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雲還在發怔,翠縷與婆子已悄然過來,翠縷便道:“大姑娘,迴房歇息一會子吧。”


    “哦。”懵懂應下,又被丫鬟、婆子扶著出了廳堂,迎麵便見丫鬟們端著流水般的菜肴款款而來。


    扭身迴首觀量,又見桌案齊備,想是要招待男方賓客。忽而瞥見一道燒鹿尾自麵前端過,湘雲不禁鼻頭聳動,腹內嗡鳴。


    婆子倒沒說什麽,翠縷趕忙道:“大姑娘且忍一忍,迴頭兒自有大姑娘一份兒送來。”


    保齡侯府比不得榮國府,甚至都比不過忠靖侯府。三叔本有意接了湘雲過去照料,奈何二叔礙於臉麵一直沒同意,是以便隻能留在保齡侯府。


    嬸子保齡侯夫人治家極嚴整,又素來勤儉,因是湘雲在侯府中雖吃穿用度從未短缺過,卻也算不上錦衣玉食。便說那燒鹿尾,湘雲隻在年節時方能吃到。不似在榮國府中,隔三差五便能吃上一迴。


    再加上她性子灑脫、豪爽,行事不拘小節,落在刻板的嬸子眼中就成了不守規矩,這素日裏掛落自然沒少吃。


    所以湘雲覺得在二叔家中過得並不快樂,一心隻想著再迴榮國府去。奈何自打來了個林妹妹,姑祖母就隻寵著寶玉、黛玉,原本住在姑祖母房中的湘雲便隻能迴返二叔家中。


    許是因此,湘雲心下才有些嫉恨黛玉吧?


    恍惚中到得閨房裏,腹內又是一陣嗡鳴,翠縷忙道:“大姑娘再多等等,一會子就送來了。”


    湘雲手撐著香腮瞥著外間房簷下的燕子窩,忽而疑惑道:“翠縷,你說儉四哥家中比榮國府如何?”


    翠縷不知湘雲為何而問,隻道:“若說底蘊,伯府自是比不得榮國府。不過儉四爺可是財神轉世,單是錢財,莫說榮國府,隻怕親王府也比不上呢。”


    湘雲頓時展顏,笑道:“也不知到時會給我幾兩銀子的月例,若是有二十……不,十兩,那我就每月吃兩迴鹿肉!”說話間舔了舔紅唇,歪頭笑道:“烤著吃,蒸著吃,翻著花樣吃!”


    翠縷扶額道:“姑娘啊,你來日可是當家主母,想吃什麽又哪裏用得著月例銀子?吩咐一聲,府裏的廚子自會做了送上來。”


    “哈?”湘雲頓時雙手捧腮爽利笑將起來:“好好好,若能想吃什麽就吃什麽,儉四哥就算時常打我,我也忍了。”


    翠縷比湘雲年歲略長,聞言蹙眉納罕不已:“儉四爺打姑娘?這話從何說起啊?”


    湘雲便勾了勾手指,翠縷狐疑著湊過來,湘雲壓低聲音道:“我夜裏路過纕大哥房,聽得真真兒的,巧香一個勁兒的求饒,纕大哥素日裏溫文爾雅的,不料那時連連逼問——”她清了清嗓子,學著史纕的聲調瞪眼喝問:“小蹄子可服了!”


    麵容一展,史湘雲認真道:“我過後問了巧香,她支支吾吾的不肯言語,定是挨了打了!”


    翠縷哭笑不得,囁嚅道:“姑娘啊,許……許是姑娘想差了。”翠縷素日裏與丫鬟混在一處,早知了人事兒,又見湘雲一臉懵懂地看過來,有心解釋,又實在不知如何開口。


    憋悶半晌,隻道:“誒呀,總之是姑娘想差了!這……來日姑娘自然就知道了。”


    湘雲乜斜哼了一聲,道:“又哄我,我才不信呢。”


    翠縷憋悶著實在不知如何言說,大姑娘父母早亡,嬸子又是個古板的,料想也不會教這些東西……總不能她去尋了那沒臉子的圖冊子來給姑娘長見識吧?


