛出發,還在火車上時,德國就向俄國宣戰了。


    考察隊下火車立馬被俄軍抓了起來,俄軍見到幾大箱先進的觀測儀器,懷疑他們是間諜,不由分說,投進了監獄。


    雖然後來經過俘虜交換協議釋放了迴來,但他們已然錯過了日食(即便沒被關起來,當天糟糕的天氣也無法完成拍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秋空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秋空城並收藏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