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過去的信件
被骰子控製的世界[西幻] 作者:諸君肥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夏先生——就暫且將其稱之為夏先生吧——平複了一下情緒, 然後坐到了自己這閑置已久的辦公桌的後麵。
當他落座,他才突然發現這個房間相當獨特的地理位置。
從窗戶望出去,他可以巧妙地看見阿瑟頓廣場——這個國家的中心位置的全貌。他可以瞧見往日教會中央大教堂的尖頂, 以及康斯特公國皇宮的漂亮花窗。
這是一個相當奇特的位置, 就好像圍繞著阿瑟頓廣場,曆史學會、往日教會、公國皇宮有一種三足鼎立的姿態。
他想見在過去這麽多年裏, 當安緹納姆使用著夏先生的身份的時候,祂望見這一幕,望見祂庇佑的國度與信徒, 那會是一種什麽樣的感受?
盡管, 那的確已經是相當相當遙遠的過去了。
隔了片刻, 夏先生收迴了自己的種種思緒,將注意力集中在目前他需要做的事情上。
他需要了解“自己”過去都做了些什麽。
從旁人的種種描述中,黎明啟示會實際上是一個對抗舊神追隨者的組織。
在一開始, 黎明啟示會成立於康斯特公國早期的那場戰爭期間,是為了對抗迷霧消散之後出現的種種危險;但隨著時間的演變, 黎明啟示會將重心轉移到了舊神追隨者這一種特定的危險之中。
黎明啟示會的建立是為了等待“黎明”的啟示, 換言之, 他們希望在迷霧與黑暗過後,迎來這世界的黎明。
不過在黎明之前, 當然了,會有最後的、最濃重的黑暗。
所以,黎明啟示會似乎也倒在了這個時刻。
隨著人類對於啟示者力量的熟悉, 許多人對於“力量”這個概念產生了一種含糊不清的情緒。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就是, 舊神追隨者……他們不也掌握著啟示者的力量嗎?
安緹納姆在給予啟示者們力量的時候, 似乎相當一視同仁;即便這位啟示者並不信仰祂、甚至站在祂的對立麵, 他也仍舊可以使用這份啟示者的力量。
……這種情況或許也是許多人懷疑安緹納姆並非神明的原因, 仿佛安緹納姆無法徹底掌控這份曆史的力量一樣。
不管怎麽說,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有許多人產生了更為貪婪的念頭:既然如此,那麽啟示者力量,疊加上庇佑者的力量,不是一直更好的選擇嗎?
為什麽不成為舊神追隨者呢?可以不信仰那些隕落的舊神,但他們仍舊可以借用這群舊神的力量。這就是許多人的想法。
……很難說,黎明啟示會的人們是否會產生這種念頭。畢竟他們曾經距離舊神追隨者十分近。
而某種程度上,他們當然也永遠不可能知道,他們曾經追隨的、敬仰的夏先生,就是安緹納姆的化身之一。他們幾乎是安緹納姆一手培養的,可情況仍舊不那麽盡如人意——盡如神意。
在如今他已經知曉全部真相的時刻,再來迴顧、整理黎明啟示會與曆史學會相關的一些事情的時候,他不禁感到一絲深刻的歎息。
他開始翻閱存在於這個辦公室的許許多多的文件。
最早的,來自四百年前,霧中紀早期康斯特公國的那場戰爭。他看到了一些字跡模糊的記錄,許許多多傷亡報告、案情整理,還有一些言辭激烈的通信。
這當然是來自過往時光的痕跡,而如今他置身於曆史長河,望見這些事情。
他曾經無數次驚歎於費希爾世界的曆史。當他還在地球的時候,他當然也驚歎於自己故鄉的曆史。但這種感覺與如今的感覺是不一樣的,他之於費希爾世界,始終可以保持一個較為客觀的立場。
因此,在麵對費希爾世界的災難、迷霧、掙紮、存亡的時候,他也能以一種旅者的身份,驚訝於這個世界的頑強和複雜。
他望見這些陳舊的紙張、望見這些斑駁的墨跡、望見無數人在過往時光裏的萬般麵容。
他額外注意到一封信,那似乎來自於彼時的康斯特大公。這封信被隨手放置在一場戰鬥之後的傷亡報告裏,甚至還帶著不知名的血跡。
在信中,這位康斯特大公表達了自己對於夏先生的謝意,同時也為難地、隱晦地提及了夏先生使用的那種“奇怪”的力量。
那種力量似乎將不少人都嚇壞了,因此這位大公忙不迭給夏先生寫信。
他最為對這封信中的一句話留有深刻印象。這位大公說:“人們都說,舊神已經隕落了,而您如今卻展現出了神明一般的力量。”
在信中,隻有這句話的分量最重;其他時候,這位大公甚至沒有直接提及夏先生的這種力量。
但是在四百年之後,當他翻閱這封信件的時候,他卻能體會到這句話沒說出口的那種未盡之意——“您覺得,他們是會信仰您、尊敬您,還是,畏懼您、憎恨您?”
在四百年前,在沉默紀與霧中紀之交,人們無暇顧慮那麽多。這種種複雜的、難以辨認的情緒,被一股腦扔進了大腦的最深處,與那些迷霧一同氤氳著、沉默著。
可並不是不存在。而彼時的夏先生——安緹納姆,當祂使用著這份力量的時候,祂自己也對此心知肚明。
這世界不再需要神明了。
既然舊神都已經隕落,人們都已經逐漸意識到這一點,那麽情況就是如此,蓋棺定論了。是安緹納姆的出現,反而又將舊神們的棺材板撬開了一點點。
可祂又不得不這麽做。這籠罩世界的迷霧與陰影,都需要祂這麽做。
……於是祂一視同仁。不管對於任何人,不管是舊神追隨者還是祂的反對者,祂公平地、沉默地,給予自己的力量。這世界需要這份力量。
隻不過,因為舊神追隨者造成了太多的傷害,所以祂又不得不在過去的許多年裏,帶領黎明啟示會、往日教會,對抗著這群人。
那是整整四百年,從往日教會尚未成立到如今的如日中天、從黎明啟示會與曆史學會的草創到如今的一沒落一輝煌、從康斯特公國還在他國的圍攻下風雨飄搖到如今領頭牽動枯萎荒原開發計劃……
那是漫長漫長的時光。那是漫長漫長時光裏,積壓在厚重文件和複雜記錄之中的,舊日的陰謀與塵封的血腥味。
“……天亮了。”球球輕聲提醒他。
他這才恍然抬起頭。
10月20日。神誕日到了。
夏先生放下了手中的文件。一晚上的時間,他差不多將這間辦公室裏的文檔看了大半,也已經完全了解夏先生——也就是自己如今使用的這個身份,過去做過的事情。
整體來說,那其實和他做過的事情差不多:調查事件、解決事件。
隻不過,當時是安緹納姆在使用這個身份,所以彼時夏先生的行動自然要大膽、迅速得多。安緹納姆可以從各種角度來了解那些舊神追隨者的打算。
比如,一個相當簡單的辦法是,在時光長河中尋找這群人的蛛絲馬跡。
……事實上,這一點也給了如今的他一些啟發。他意識到自己還太小瞧時光的力量了。那是對於萬事萬物的記錄,就像是一遝厚厚的調查報告。
因此,當時的黎明啟示會以超高的效率,解決了許許多多的舊神追隨者。
但是這也就帶來了一個較為古怪的問題:人們相當畏懼夏先生。
在來自一百年前的那堆資料中,當時夏先生的下屬鼓起勇氣給夏先生寫了一封信,信中提及,夏先生近乎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能力,以及漫長的生命和神出鬼沒的作風,讓許多人感到了恐懼。
在這種情況下,黎明啟示會的調查變得有些……困難,因為很多人們,尤其是當時曆史學會內部的啟示者,對於黎明啟示會都感到了不安和抗拒。
那些啟示者覺得這是一群神經兮兮的怪人,整天做著一些不知所謂的事情。
恐懼是會蔓延的。
當然,夏先生和黎明啟示會是在做著好事,他們在對抗那些邪惡的舊神追隨者;但是話又說迴來了,既然他們能如此輕易地對抗舊神追隨者,那麽其他的啟示者不也一樣?