    此時就聽湘雲歪頭道:“二嬸說過幾日要與二叔一道兒去江南……”說話隻說了半截,又嘿然憨笑起來。


    翠縷自是知曉湘雲笑什麽,蓋因侯爺早就允了湘雲,隻待下江南前將湘雲送去榮國府中。


    眼見又丫鬟提著食盒而來,翠縷趕忙推了下湘雲,道:“姑娘,那燒鹿尾來了!”


    湘雲搓手而待,隨即大快朵頤。刻下廳堂裏,又是另一番情形。


    席間觥籌交錯,嚴閣老位高權重,因是這一桌便隻有保齡侯、忠靖侯以及本家子弟陪同。推杯換盞之際,嚴希堯提及大聘事宜,史鼐不好言說,史鼎便笑道:“閣老明鑒,誰不知複生可是當世活財神?我看這大聘,說得過去就是了,總不能來日掏空我與二兄家底吧?”


    此時規矩,大聘才是聘禮,男方往女方家中送多少,來日親迎時加倍奉送陪嫁。


    保齡侯此前閑賦,忠靖侯又居清貴之職,因是家底單薄,若李惟儉砸個十萬兩銀子來,隻怕兩兄弟還真接不住。


    便見嚴希堯頷首笑道:“侯爺言之有理,可也不能讓外人小覷了。依老夫看,這大聘有個一、二萬就是了。”


    保齡侯頓時暗自鬆了口氣,趕忙舉杯敬了嚴希堯一杯:“閣老如此說,我們兄弟別無二話。”


    一盞酒吃過,又商議起了大聘之期。那保齡侯就道:“閣老,不是本候推諉,一則大姑娘年歲還小,二則本候不日便要南下赴任,這大聘之期不妨往後延延,待過個三二年再說?”


    “也好。”


    此時規矩,大聘之時方才會寫下婚書。換做尋常人家或許還會心下覺著不妥,可不拘是李家還是史家,都是要臉麵的。小聘之事今日過後定會傳得人盡皆知,兩家又怎會食言而肥?


    當下歡宴一場,至申時方才散去。


    嚴希堯、嚴奉楨並梁氏又往竟陵伯府而來,李惟儉大開中門而迎,待眾人到得中路正房裏,嚴希堯略略品過香茗,忽而蹙眉道:“史家姑娘性子嬌憨、率真,不是個多事的。”


    梁氏自是沒口子的附和。


    李惟儉忽見恩師嚴希堯瞥將過來,心下一凜,轉動心思便知曉了老師的意思。嬌憨、率真,反過來說不就是太過天真嗎?這人要是太過天真,隻怕會被有心人謀算啊。


    因是李惟儉便扭頭與梁氏道:“大伯母,湘雲身邊隻翠縷一個得用的,來日到得榮國府未免被人小覷了,是不是迴頭尋幾個可用的丫鬟送過去?”


    梁氏尚且不曾思量明白李惟儉的心思,蹙眉道:“送丫鬟過去……是不是不大好?”


    此時就聽嚴希堯笑道:“無妨,老夫得空尋忠靖侯提點一番,料想忠靖侯必有打算。”


    李惟儉緊忙謝過恩師,那梁氏眼見師徒二人目光閃爍,方才迴過些味來。待送走嚴希堯父子,梁氏不由得感歎道:“儉哥兒也是好運道,竟遇到了這般恩師,處處為你打算。”


    李惟儉笑著道:“不得大伯母養育,焉有今日?”


    梁氏頓時掩口而笑,寵溺地拍打了下李惟儉:“心裏想著就是了,再說我才照料你幾年?還不是你自個兒有本事?”


    二人說笑間往內中行去,忽而聽聞背後有人出聲,停步迴首便見是李紈快步而來。


    到得近前匆匆見禮,李紈急切道:“我方才迴來,就聽聞儉哥兒定親了?”


    不待李惟儉言說,梁氏便道:“今日小聘。”


    李紈訝然道:“誰家的姑娘?”


    “保齡侯的侄女。”


    李紈反應了須臾,才愈發驚訝道:“湘雲?此事怎地連我也瞞了?”


    梁氏哼聲道:“說了又如何?轉頭你又掛了臉,到時誰瞧不出不妥來?”


    李紈哭笑不得,忙又問李惟儉:“那林姑娘——”


    “並嫡。”


    梁氏簡短兩字,李紈又反應了須臾,這才恍然道:“原是如此。”頓了頓又道:“我方才過來前瞧了,老太太有些不高興,大太太愁眉不展,太太倒是沒瞧出什麽來……”


    梁氏蹙眉便道:“錯非因著你,儉哥兒何苦與之虛與委蛇?如今你兄弟這般能為,何必瞧賈家人臉色?雖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可為娘總要說伱幾句:倘若你自己個兒不硬氣些,處處指望著你兄弟做主,你兄弟便是有天大的本事也要被人拿捏了!”


    梁氏頓了頓,教訓道:“若你那婆婆果然刁難,大不了破門而出,領著蘭哥兒來投奔你兄弟,到時看賈家還有何臉麵!”


    李紈肅然,雖說依舊硬氣不起來,可好歹還是頷首應承下來:“母親,我知道了。”


    梁氏恨鐵不成鋼地白了李紈一眼,往內中行了幾步,說道:“儉哥兒婚事定下,我此行也算圓滿。賈家那頭你莫管,待過幾日我登門去說就是了。”


    李紈唯唯應下,不敢再多言。心下不禁暗忖,若自己性子如母親一般,料想也不會拖累了儉哥兒吧?


    當下梁氏去得後院教女,李惟儉迴返房中,就見姬妾幾人正低聲說著湘雲性情。


    沒心機的,如晴雯、香菱、琇瑩,嘰嘰喳喳滿是好奇;有心機的,如傅秋芳與紅玉,卻是各有思量。


    李惟儉落座便笑問:“說什麽呢?”


    內中沒外人,丫鬟早被打發了出去,晴雯便笑道:“四爺,正說著往後誰跟著大姑娘,誰跟著林姑娘呢。”


    李惟儉便道:“隨心就好,我又不拘著你們,得意誰就去哪院兒,左右都在府中行走。”


    晴雯就道:“史大姑娘雖好,我依舊得意林姑娘。”


    香菱也笑著說:“我自是要隨著師父。”


    琇瑩卻道:“聽聞史家姑娘性子頗為爽利,我倒是想跟著大姑娘。”


    眾人嘰嘰喳喳說起來,李惟儉悄然叫過傅秋芳,拉在一旁道:“你在府中可有妥帖的丫鬟?”


    傅秋芳頷首,滿目好奇。


    李惟儉便道:“湘雲涉世未深,來日又要去榮國府,隻怕會吃虧……你好生將那丫鬟收攏了,再將身契悄悄送去忠靖侯府,別的不用多說。”


    傅秋芳應下,便道:“倒是有個叫映雪的,方才十三,心思縝密,人也忠義。”


    李惟儉擺擺手,哪裏理會這等小事?隻道:“許以重利就是了。”


    傅秋芳思量著笑道:“那妾身就看著安置了。正巧映雪隨兄嫂長大,如今兄嫂二人也沒著落,不如收在家中給個差事。”


    見李惟儉頷首,傅秋芳緊忙起身去辦。


    待晚飯後,晴雯、香菱等各自歸置,傅秋芳便悄然領著映雪到了正房裏。那映雪果然豆蔻年華,薄有幾分姿色。


    見了李惟儉,趕忙屈身道福,隨即束手而立。


    傅秋芳道:“老爺,映雪新來不過兩月,一直看顧著後院,料想榮國府沒幾人見過。”頓了頓,又看向映雪:“知道如何說?”