而當時黎明啟示會又一直是位於曆史學會的沙龍之中。這成了一個非常特殊的組織中的組織,並且還有著相當可怕的威勢。
在曆史學會也日漸興盛的時代,黎明啟示會的地位逐漸變得尷尬起來;在曆史學會成立了第二走廊之後,這種尷尬的局麵變得越發常見。
黎明啟示會的成員們常常遇到的一件事情是,他們會調查著調查著,然後碰上曆史學會第二走廊的啟示者;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能怎麽辦呢?
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在一開始,第二走廊其實並不是為了針對舊神追隨者而成立的,畢竟曆史學會的高層也知曉黎明啟示會的存在,他們樂於將這些麻煩丟給黎明啟示會和夏先生。
因此,第二走廊最開始的存在目的,是為了啟示者內部的一些爭端和負麵影響,就比如說,精神汙染而導致的一些案件。
但是,既然第二走廊已經成立了,那麽當時第二走廊的成員就想做出一番功績來。而如果隻是局限在啟示者內部那些常見的、瑣碎平常的事務裏,又怎麽體現出他們的能力呢?
說到底,就隻有舊神追隨者。
如果功勞也有大有小的話,那麽解決這些與舊神有關的這群瘋狂的信徒的事件,自然比解決普通的人類群體之中的事件來得“大”得多。
但偏偏,這“功勞”卻完全被黎明啟示會占據了。
在這種情況下,矛盾自然而然就發生了。
在一百年前的這封信中,這位忠心耿耿的下屬就小心翼翼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見:黎明啟示會是否應該搬離曆史學會?
但是,這個問題又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沙龍空間怎麽辦?
這個空間是夏先生建立起來的,曆史學會同樣也在使用。的確,夏先生也是曆史學會的元老級人物,但他從未在曆史學會高層占據一個有效的席位。他隻是若即若離地遊離在高層之外。
夏先生和黎明啟示會想要離開,那也沒什麽問題;但夏先生想將沙龍帶走,那又成了一個難題了,曆史學會不會樂意他們這麽做。
可對於黎明啟示會的成員來說,夏先生離開的時候當然要將沙龍帶走,那明明是他的力量的一部分。
這種僵持的局麵尷尬地又持續了幾十年。
在這幾十年間,矛盾愈演愈烈。夏先生——或者說安緹納姆,其實不怎麽樂意處理這些人類之間的勾心鬥角。但這個身份也讓祂迫不得已卷入其中。
甚至連黎明啟示會內部,對於夏先生的詭異力量,也存在著某種不太安分的、不太輕鬆的討論。那都發生在私底下,但安緹納姆不會不清楚。
結合球球的一些講解,他確信,當時的安緹納姆就已經打算放下夏先生這個身份了。
當然,不是說完全放棄。這個身份經營多年,沒必要輕易放棄。但至少當時的安緹納姆已經不打算繼續使用這個身份了。
總的來說,在十四年前的事情發生之前,曆史學會內部,乃至於黎明啟示會內部,就已經隱隱有了排斥夏先生的傾向。
說到底,黎明啟示會之所以如此特殊、如此獨立、如此尷尬,是因為夏先生的存在。
如果夏先生不存在,那麽黎明啟示會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成為曆史學會的一部分,比如,一個部門、一個分支——這就是當時曆史學會和黎明啟示會內部的一些想法。
然後就是……十四年前的事情。
他從一個新穎的角度,重新窺見了十四年前發生的事情。
夏先生與曆史學會的決裂,要想從方方麵麵來論證這個問題的話,可能需要無數的贅述、無數的文件和信件的佐證。
所以,單就這件事情而言,不得不提的一個人就是約瑟夫·莫頓。
也就是曆史學會在啟示者這部分的負責人。
約瑟夫·莫頓是格倫菲爾曾經的老師;盡管他們如今已經決裂,但是他也偶爾會從格倫菲爾這兒,聽聞一些關於莫頓的信息。
結合莫頓從平凡的啟示者變為大人物的過程,這位如今曆史學會的副會長的性情,他實際上已經十分了解了。
在十四年前,莫頓就已經是副會長了。他出身平凡,但因為擁有十分優秀的啟示者資質,而受到前任會長的賞識,因而平步青雲。
值得一提的是,他之所以能這麽快就成為副會長,都與他曾經在第二走廊的打拚分不開關係。
一些小道消息能佐證,莫頓曾經是個相當老練、善戰的啟示者,他殺死了為數不少的舊神追隨者。
但也正因為這樣,他對於力量——不管是啟示者的力量,還是庇佑者的力量,又或者說,神明的力量——有著一種相當迷信的推崇。
他自己就依靠著、使用著這份力量,同時,他也目睹過無數人利用這份力量。他實際上相當敬畏這份力量,因為他了解其強大與危險之處。
換言之,至少在十四年前,對於那個試圖複現出神明力量的實驗,莫頓實際上是並不太支持的。
許多人認為那個課題、那場實驗褻瀆了舊神的威嚴,這是一種後知後覺的評斷;莫頓並不這麽認為,他的確並不站在舊神那一邊。
但他也的確認為這種實驗理應在更安全的條件下,以更加保守的方式進行慢慢嚐試,而不是一下子就嚐試複現舊神的力量。
在一定程度上,莫頓支持“神就是神,人就是人”。他不那麽真誠地認為,人的力量是可以戰勝神的力量的;不過,他也不那麽真誠地認為,神的力量可能永遠是高人一等的。
在當時的曆史學會,許多人被裹挾進了一種瘋狂的、想要推翻“神明的威嚴”的氛圍之中。那是壓抑的、困頓的霧中紀頭四百年給人們殘留的陰影的反芻。
或許也有許多人持有著與莫頓類似的矛盾立場,但是他們顯然都保持了沉默,又或者是在之後,其態度才發生了轉變。
總而言之,十四年前的實驗有點類似於一次瘋狂的嚐試。
如果這嚐試成功了,那麽之後人們也就順理成章地推翻了神明的威嚴;而如果這嚐試失敗了,那麽失敗的代價也將成為籠罩人們心頭的陰雲。
但這嚐試既成功又失敗——那個年輕人的確複現出了神明的力量,即便他沒幾天就死於瘋狂——這情況就顯得有些尷尬了。
在莫頓與夏先生的通信中,這種矛盾的心態被完整地展現了出來。
基於對抗舊神追隨者的行動,莫頓與夏先生關係其實還算和平。無論如何,這種大人物總歸會維持一些表麵上的友善。
莫頓時常會給夏先生寫信,因為他們得共同對抗舊神追隨者。在十幾年前,舊神追隨者的行動更為隱蔽、瘋狂一些,死亡是最常見的情況。
因此,他們兩個幾乎可以說是朋友了。夏先生甚至在某封信中提及,他幾乎在莫頓的身上看到了最早那位曆史學會副會長的影子。
事實上,關於“複現神明的力量”或者類似的課題,莫頓曾經在過去許多封信件中提及過。他不太讚同這種做法,不過也謹慎地沒有表達出太激進的觀點。
他隻是認為,這種行為是相當危險的。
而在十四年前,當這個實驗真正要進行的時候……前前後後,差不多四天的時間,莫頓一共給夏先生寫了四封信。
第一封信中,他依舊不太看好這個實驗的前景。他流露出一種近似於不屑的、等著看好戲的情緒。他認為那個年輕人說不定會出醜。
第二封信的發出時間則是在那場實驗落幕之後,莫頓在信中不可思議地重複著“他成功了!”“他居然成功了!”這樣類似的話。顯然這件事情給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第三封信是在那個年輕人死後才寫下的,很難說這個時候的莫頓是否還能維持平靜的心態,他隻是說,“我早知道,該用一種更安全的方式探索神明的力量”。
他同時也說,“神明的力量或許是人類無法探明的區域”。
最後的一封信,或許也是夏先生在離開曆史學會前後,收到的唯一一封友好並且語氣平靜的信。信中,莫頓說:“在此之前,有人認為,神明已經過時了。
“可這個實驗卻讓我們知道,神明的力量從未離開我們。我該怎麽形容最近學會內部的死寂而壓抑的氛圍呢?
“……我的學生與我大吵了一架。他不認為這是一場失敗,盡管我也不這麽認為。而他卻以一種相當激烈的語氣詢問我說,‘但是,您的確以為,這是人類麵對神明的潰敗,不是嗎?’
“這譏諷的語氣幾乎讓我認不出這個優秀的學生了。事實是,我自己也不知道應該怎麽形容這種情況……我不確定我是怎麽想的。
“但是,我要說的是,學會恐怕很快就要發生一場變故。而他們的矛頭可能會指向您,夏先生,盡管您甚至沒參與進這個實驗之中。
“當我們討論這個實驗的時候,沒有人真的關心過去——沒有人真的關心那些舊神與舊神追隨者。他們關心的,是我們的現在。
“所以,當這個實驗成功又失敗,那也意味著我們現在所處的局麵將要發生改變了。我希望您能做好心理準備。”
當他在朦朧的黎明晨光之中閱讀到這封信的時候,他甚至感到了吃驚。
正如莫頓在信中所說的,曆史學會內部的確因為這場實驗而發生了混亂——但說到底,為什麽這事兒的矛頭會指向夏先生呢?
這個答案相當簡單,因為人人都知道夏先生與安緹納姆有關。
而在那個時刻,康斯特公國那邊又發生了一件大事。夏先生以黎明啟示會的名義聯合往日教會,向康斯特公國要求取消埃比尼澤·康斯特的繼承權,這件事情當然也有許多人知道。
因此,在曆史學會高層的一次例行會議上,夏先生難得一見地出現了。他是受到莫頓的邀請而來,但是他恐怕也沒有想到,在這次的會議上,他會受到一次嚴厲的質詢。
質詢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他是否背叛了曆史學會(指與往日教會聯合)、他是否對不久前的那場實驗做出了什麽不為人知的窺探(比如對那個年輕人做了什麽)、他是否對舊神追隨者手下留情等等。
不得不說的是,當時的夏先生當然十分意外。
一個微妙的情況是,在當時的曆史學會——在那一段混亂的日子裏——人們其實是混淆了舊神與安緹納姆的。祂們的確都是神明,當然。
在那場成功又失敗的實驗之後、在漫長的四百年的矛盾積累之下、在對於神明的恐懼壓倒性地占據了曆史學會高層的頭腦的時刻……
一切的質詢隻是為了一個目的:他們想知道夏先生的真正立場是什麽。
夏先生究竟站在神明那邊,還是站在人類那邊?對於神明的力量,夏先生又是怎麽想的?人類應當獲得這份力量嗎?許許多多的問題,都在這個時候以一種過於激烈的方式被問出口。
“質詢”。這種說法本身就存在著一種微妙的偏見。
時至今日,當他翻閱發生在那場會議中,為質詢提供證據的文件的時候,他感到了一種濃重的困擾。這些文件實際上根本無法佐證夏先生的立場,甚至可以說是偽造和篡改了許多記錄。
可即便如此,當時的曆史學會的高層們,卻對文件中的矛盾之處視而不見。
夏先生從未對於那場實驗發表過任何看法。即便是莫頓寄過來的那些信,他也從來沒有迴複過。因此,當這些高層詢問——質問——他的立場的時候,夏先生幾乎是茫然的。
……況且,那個時候的夏先生……是球球操控著的。
當時安緹納姆已經懶得處理這些事情了。祂早已經敏銳地察覺到曆史學會內部,乃至於黎明啟示會內部,對於夏先生的隱隱排斥。
因此,那段時間夏先生之所以會出現,完全是因為埃比尼澤·康斯特成了“陰影”的信徒,所以他需要去處理這個問題。
但正因為他(當時的球球)處理了這個問題,這就成了曆史學會的高層向他發起這場質詢的理由。
——因為他聯合了往日教會。這一點證明了夏先生是安緹納姆的代行者。
而這個時候曆史學會的高層們,他們又如此恐懼於神明的力量,這種恐懼來自於他們目睹那個年輕人發瘋的表情與行為、來自於他們自身對於神明的力量同等的貪婪。
這種恐懼,結合之前夏先生早已經表現出來的,那種不可思議的、如同怪物一樣讓人無法理解的力量,又醞釀出了一種更為深刻的排斥與不安……
一切的一切,最終成為了夏先生無法繼續留在曆史學會的原因。
按照球球的說法,當夏先生真正表態之前,他曾經看向過莫頓,但莫頓一言不發,並未表達出任何的意見——就如同他對於那場實驗的態度一樣,他始終保持沉默,就像是一種默認。
於是夏先生歎了一口氣,他隻是說:“人類的膽怯與卑劣,總是在最不應該的時候掌控了他們的大腦。”
隨後,他就離開了這場會議;至此之後,再也沒有出現過。
……當球球這麽說著的時候,它的語氣甚至帶上了一點興奮和激動。它問他,是否想要真的前往那個時刻看一看。他想了想,最後還是拒絕了。那不會是什麽好場麵。
時光的力量當然可以心平氣和地目睹這一幕,但他不確定他是否能做到。
總而言之,所謂的“夏先生與曆史學會決裂”,其實也沒有誇張到人們想象中那麽激烈與瘋狂。
夏先生離開得悄無聲息;安緹納姆估計都懶得了解這事兒,隻是讓球球自己處理;而曆史學會很快就將黎明啟示會的混亂壓製下去,順利得就好像他們早有預案一樣。
由此,夏先生消失了十四年。
他離開的直接原因,的確是那場實驗;但那並非是根本原因。這麽多年的矛盾、這麽多年的恐懼……這才是真正的根源。
夏先生注定要離開曆史學會。
……當然,那是十四年前。
他走到窗邊,望見阿瑟頓廣場上的神誕日慶典。慶典的確十分莊重,但廣場周圍聚攏和看熱鬧的人群,又讓一切顯得十分熱鬧和鮮活。
他想到,過去的自己也受到往日教會的邀請,此刻正在廣場上觀禮,盡管那個時候他滿腦子還是剛剛結束的格雷森食品公司事件。
當然了,沒人能想到,在曆史學會一扇無形的窗戶的背後,有來自未來的視線靜靜地望著這一幕。
他伸出手,輕輕用指節敲了敲麵前的這扇玻璃窗。他低聲喃喃說:“夏先生?”
當夏先生離開的時候,好像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但如果夏先生又一次出現,會有多少參與了十四年前那場質詢的人們,感到心驚膽戰呢?
他又靜默地望了窗外片刻,然後低聲笑了笑。他說:“我們迴去吧,球球。”
“好的,守密人。”球球語氣輕快地迴答。
重新在費希爾之鏡睜開眼睛,並且收迴人偶,西列斯感到一陣猝不及防的恍惚。
他在時光的長河中呆了一晚上,閱讀了那漫長歲月裏的許多紛紛擾擾;但當他迴到費希爾之鏡,等會兒又將迴到真實的費希爾世界的時候,他感到時光好像又隻是為他駐留了片刻功夫。
不管怎麽說,他總算是順利了解到了“扮演”夏先生的方法。
整體來說,夏先生是個相當溫和的人,至少比“西列斯·諾埃爾”日常那種冷淡、矜持的氣質溫和得多。他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平易近人、親切和藹的人。
……結合他之前與安緹納姆的對話,他差不多能明白夏先生表現出來的性格。
不過,夏先生的溫和中也帶有一種明顯的距離感。他那種神秘主義的作風,也相當程度上體現了這種距離感。說到底,夏先生終究是和常人不同的存在,人們的恐懼也因此而來。
但這倒是給了西列斯一些幫助;至少他不必擔心自己的“扮演”被人揭穿,事實上,也沒多少人了解夏先生。
另外一方麵,十四年前,球球處理康斯特公國和曆史學會這邊的事情的時候,不也做得不錯嗎?