    映雪忙道:“迴姨娘,奴婢是雇請而來,期滿自去,隨後才投入忠靖侯府。”


    李惟儉頓時欣慰不已,有傅秋芳這般賢內助在,總是省了不少心思。因是頷首道:“好,用心辦事,往後少不了你的好兒!”


    當即又賞了幾枚銀錠,惹得那映雪千恩萬謝而去。


    ……………………………………………………


    一夜無話,其後幾日李惟儉每日坐衙,午後放迴。大伯母梁氏倒是走親訪友的,樂此不疲。


    寡嬸劉氏深居簡出,兩個女兒李紋、李綺每日家或讀書,或遊園,不幾日便與傅秋芳、紅玉熟稔起來,於是伯府中時而便有歡聲笑語傳來。


    李家如此,那榮國府中又是另一番情形。


    賈母眼見李惟儉數日不曾登門,心下便知人家此時並不想與榮國府撕破臉,料想待眾人心下怨氣消弭些許方才會登門。且今時今日,李惟儉再不比從前,又豈是榮國府能輕易開罪的?


    有道是冤家宜解不宜結,既然與二姑娘的婚事不成,那便就此作罷。


    二房裏,老爺賈政萬事不管,太太王夫人很是雀躍了幾日。轉頭聽聞邢夫人下了封口令,不許將此事告知大老爺賈赦,王夫人便轉動心思,琢磨著須得想個法子再激一激那大老爺。若果然再中風,隻怕神仙也難救!


    邢夫人心下自有思量,一麵瞞著賈赦,一麵盼著李惟儉登門,如此方才好當麵鑼對麵鼓的講清楚,釣不得金龜婿,總得將那欠賬減免了才是。


    東北上小院兒裏,薛蟠每日不著急,也不知廝混著什麽。薛姨媽擔憂了幾日,眼見寶釵果然麵上無恙,便料定寶釵將心思盡數放在的寶玉身上,因是隻午夜夢迴長籲短歎了一番,卻不敢在寶釵麵前提及。


    按說李惟儉小聘之事傳出,最該傷心的理應是二姑娘迎春,可偏生這會子二姑娘心緒平穩。實則迎春心下早已絕望,隻揪著李惟儉的允諾當做救命稻草。她棉花也似的性子,如今卻犯起了倔,除非李惟儉當麵與其一別兩寬,否則誰也勸不迴來。


    餘下眾姑娘,探春麵上不顯,心下自是傷心不已;惜春年歲還小,隻當做是喜事。


    黛玉早知並嫡之事,心下倒不如何在意,隻暗自思忖著定下的到底是哪家姑娘。


    過得兩日,忽有風聲傳來,當日那小聘竟送去了保齡侯府!


    竟然是湘雲!


    黛玉很是愕然了半晌,那湘雲總是與她別扭著,黛玉早慧,自是知曉緣由,因而並不與其計較。於她心中,不過是惜春那般小妹妹一般。


    如今倒好,二人分作娥皇女英,往後同住一府,怕是要打一輩子交道呢。黛玉便有些煩惱,思忖著莫非往後一輩子都要跟湘雲別扭著?她又是有些孤高的性兒,不肯與湘雲說明道理。


    於是心下感歎,隻怕這事要落在儉四哥頭上了。奈何儉四哥一直不來,黛玉便有些胡亂思忖,莫非儉四哥更在意湘雲不成?


    由是黛玉一連幾日都神情懨懨,除去晨昏定省去到賈母跟前,餘下光景都在瀟湘館中。時而寶釵、探春來尋,也不過說過幾句話就算。


    這日黛玉胡亂思忖,至三更方才睡下,轉天便是芒種日。


    此日一過便是夏日,眾花皆卸,花神退位,須要餞行。


    一早起來,園中姑娘們或用花瓣、柳枝編成轎馬的,或用綾錦、紗羅疊成幹旄旌幢的,都用彩線係了。每一顆樹每一枝花上,都係了這些物事。滿園裏繡帶飄颻,花枝招展,更兼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讓,燕妒鶯慚,一時也道不盡。


    此時一眾姑娘齊聚,偏少了黛玉,又少了寶玉。


    二姑娘迎春便道:“林妹妹怎麽不見?好個懶丫頭!這會子還睡覺不成?”


    探春道:“非止林姐姐,連寶二哥都沒來呢。”頓了頓,隨即道:“我去叫了寶二哥來,少了他總覺少了熱鬧。”


    寶釵遲了一步,心思轉動,便笑道:“你們等著,我去鬧了林妹妹來。”


    不說寶釵往瀟湘館而去,卻說探春一路出得大觀園,轉眼便進了王夫人院兒。此時王夫人不在房中,除去金釧、玉釧、彩雲,便隻有襲人在。


    眼見幾個丫鬟神色凝重,探春便問:“這是怎麽了?”


    幾個丫鬟對視一眼,那玉釧就道:“太太丟了一隻赤金喜鵲登梅簪子,四下翻找,卻在彩霞枕頭下尋了出來。彩霞隻是不認,太太動了氣,命婆子掌了嘴,又叫她父母來領人。”


    探春蹙眉不已,張口語言,隨即又止住。嫡母如何情形,她大抵知曉。那彩霞品性極佳,斷不會偷盜主家財物。且哪有偷了往自己個兒枕頭下藏了的?


    雖不知彩霞謀害寶玉、王熙鳳之事,探春卻也料想,必是彩霞得罪了王夫人。嫡母如此作為,她不好指摘,因是跟著感歎了一番,便轉而問道:“寶二哥哪兒去了?”


    襲人懨懨道:“往綺霰齋去了。”


    眼看寶玉身子骨大好,襲人昨兒便提了提重迴書院之事,不想寶玉就惱了。今兒一直不曾搭理襲人,隻領著媚人那小蹄子往綺霰齋廝混去了。


    探春頷首,正要去綺霰齋找尋,襲人忙道:“三姑娘不忙,說不得二爺過會子就迴來了。”


    探春沒多想,隻道‘無妨’,便邁步往外行去。那襲人竊喜一番,料想三姑娘撞破了二人好事,迴頭寶玉也怪不到她頭上。


    不料探春方才到得院兒中,便被趙姨娘攔下。


    探春見禮,叫了聲姨娘。那趙姨娘本就心下著惱,聽聞此等稱謂,更是蹙眉不已。


    因是便道:“探丫頭,你來我房裏,我有話問你。”


    探春心下警覺,說道:“姨娘有話這裏說就好,又沒什麽見不得人的。”


    趙姨娘剜了其一眼,道:“也好,我且問你,寶玉穿著的新鞋可是你做的?”


    “是。”


    趙姨娘頓時惱道:“正經兄弟,鞋搭拉襪搭拉的沒人看見,且作這些東西!”


    探春聽說,登時沉下臉來道:“姨娘這話胡塗到什麽田地!怎麽我是該做鞋的人麽?環哥兒難道沒有分例的,沒有人的?衣裳是衣裳,鞋襪是鞋襪,丫頭、老婆一屋子,怎麽抱怨這些話!給誰聽呢?我不過是閑著沒有事,做一雙半雙的,愛給哪個哥哥兄弟,隨我的心。誰敢管我不成?”


    “你——”趙姨娘頓時被探春懟得好半晌無言,繼而撒潑道:“好啊!攀了高枝兒就不記得正經母親、兄弟了!你再上趕著乖順又怎樣?總不是太太腸子裏爬出來的!你要怨,就怨投錯了胎!”