他思索著之後的安排,沒過多久就與骰子和球球告別了。
不得不說的是,在時光長河中度過了一夜,給他一種真切的“一夜沒睡”的感覺。雖然這隻是心理因素,但他還是決定離開夢境去休息一陣。
他去了趟琴多的夢境。琴多百無聊賴地在和一個又一個亡者的靈魂對話著。這是撞運氣的事情,指不定能在其中得到有用的信息。
不過,當幽靈先生出現的時候,琴多恰巧召喚出一個新的靈魂。
琴多望了望幽靈先生,又望了望這個新的靈魂,遲疑了一下,不禁說:“……巧合?”
幽靈先生不免笑了笑,琴多那種慎重又警惕的表情讓他覺得有些好笑。他說:“你懷疑這個靈魂可能會給我們帶來有意思的信息?”
琴多聳了聳肩,說:“我的意思是,我可相當清楚您的力量。或許我們真的可以感謝命運呢?畢竟是我們都猝不及防的巧合。”
幽靈先生莞爾,他說:“那我們來試試?”
他們便將目光放到了那個靈魂的身上。
他看起來像是一個年輕人,可能二十歲出頭左右。他的雙手掐著自己的脖子,看起來這就是他的死亡原因,不過究竟是他自己掐死自己,還是被他人殺害,那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他的表情看起來相當扭曲,死亡的痛苦當然籠罩著他的麵部,但是一種更為濃重的瘋狂與恐懼幾乎徹底摧毀了那種痛苦的底色。很難說,是瘋狂帶來了痛苦,還是痛苦帶來了瘋狂。
琴多打量著這個年輕人的靈魂,然後低聲喃喃說:“看起來還真有什麽秘密。”
一個窒息而死的,痛苦、瘋狂、扭曲的年輕人。這真的立刻讓他們想到了一些其他人,比如現在仍舊在米德爾頓休養的福斯特·朗希。
這個年輕人的靈魂始終在嘶啞地、呢喃地訴說著什麽,但是他們並不能聽清。
很快,幽靈先生找到了他的夢境。
當然,他們並不知道這個年輕人的名字,不過在這件事情上,“意念的指向”是很好用的辦法。這個靈魂都已經全模全樣地出現在他們麵前了,沒道理他們還要被一個名字難住。
他與琴多都將目光好奇地望了過去。
如同許多其他的亡者一樣,這個年輕人的夢境也是一片淩亂的、瑣碎的畫麵。
有一些畫麵看起來像是他與某些人交談、議論著什麽,有一些畫麵則是他在一艘船上靜靜望著河水,還有一些畫麵則是扭曲的色塊和麵目全非的世界。
……河水?
幽靈先生突然怔了一下。關於這個年輕人的身份,他產生了一個十分怪異的聯想。
琴多暫時還沒想那麽多,他隻是摸了摸下巴,有點好奇地說:“這些出現在他夢境中的人都是誰?”他感到些許的奇怪,“看起來都是些……大人物。”
他用非常微妙的語氣念出了最後那個詞。
麵前這個年輕人看起來隻是普通人,他穿著頗為樸素的衣物,夢境中偶爾一閃而逝的家庭場景,也可以佐證他相當一般的經濟情況。
但是那些出現在他夢境中的人們,卻無一例外有著一種十分明顯的、近乎於矯揉造作的貴族作風,比如他們手中握著的看起來相當精美的手杖、比如他們名貴的西裝和配飾。
為什麽這兩類看起來天差地別的人,會與彼此打上交道?
他們又重新觀看了一下這些夢境中的碎片畫麵。
琴多不太確定地說:“我似乎……對其中某個人的麵孔有些眼熟。”他停頓了一下,“就是最早與這個年輕人見麵的那個家夥。”
那是一個看起來三四十歲的中年男人,目光中透露出一種相當陰戾和冷酷的氣場。他的穿著打扮顯然十分精致,很符合貴族的身份。
夢境中,他悄無聲息地接近了那個正在等待的、緊張的年輕人,讓後者嚇了一跳。
幽靈先生也仔細地看了看這個男人。他沒覺得這個中年男人眼熟,但是又因為他之前的聯想而感到一絲驚異。
他默然想了片刻。
琴多正琢磨著那種熟悉感是從哪兒來的。他花了一段時間迴憶,然後突然想了起來:“我知道了。我感到,這個中年男人,和如今的康斯特大公相貌有些相似。”
如今的康斯特大公?
幽靈先生不由得一怔。他曾經在神誕日前夜晚宴上與這位大公有過短暫的接觸,那是個四十歲左右的中年男人。他對於他堅定而冷酷的目光印象深刻。
而這個出現在死去的年輕人夢境中的男人?
幽靈先生默然片刻,然後低聲說:“埃比尼澤·康斯特。”
琴多不由得一怔。
“我懷疑,”幽靈先生幹脆地說出了自己的猜測,“這個年輕人,就是十四年前死去的實驗參與者。”
琴多驚訝了一下,他不禁說:“您怎麽聯想到的?”
幽靈先生便將自己剛剛得知的、關於夏先生的一些過往告訴了琴多,並且說:“十四年前的事情,具體來說,其實是兩件事情。
“一件是發生在康斯特公國的大公繼承人的變更;一件則是發生在曆史學會的,對於‘複現神明力量’的嚐試。
“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兩件事情其實是分開來的。我之前聽聞十四年前的事情的時候,就有人說過,世俗的歸世俗,啟示者的歸啟示者。
“但是……我相當懷疑這一點。畢竟,埃比尼澤·康斯特是‘陰影’的信徒,他如果不參與到啟示者這邊的行動,那反而讓我覺得驚訝了。
“……所以,說不定他也有可能參與到了,十四年前的那場實驗。”
現如今他們了解到的,這場實驗的直接參與者,隻有兩個人:一個是福雷斯特,一個就是已經死在十四年前的、那個實驗的直接參與者。
福雷斯特的立場他們已經大致了解了,但是那個死去的年輕人,他們卻知之甚少。
他曾經與愛德華·貝洛,也就是曆史學會研究部的上一任主管,聊到過關於十四年前的那場實驗的事情。當時愛德華就說,十四年前,人們對於神明的種種情緒已經堆積到了一個高峰。
這個莽撞的、想要複現神明力量的年輕人,恰巧就迎合了這個趨勢。他突然地出現,沒人知道他是否有什麽靠山、有什麽幫手。
……但是,他就這麽輕輕巧巧地提出了,“複現舊神的力量”這樣的課題。
人們用“莽撞”“無知”“大膽”這樣的形容詞來形容這個年輕人,這樣的形容詞,也曾經出現在曆史學會的某些啟示者對於西列斯·諾埃爾的評價之中。
但後者是來自於地球的小說家,並不擁有費希爾世界人類對於神明的敬畏;但這個年輕人,他又是怎麽做到的?天性如此不屈嗎?
幽靈先生思索著,不得不承認自己隻是懷疑這個年輕人與埃比尼澤·康斯特有所關聯,所以才產生了這些懷疑。
不過,琴多倒是已經順理成章地確認了這個年輕人的身份——命運的力量,不是嗎?——他說:“所以,他之所以會參與這場實驗,是埃比尼澤·康斯特推動的?”
“有這種可能。”幽靈先生說。
琴多不由得皺了皺眉:“‘陰影’的信徒究竟打算做什麽?而且,從這個年輕人夢境來看,當初和他接觸過的貴族,可不止埃比尼澤·康斯特。”
換言之,在康斯特公國如今的貴族高層中,說不定還殘餘著當初未曾發現的“陰影”的信徒。
十四年前,埃比尼澤·康斯特的真實信仰的確被發現了,他也的確被驅逐了,但是,這並不是結束。
想到這裏,幽靈先生才意識到自己忘了問球球一個問題:為什麽十四年前,埃比尼澤·康斯特沒有被直接殺死?