    探春被激得頓時紅了眼圈兒,正待出言,忽而就聽二重門有人道:“誰投錯了胎?”


    趙姨娘悚然而驚,轉頭便見王夫人沉著臉而來。當下趙姨娘、探春一並見禮,口稱‘太太’‘母親’。


    那王夫人方才發落了彩霞,正思量著如何治一治趙姨娘,不想就撞在了自己手裏。因是便罵道:“不知所謂!心裏就隻你那些陰微鄙賤,好好的哥兒都讓你教壞了!且去堂中跪了去!”


    趙姨娘憋悶著應下,乖乖去到房中跪伏在地。王夫人眼見探春抹淚,歎息著故作慈愛摸了摸探春的頭,說道:“莫要理會,她是個糊塗的。你且去園中耍頑吧。”


    探春擦幹眼淚應下,辭別王夫人往外行去,臨到二重門前迴首觀量,便見趙姨娘跪伏在堂中,王夫人端著茶盞有一句沒一句的數落著。


    探春心下揪痛,強忍著不甘往綺霰齋而去。待到了綺霰齋,卻隻見媚人不見寶玉。問了才知,原是方才這般一耽擱,寶玉業已去園中尋黛玉去了。


    探春出得綺霰齋,心下不禁暗歎,早知有這一遭,便留在園中不出來了。


    另一邊廂,寶玉與媚人偷歡一場,頓時忘卻前幾日苦悶,興衝衝便往瀟湘館尋黛玉去了。到得瀟湘館前,忽而心頭打怵,暗忖隻怕又要撞見那衛菅毓。


    硬著頭皮上前,卻隻撞見了紫鵑。


    寶玉便問黛玉,紫鵑道:“姑娘方才就出去了,寶二爺遲來一步。”


    寶玉偷眼又見衛菅毓就在瀟湘館內,頓時竊喜不已,出得瀟湘館便要去尋黛玉。掃量幾眼,不見黛玉身形,暗忖許是去了老太太處,因是寶玉又往外走。可巧路過鳳姐院兒,方才走了幾步,便被王熙鳳叫住。


    “你來正好。進來,進來,替我寫幾個字兒。”


    寶玉隻得跟了進來。到了房裏,鳳姐命人取過筆硯紙來,向寶玉道:“大紅妝緞四十匹、蟒緞四十匹、上用紗各色一百匹、金項圈四個。”


    寶玉納罕道:“這算什麽?又不是賬,又不是禮物,怎麽個寫法?”


    鳳姐道:“你隻管寫上,橫豎我自己明白就罷了。”


    待寶玉寫過了,鳳姐方才放了他去。仔細瞧過一番,忽而想起差了一物,抬眼看去,卻哪裏還有寶玉身形。


    王熙鳳暗自蹙眉,卻是這幾日宮裏透了話兒,大姑娘害喜了!


    此事隻賈母、王夫人與王熙鳳知道,此時元春月信方才兩月沒來,胎兒尚且不穩,不好張揚開來。


    這往宮中的賀禮,不過提前預備著,留待過了三月之期再送。丟下單子,王熙鳳蹙眉,此番又是不少拋費,隻怕今年榮國府就要吃虧空了。好在得了寧國一脈的莊田,夏秋兩季倒是能填補一些虧空。


    這般煩心事暫且不用她去思量,待處置了此事,王熙鳳這才領著平兒往大觀園而去。


    再說寶釵這邊,寶姐姐一路尋來,眼看到得翠煙橋,遙遙便見寶玉往瀟湘館而去。


    本欲招唿住,寶釵張口又止住。


    暗暗思忖一番,正要轉身去尋別的姊妹,忽見麵前一雙玉色蝴蝶,大如團扇,一上一下的迎風翩躚,十分有趣。寶釵意欲撲了來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來,向草地下來撲。