……問題總是無窮無盡。
無論如何,現在他該和琴多離開夢境,再好好地休息上幾個小時。
這是8月3日,星期六。夏先生將重新出現在曆史學會。需要他們做的準備還有許多。
當他落座,他才突然發現這個房間相當獨特的地理位置。
從窗戶望出去,他可以巧妙地看見阿瑟頓廣場——這個國家的中心位置的全貌。他可以瞧見往日教會中央大教堂的尖頂, 以及康斯特公國皇宮的漂亮花窗。
這是一個相當奇特的位置, 就好像圍繞著阿瑟頓廣場,曆史學會、往日教會、公國皇宮有一種三足鼎立的姿態。
他想見在過去這麽多年裏, 當安緹納姆使用著夏先生的身份的時候,祂望見這一幕,望見祂庇佑的國度與信徒, 那會是一種什麽樣的感受?
盡管, 那的確已經是相當相當遙遠的過去了。
隔了片刻, 夏先生收迴了自己的種種思緒,將注意力集中在目前他需要做的事情上。
他需要了解“自己”過去都做了些什麽。
從旁人的種種描述中,黎明啟示會實際上是一個對抗舊神追隨者的組織。
在一開始, 黎明啟示會成立於康斯特公國早期的那場戰爭期間,是為了對抗迷霧消散之後出現的種種危險;但隨著時間的演變, 黎明啟示會將重心轉移到了舊神追隨者這一種特定的危險之中。
黎明啟示會的建立是為了等待“黎明”的啟示, 換言之, 他們希望在迷霧與黑暗過後,迎來這世界的黎明。
不過在黎明之前, 當然了,會有最後的、最濃重的黑暗。
所以,黎明啟示會似乎也倒在了這個時刻。
隨著人類對於啟示者力量的熟悉, 許多人對於“力量”這個概念產生了一種含糊不清的情緒。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就是, 舊神追隨者……他們不也掌握著啟示者的力量嗎?
安緹納姆在給予啟示者們力量的時候, 似乎相當一視同仁;即便這位啟示者並不信仰祂、甚至站在祂的對立麵, 他也仍舊可以使用這份啟示者的力量。
……這種情況或許也是許多人懷疑安緹納姆並非神明的原因, 仿佛安緹納姆無法徹底掌控這份曆史的力量一樣。
不管怎麽說,在這種情況下,自然有許多人產生了更為貪婪的念頭:既然如此,那麽啟示者力量,疊加上庇佑者的力量,不是一直更好的選擇嗎?
為什麽不成為舊神追隨者呢?可以不信仰那些隕落的舊神,但他們仍舊可以借用這群舊神的力量。這就是許多人的想法。
……很難說,黎明啟示會的人們是否會產生這種念頭。畢竟他們曾經距離舊神追隨者十分近。
而某種程度上,他們當然也永遠不可能知道,他們曾經追隨的、敬仰的夏先生,就是安緹納姆的化身之一。他們幾乎是安緹納姆一手培養的,可情況仍舊不那麽盡如人意——盡如神意。
在如今他已經知曉全部真相的時刻,再來迴顧、整理黎明啟示會與曆史學會相關的一些事情的時候,他不禁感到一絲深刻的歎息。
他開始翻閱存在於這個辦公室的許許多多的文件。
最早的,來自四百年前,霧中紀早期康斯特公國的那場戰爭。他看到了一些字跡模糊的記錄,許許多多傷亡報告、案情整理,還有一些言辭激烈的通信。
這當然是來自過往時光的痕跡,而如今他置身於曆史長河,望見這些事情。
他曾經無數次驚歎於費希爾世界的曆史。當他還在地球的時候,他當然也驚歎於自己故鄉的曆史。但這種感覺與如今的感覺是不一樣的,他之於費希爾世界,始終可以保持一個較為客觀的立場。
因此,在麵對費希爾世界的災難、迷霧、掙紮、存亡的時候,他也能以一種旅者的身份,驚訝於這個世界的頑強和複雜。
他望見這些陳舊的紙張、望見這些斑駁的墨跡、望見無數人在過往時光裏的萬般麵容。
他額外注意到一封信,那似乎來自於彼時的康斯特大公。這封信被隨手放置在一場戰鬥之後的傷亡報告裏,甚至還帶著不知名的血跡。
在信中,這位康斯特大公表達了自己對於夏先生的謝意,同時也為難地、隱晦地提及了夏先生使用的那種“奇怪”的力量。
那種力量似乎將不少人都嚇壞了,因此這位大公忙不迭給夏先生寫信。
他最為對這封信中的一句話留有深刻印象。這位大公說:“人們都說,舊神已經隕落了,而您如今卻展現出了神明一般的力量。”
在信中,隻有這句話的分量最重;其他時候,這位大公甚至沒有直接提及夏先生的這種力量。
但是在四百年之後,當他翻閱這封信件的時候,他卻能體會到這句話沒說出口的那種未盡之意——“您覺得,他們是會信仰您、尊敬您,還是,畏懼您、憎恨您?”
在四百年前,在沉默紀與霧中紀之交,人們無暇顧慮那麽多。這種種複雜的、難以辨認的情緒,被一股腦扔進了大腦的最深處,與那些迷霧一同氤氳著、沉默著。
可並不是不存在。而彼時的夏先生——安緹納姆,當祂使用著這份力量的時候,祂自己也對此心知肚明。
這世界不再需要神明了。
既然舊神都已經隕落,人們都已經逐漸意識到這一點,那麽情況就是如此,蓋棺定論了。是安緹納姆的出現,反而又將舊神們的棺材板撬開了一點點。
可祂又不得不這麽做。這籠罩世界的迷霧與陰影,都需要祂這麽做。
……於是祂一視同仁。不管對於任何人,不管是舊神追隨者還是祂的反對者,祂公平地、沉默地,給予自己的力量。這世界需要這份力量。
隻不過,因為舊神追隨者造成了太多的傷害,所以祂又不得不在過去的許多年裏,帶領黎明啟示會、往日教會,對抗著這群人。
那是整整四百年,從往日教會尚未成立到如今的如日中天、從黎明啟示會與曆史學會的草創到如今的一沒落一輝煌、從康斯特公國還在他國的圍攻下風雨飄搖到如今領頭牽動枯萎荒原開發計劃……
那是漫長漫長的時光。那是漫長漫長時光裏,積壓在厚重文件和複雜記錄之中的,舊日的陰謀與塵封的血腥味。
“……天亮了。”球球輕聲提醒他。
他這才恍然抬起頭。
10月20日。神誕日到了。
夏先生放下了手中的文件。一晚上的時間,他差不多將這間辦公室裏的文檔看了大半,也已經完全了解夏先生——也就是自己如今使用的這個身份,過去做過的事情。
整體來說,那其實和他做過的事情差不多:調查事件、解決事件。
隻不過,當時是安緹納姆在使用這個身份,所以彼時夏先生的行動自然要大膽、迅速得多。安緹納姆可以從各種角度來了解那些舊神追隨者的打算。
比如,一個相當簡單的辦法是,在時光長河中尋找這群人的蛛絲馬跡。
……事實上,這一點也給了如今的他一些啟發。他意識到自己還太小瞧時光的力量了。那是對於萬事萬物的記錄,就像是一遝厚厚的調查報告。
因此,當時的黎明啟示會以超高的效率,解決了許許多多的舊神追隨者。
但是這也就帶來了一個較為古怪的問題:人們相當畏懼夏先生。
在來自一百年前的那堆資料中,當時夏先生的下屬鼓起勇氣給夏先生寫了一封信,信中提及,夏先生近乎無所不知、無所不曉的能力,以及漫長的生命和神出鬼沒的作風,讓許多人感到了恐懼。
在這種情況下,黎明啟示會的調查變得有些……困難,因為很多人們,尤其是當時曆史學會內部的啟示者,對於黎明啟示會都感到了不安和抗拒。
那些啟示者覺得這是一群神經兮兮的怪人,整天做著一些不知所謂的事情。
恐懼是會蔓延的。
當然,夏先生和黎明啟示會是在做著好事,他們在對抗那些邪惡的舊神追隨者;但是話又說迴來了,既然他們能如此輕易地對抗舊神追隨者,那麽其他的啟示者不也一樣?
而當時黎明啟示會又一直是位於曆史學會的沙龍之中。這成了一個非常特殊的組織中的組織,並且還有著相當可怕的威勢。
在曆史學會也日漸興盛的時代,黎明啟示會的地位逐漸變得尷尬起來;在曆史學會成立了第二走廊之後,這種尷尬的局麵變得越發常見。
黎明啟示會的成員們常常遇到的一件事情是,他們會調查著調查著,然後碰上曆史學會第二走廊的啟示者;在這種情況下,他們能怎麽辦呢?
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是,在一開始,第二走廊其實並不是為了針對舊神追隨者而成立的,畢竟曆史學會的高層也知曉黎明啟示會的存在,他們樂於將這些麻煩丟給黎明啟示會和夏先生。
因此,第二走廊最開始的存在目的,是為了啟示者內部的一些爭端和負麵影響,就比如說,精神汙染而導致的一些案件。
但是,既然第二走廊已經成立了,那麽當時第二走廊的成員就想做出一番功績來。而如果隻是局限在啟示者內部那些常見的、瑣碎平常的事務裏,又怎麽體現出他們的能力呢?
說到底,就隻有舊神追隨者。
如果功勞也有大有小的話,那麽解決這些與舊神有關的這群瘋狂的信徒的事件,自然比解決普通的人類群體之中的事件來得“大”得多。
但偏偏,這“功勞”卻完全被黎明啟示會占據了。
在這種情況下,矛盾自然而然就發生了。
在一百年前的這封信中,這位忠心耿耿的下屬就小心翼翼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見:黎明啟示會是否應該搬離曆史學會?
但是,這個問題又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沙龍空間怎麽辦?
這個空間是夏先生建立起來的,曆史學會同樣也在使用。的確,夏先生也是曆史學會的元老級人物,但他從未在曆史學會高層占據一個有效的席位。他隻是若即若離地遊離在高層之外。
夏先生和黎明啟示會想要離開,那也沒什麽問題;但夏先生想將沙龍帶走,那又成了一個難題了,曆史學會不會樂意他們這麽做。
可對於黎明啟示會的成員來說,夏先生離開的時候當然要將沙龍帶走,那明明是他的力量的一部分。
這種僵持的局麵尷尬地又持續了幾十年。
在這幾十年間,矛盾愈演愈烈。夏先生——或者說安緹納姆,其實不怎麽樂意處理這些人類之間的勾心鬥角。但這個身份也讓祂迫不得已卷入其中。
甚至連黎明啟示會內部,對於夏先生的詭異力量,也存在著某種不太安分的、不太輕鬆的討論。那都發生在私底下,但安緹納姆不會不清楚。
結合球球的一些講解,他確信,當時的安緹納姆就已經打算放下夏先生這個身份了。
當然,不是說完全放棄。這個身份經營多年,沒必要輕易放棄。但至少當時的安緹納姆已經不打算繼續使用這個身份了。
總的來說,在十四年前的事情發生之前,曆史學會內部,乃至於黎明啟示會內部,就已經隱隱有了排斥夏先生的傾向。
說到底,黎明啟示會之所以如此特殊、如此獨立、如此尷尬,是因為夏先生的存在。
如果夏先生不存在,那麽黎明啟示會就可以自然而然地成為曆史學會的一部分,比如,一個部門、一個分支——這就是當時曆史學會和黎明啟示會內部的一些想法。
然後就是……十四年前的事情。
他從一個新穎的角度,重新窺見了十四年前發生的事情。
夏先生與曆史學會的決裂,要想從方方麵麵來論證這個問題的話,可能需要無數的贅述、無數的文件和信件的佐證。
所以,單就這件事情而言,不得不提的一個人就是約瑟夫·莫頓。
也就是曆史學會在啟示者這部分的負責人。
約瑟夫·莫頓是格倫菲爾曾經的老師;盡管他們如今已經決裂,但是他也偶爾會從格倫菲爾這兒,聽聞一些關於莫頓的信息。
結合莫頓從平凡的啟示者變為大人物的過程,這位如今曆史學會的副會長的性情,他實際上已經十分了解了。
在十四年前,莫頓就已經是副會長了。他出身平凡,但因為擁有十分優秀的啟示者資質,而受到前任會長的賞識,因而平步青雲。
值得一提的是,他之所以能這麽快就成為副會長,都與他曾經在第二走廊的打拚分不開關係。
一些小道消息能佐證,莫頓曾經是個相當老練、善戰的啟示者,他殺死了為數不少的舊神追隨者。
但也正因為這樣,他對於力量——不管是啟示者的力量,還是庇佑者的力量,又或者說,神明的力量——有著一種相當迷信的推崇。
他自己就依靠著、使用著這份力量,同時,他也目睹過無數人利用這份力量。他實際上相當敬畏這份力量,因為他了解其強大與危險之處。
換言之,至少在十四年前,對於那個試圖複現出神明力量的實驗,莫頓實際上是並不太支持的。
許多人認為那個課題、那場實驗褻瀆了舊神的威嚴,這是一種後知後覺的評斷;莫頓並不這麽認為,他的確並不站在舊神那一邊。
但他也的確認為這種實驗理應在更安全的條件下,以更加保守的方式進行慢慢嚐試,而不是一下子就嚐試複現舊神的力量。
在一定程度上,莫頓支持“神就是神,人就是人”。他不那麽真誠地認為,人的力量是可以戰勝神的力量的;不過,他也不那麽真誠地認為,神的力量可能永遠是高人一等的。
在當時的曆史學會,許多人被裹挾進了一種瘋狂的、想要推翻“神明的威嚴”的氛圍之中。那是壓抑的、困頓的霧中紀頭四百年給人們殘留的陰影的反芻。
或許也有許多人持有著與莫頓類似的矛盾立場,但是他們顯然都保持了沉默,又或者是在之後,其態度才發生了轉變。
總而言之,十四年前的實驗有點類似於一次瘋狂的嚐試。
如果這嚐試成功了,那麽之後人們也就順理成章地推翻了神明的威嚴;而如果這嚐試失敗了,那麽失敗的代價也將成為籠罩人們心頭的陰雲。
但這嚐試既成功又失敗——那個年輕人的確複現出了神明的力量,即便他沒幾天就死於瘋狂——這情況就顯得有些尷尬了。
在莫頓與夏先生的通信中,這種矛盾的心態被完整地展現了出來。
基於對抗舊神追隨者的行動,莫頓與夏先生關係其實還算和平。無論如何,這種大人物總歸會維持一些表麵上的友善。
莫頓時常會給夏先生寫信,因為他們得共同對抗舊神追隨者。在十幾年前,舊神追隨者的行動更為隱蔽、瘋狂一些,死亡是最常見的情況。
因此,他們兩個幾乎可以說是朋友了。夏先生甚至在某封信中提及,他幾乎在莫頓的身上看到了最早那位曆史學會副會長的影子。
事實上,關於“複現神明的力量”或者類似的課題,莫頓曾經在過去許多封信件中提及過。他不太讚同這種做法,不過也謹慎地沒有表達出太激進的觀點。
他隻是認為,這種行為是相當危險的。
而在十四年前,當這個實驗真正要進行的時候……前前後後,差不多四天的時間,莫頓一共給夏先生寫了四封信。
第一封信中,他依舊不太看好這個實驗的前景。他流露出一種近似於不屑的、等著看好戲的情緒。他認為那個年輕人說不定會出醜。
第二封信的發出時間則是在那場實驗落幕之後,莫頓在信中不可思議地重複著“他成功了!”“他居然成功了!”這樣類似的話。顯然這件事情給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
第三封信是在那個年輕人死後才寫下的,很難說這個時候的莫頓是否還能維持平靜的心態,他隻是說,“我早知道,該用一種更安全的方式探索神明的力量”。
他同時也說,“神明的力量或許是人類無法探明的區域”。
最後的一封信,或許也是夏先生在離開曆史學會前後,收到的唯一一封友好並且語氣平靜的信。信中,莫頓說:“在此之前,有人認為,神明已經過時了。
“可這個實驗卻讓我們知道,神明的力量從未離開我們。我該怎麽形容最近學會內部的死寂而壓抑的氛圍呢?
“……我的學生與我大吵了一架。他不認為這是一場失敗,盡管我也不這麽認為。而他卻以一種相當激烈的語氣詢問我說,‘但是,您的確以為,這是人類麵對神明的潰敗,不是嗎?’
“這譏諷的語氣幾乎讓我認不出這個優秀的學生了。事實是,我自己也不知道應該怎麽形容這種情況……我不確定我是怎麽想的。
“但是,我要說的是,學會恐怕很快就要發生一場變故。而他們的矛頭可能會指向您,夏先生,盡管您甚至沒參與進這個實驗之中。
“當我們討論這個實驗的時候,沒有人真的關心過去——沒有人真的關心那些舊神與舊神追隨者。他們關心的,是我們的現在。
“所以,當這個實驗成功又失敗,那也意味著我們現在所處的局麵將要發生改變了。我希望您能做好心理準備。”
當他在朦朧的黎明晨光之中閱讀到這封信的時候,他甚至感到了吃驚。
正如莫頓在信中所說的,曆史學會內部的確因為這場實驗而發生了混亂——但說到底,為什麽這事兒的矛頭會指向夏先生呢?
這個答案相當簡單,因為人人都知道夏先生與安緹納姆有關。
而在那個時刻,康斯特公國那邊又發生了一件大事。夏先生以黎明啟示會的名義聯合往日教會,向康斯特公國要求取消埃比尼澤·康斯特的繼承權,這件事情當然也有許多人知道。
因此,在曆史學會高層的一次例行會議上,夏先生難得一見地出現了。他是受到莫頓的邀請而來,但是他恐怕也沒有想到,在這次的會議上,他會受到一次嚴厲的質詢。
質詢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他是否背叛了曆史學會(指與往日教會聯合)、他是否對不久前的那場實驗做出了什麽不為人知的窺探(比如對那個年輕人做了什麽)、他是否對舊神追隨者手下留情等等。
不得不說的是,當時的夏先生當然十分意外。
一個微妙的情況是,在當時的曆史學會——在那一段混亂的日子裏——人們其實是混淆了舊神與安緹納姆的。祂們的確都是神明,當然。
在那場成功又失敗的實驗之後、在漫長的四百年的矛盾積累之下、在對於神明的恐懼壓倒性地占據了曆史學會高層的頭腦的時刻……
一切的質詢隻是為了一個目的:他們想知道夏先生的真正立場是什麽。
夏先生究竟站在神明那邊,還是站在人類那邊?對於神明的力量,夏先生又是怎麽想的?人類應當獲得這份力量嗎?許許多多的問題,都在這個時候以一種過於激烈的方式被問出口。
“質詢”。這種說法本身就存在著一種微妙的偏見。
時至今日,當他翻閱發生在那場會議中,為質詢提供證據的文件的時候,他感到了一種濃重的困擾。這些文件實際上根本無法佐證夏先生的立場,甚至可以說是偽造和篡改了許多記錄。
可即便如此,當時的曆史學會的高層們,卻對文件中的矛盾之處視而不見。
夏先生從未對於那場實驗發表過任何看法。即便是莫頓寄過來的那些信,他也從來沒有迴複過。因此,當這些高層詢問——質問——他的立場的時候,夏先生幾乎是茫然的。
……況且,那個時候的夏先生……是球球操控著的。
當時安緹納姆已經懶得處理這些事情了。祂早已經敏銳地察覺到曆史學會內部,乃至於黎明啟示會內部,對於夏先生的隱隱排斥。
因此,那段時間夏先生之所以會出現,完全是因為埃比尼澤·康斯特成了“陰影”的信徒,所以他需要去處理這個問題。
但正因為他(當時的球球)處理了這個問題,這就成了曆史學會的高層向他發起這場質詢的理由。
——因為他聯合了往日教會。這一點證明了夏先生是安緹納姆的代行者。
而這個時候曆史學會的高層們,他們又如此恐懼於神明的力量,這種恐懼來自於他們目睹那個年輕人發瘋的表情與行為、來自於他們自身對於神明的力量同等的貪婪。
這種恐懼,結合之前夏先生早已經表現出來的,那種不可思議的、如同怪物一樣讓人無法理解的力量,又醞釀出了一種更為深刻的排斥與不安……
一切的一切,最終成為了夏先生無法繼續留在曆史學會的原因。
按照球球的說法,當夏先生真正表態之前,他曾經看向過莫頓,但莫頓一言不發,並未表達出任何的意見——就如同他對於那場實驗的態度一樣,他始終保持沉默,就像是一種默認。
於是夏先生歎了一口氣,他隻是說:“人類的膽怯與卑劣,總是在最不應該的時候掌控了他們的大腦。”
隨後,他就離開了這場會議;至此之後,再也沒有出現過。
……當球球這麽說著的時候,它的語氣甚至帶上了一點興奮和激動。它問他,是否想要真的前往那個時刻看一看。他想了想,最後還是拒絕了。那不會是什麽好場麵。
時光的力量當然可以心平氣和地目睹這一幕,但他不確定他是否能做到。
總而言之,所謂的“夏先生與曆史學會決裂”,其實也沒有誇張到人們想象中那麽激烈與瘋狂。
夏先生離開得悄無聲息;安緹納姆估計都懶得了解這事兒,隻是讓球球自己處理;而曆史學會很快就將黎明啟示會的混亂壓製下去,順利得就好像他們早有預案一樣。
由此,夏先生消失了十四年。
他離開的直接原因,的確是那場實驗;但那並非是根本原因。這麽多年的矛盾、這麽多年的恐懼……這才是真正的根源。
夏先生注定要離開曆史學會。
……當然,那是十四年前。
他走到窗邊,望見阿瑟頓廣場上的神誕日慶典。慶典的確十分莊重,但廣場周圍聚攏和看熱鬧的人群,又讓一切顯得十分熱鬧和鮮活。
他想到,過去的自己也受到往日教會的邀請,此刻正在廣場上觀禮,盡管那個時候他滿腦子還是剛剛結束的格雷森食品公司事件。
當然了,沒人能想到,在曆史學會一扇無形的窗戶的背後,有來自未來的視線靜靜地望著這一幕。
他伸出手,輕輕用指節敲了敲麵前的這扇玻璃窗。他低聲喃喃說:“夏先生?”
當夏先生離開的時候,好像所有人都鬆了一口氣;但如果夏先生又一次出現,會有多少參與了十四年前那場質詢的人們,感到心驚膽戰呢?
他又靜默地望了窗外片刻,然後低聲笑了笑。他說:“我們迴去吧,球球。”
“好的,守密人。”球球語氣輕快地迴答。
重新在費希爾之鏡睜開眼睛,並且收迴人偶,西列斯感到一陣猝不及防的恍惚。
他在時光的長河中呆了一晚上,閱讀了那漫長歲月裏的許多紛紛擾擾;但當他迴到費希爾之鏡,等會兒又將迴到真實的費希爾世界的時候,他感到時光好像又隻是為他駐留了片刻功夫。
不管怎麽說,他總算是順利了解到了“扮演”夏先生的方法。
整體來說,夏先生是個相當溫和的人,至少比“西列斯·諾埃爾”日常那種冷淡、矜持的氣質溫和得多。他甚至可以說是一個平易近人、親切和藹的人。
……結合他之前與安緹納姆的對話,他差不多能明白夏先生表現出來的性格。
不過,夏先生的溫和中也帶有一種明顯的距離感。他那種神秘主義的作風,也相當程度上體現了這種距離感。說到底,夏先生終究是和常人不同的存在,人們的恐懼也因此而來。
但這倒是給了西列斯一些幫助;至少他不必擔心自己的“扮演”被人揭穿,事實上,也沒多少人了解夏先生。
另外一方麵,十四年前,球球處理康斯特公國和曆史學會這邊的事情的時候,不也做得不錯嗎?
他思索著之後的安排,沒過多久就與骰子和球球告別了。
不得不說的是,在時光長河中度過了一夜,給他一種真切的“一夜沒睡”的感覺。雖然這隻是心理因素,但他還是決定離開夢境去休息一陣。
他去了趟琴多的夢境。琴多百無聊賴地在和一個又一個亡者的靈魂對話著。這是撞運氣的事情,指不定能在其中得到有用的信息。
不過,當幽靈先生出現的時候,琴多恰巧召喚出一個新的靈魂。
琴多望了望幽靈先生,又望了望這個新的靈魂,遲疑了一下,不禁說:“……巧合?”
幽靈先生不免笑了笑,琴多那種慎重又警惕的表情讓他覺得有些好笑。他說:“你懷疑這個靈魂可能會給我們帶來有意思的信息?”
琴多聳了聳肩,說:“我的意思是,我可相當清楚您的力量。或許我們真的可以感謝命運呢?畢竟是我們都猝不及防的巧合。”
幽靈先生莞爾,他說:“那我們來試試?”
他們便將目光放到了那個靈魂的身上。
他看起來像是一個年輕人,可能二十歲出頭左右。他的雙手掐著自己的脖子,看起來這就是他的死亡原因,不過究竟是他自己掐死自己,還是被他人殺害,那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他的表情看起來相當扭曲,死亡的痛苦當然籠罩著他的麵部,但是一種更為濃重的瘋狂與恐懼幾乎徹底摧毀了那種痛苦的底色。很難說,是瘋狂帶來了痛苦,還是痛苦帶來了瘋狂。
琴多打量著這個年輕人的靈魂,然後低聲喃喃說:“看起來還真有什麽秘密。”
一個窒息而死的,痛苦、瘋狂、扭曲的年輕人。這真的立刻讓他們想到了一些其他人,比如現在仍舊在米德爾頓休養的福斯特·朗希。
這個年輕人的靈魂始終在嘶啞地、呢喃地訴說著什麽,但是他們並不能聽清。
很快,幽靈先生找到了他的夢境。
當然,他們並不知道這個年輕人的名字,不過在這件事情上,“意念的指向”是很好用的辦法。這個靈魂都已經全模全樣地出現在他們麵前了,沒道理他們還要被一個名字難住。
他與琴多都將目光好奇地望了過去。
如同許多其他的亡者一樣,這個年輕人的夢境也是一片淩亂的、瑣碎的畫麵。
有一些畫麵看起來像是他與某些人交談、議論著什麽,有一些畫麵則是他在一艘船上靜靜望著河水,還有一些畫麵則是扭曲的色塊和麵目全非的世界。
……河水?
幽靈先生突然怔了一下。關於這個年輕人的身份,他產生了一個十分怪異的聯想。
琴多暫時還沒想那麽多,他隻是摸了摸下巴,有點好奇地說:“這些出現在他夢境中的人都是誰?”他感到些許的奇怪,“看起來都是些……大人物。”
他用非常微妙的語氣念出了最後那個詞。
麵前這個年輕人看起來隻是普通人,他穿著頗為樸素的衣物,夢境中偶爾一閃而逝的家庭場景,也可以佐證他相當一般的經濟情況。
但是那些出現在他夢境中的人們,卻無一例外有著一種十分明顯的、近乎於矯揉造作的貴族作風,比如他們手中握著的看起來相當精美的手杖、比如他們名貴的西裝和配飾。
為什麽這兩類看起來天差地別的人,會與彼此打上交道?
他們又重新觀看了一下這些夢境中的碎片畫麵。
琴多不太確定地說:“我似乎……對其中某個人的麵孔有些眼熟。”他停頓了一下,“就是最早與這個年輕人見麵的那個家夥。”
那是一個看起來三四十歲的中年男人,目光中透露出一種相當陰戾和冷酷的氣場。他的穿著打扮顯然十分精致,很符合貴族的身份。
夢境中,他悄無聲息地接近了那個正在等待的、緊張的年輕人,讓後者嚇了一跳。
幽靈先生也仔細地看了看這個男人。他沒覺得這個中年男人眼熟,但是又因為他之前的聯想而感到一絲驚異。
他默然想了片刻。
琴多正琢磨著那種熟悉感是從哪兒來的。他花了一段時間迴憶,然後突然想了起來:“我知道了。我感到,這個中年男人,和如今的康斯特大公相貌有些相似。”
如今的康斯特大公?
幽靈先生不由得一怔。他曾經在神誕日前夜晚宴上與這位大公有過短暫的接觸,那是個四十歲左右的中年男人。他對於他堅定而冷酷的目光印象深刻。
而這個出現在死去的年輕人夢境中的男人?
幽靈先生默然片刻,然後低聲說:“埃比尼澤·康斯特。”
琴多不由得一怔。
“我懷疑,”幽靈先生幹脆地說出了自己的猜測,“這個年輕人,就是十四年前死去的實驗參與者。”
琴多驚訝了一下,他不禁說:“您怎麽聯想到的?”
幽靈先生便將自己剛剛得知的、關於夏先生的一些過往告訴了琴多,並且說:“十四年前的事情,具體來說,其實是兩件事情。
“一件是發生在康斯特公國的大公繼承人的變更;一件則是發生在曆史學會的,對於‘複現神明力量’的嚐試。
“對於很多人來說,這兩件事情其實是分開來的。我之前聽聞十四年前的事情的時候,就有人說過,世俗的歸世俗,啟示者的歸啟示者。
“但是……我相當懷疑這一點。畢竟,埃比尼澤·康斯特是‘陰影’的信徒,他如果不參與到啟示者這邊的行動,那反而讓我覺得驚訝了。
“……所以,說不定他也有可能參與到了,十四年前的那場實驗。”
現如今他們了解到的,這場實驗的直接參與者,隻有兩個人:一個是福雷斯特,一個就是已經死在十四年前的、那個實驗的直接參與者。
福雷斯特的立場他們已經大致了解了,但是那個死去的年輕人,他們卻知之甚少。
他曾經與愛德華·貝洛,也就是曆史學會研究部的上一任主管,聊到過關於十四年前的那場實驗的事情。當時愛德華就說,十四年前,人們對於神明的種種情緒已經堆積到了一個高峰。
這個莽撞的、想要複現神明力量的年輕人,恰巧就迎合了這個趨勢。他突然地出現,沒人知道他是否有什麽靠山、有什麽幫手。
……但是,他就這麽輕輕巧巧地提出了,“複現舊神的力量”這樣的課題。
人們用“莽撞”“無知”“大膽”這樣的形容詞來形容這個年輕人,這樣的形容詞,也曾經出現在曆史學會的某些啟示者對於西列斯·諾埃爾的評價之中。
但後者是來自於地球的小說家,並不擁有費希爾世界人類對於神明的敬畏;但這個年輕人,他又是怎麽做到的?天性如此不屈嗎?
幽靈先生思索著,不得不承認自己隻是懷疑這個年輕人與埃比尼澤·康斯特有所關聯,所以才產生了這些懷疑。
不過,琴多倒是已經順理成章地確認了這個年輕人的身份——命運的力量,不是嗎?——他說:“所以,他之所以會參與這場實驗,是埃比尼澤·康斯特推動的?”
“有這種可能。”幽靈先生說。
琴多不由得皺了皺眉:“‘陰影’的信徒究竟打算做什麽?而且,從這個年輕人夢境來看,當初和他接觸過的貴族,可不止埃比尼澤·康斯特。”
換言之,在康斯特公國如今的貴族高層中,說不定還殘餘著當初未曾發現的“陰影”的信徒。
十四年前,埃比尼澤·康斯特的真實信仰的確被發現了,他也的確被驅逐了,但是,這並不是結束。
想到這裏,幽靈先生才意識到自己忘了問球球一個問題:為什麽十四年前,埃比尼澤·康斯特沒有被直接殺死?
……問題總是無窮無盡。
無論如何,現在他該和琴多離開夢境,再好好地休息上幾個小時。
這是8月3日,星期六。夏先生將重新出現在曆史學會。需要他們做的準備還有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