    隻見那一雙蝴蝶忽起忽落,來來往往,穿花度柳,將欲過河。倒引得寶釵躡手躡腳的,一直跟到池中的滴翠亭,香汗淋漓,嬌喘細細,也無心撲了。


    剛欲迴來,隻聽亭子裏邊嘁嘁喳喳有人說話。原來這亭子四麵俱是遊廊曲橋,蓋造在池中,周圍都是雕鏤隔子糊著紙。


    寶釵在亭外聽見說話,便煞住腳,往裏細聽。


    隻聽說道:“四爺這婚事一定,咱們姑娘隻怕是難了。”


    另一人說道:“有什麽難的?盡心伺候了就是。”


    “你是得了托底,自然不在意,我卻要仔細打算了。若姑娘來日胡亂嫁了,總不能也隨著去吧?”


    “渾說,哪裏就托底了?”


    另一人冷笑:“當我是瞎的不成,你與四爺……我可是瞧得真真切切。再有,你箱籠裏藏的是什麽,當我沒瞧見?誒唷——”


    “好啊,黑了心的……你可與別人說了?”


    另一人求饒道:“哪裏敢說?莫扭了,我若說出去,管保出門讓雷殛了!”


    “唿——壞了,咱們光顧著說,隔著簾子說不得讓外人聽了去!”


    寶釵在外麵聽見這話,心中吃驚,迎春房裏的司棋最是刁鑽潑辣,今兒聽了她的短兒,一時人急造反,狗急跳牆,不但生事,而且自己還沒趣。如今便趕著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個‘金蟬脫殼’的法子。


    猶未想完,隻聽“咯吱”一聲,寶釵便故意放重了腳步,笑著叫道:“林妹妹,我看你往哪裏藏!”


    一麵說,一麵故意往前趕。那亭內的司棋、繡橘剛一推窗,隻聽寶釵如此說著往前趕,兩個人都唬怔了。


    寶釵反向她二人笑道:“你們把林姑娘藏在哪裏了?”


    繡橘道:“何曾見林姑娘了?”


    寶釵道:“我才在河那邊看著她在這裏蹲著弄水兒的。我要悄悄的唬她一跳,還沒有走到跟前,她倒看見我了,朝東一繞就不見了。別是藏在這裏頭了。”


    一麵說,一麵故意進去尋了一尋,抽身就走,口內說道:“一定又是鑽在那山子洞裏去。遇見蛇,咬一口也罷了。”


    一麵說一麵走,心中又好笑:這件事算遮過去了,不知她二人是怎麽樣。


    正思忖著,忽見黛玉、李惟儉自蜂腰橋行來,寶姐姐頓時麵上一僵。


    李惟儉略略頷首,眼中滿是玩味。黛玉俏生生佇立一旁,納罕道:“這卻奇了,寶姐姐何時瞧見我弄水兒了?莫不是瞧見鬼了不成?”


    寶釵忽而麵色紅潤,一時間訥訥不能言。


    …………………………………………………………


    卻說一刻之前,黛玉自瀟湘館出來,遙遙瞥見眾姊妹齊聚,心下懨懨,隻覺並無意趣。因是便繞行而走,不覺便到了那日葬花之處。


    眼見許多鳳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錦重重的落了一地,心下不禁有些淒涼。忽有詩句湧上心頭,正要吟誦,偏在此時隨意一瞥,便見牆後會芳園凝曦軒裏,一朝思暮想的身形一邊快步而來,一邊遙遙揮手。


    黛玉心下驚喜,麵上卻嗔惱,嘟囔道:“可算是舍得來了!”


    這一打斷,那詩句轉眼便飄散無蹤。略路等了須臾,便見李惟儉快步到得近前。


    李惟儉原本麵上噙著笑,眼裏全是她,忽見此處葬花塚,頓時麵上古怪起來。


    黛玉心下莫名忐忑,忙問:“怎麽了?”


    李惟儉試探著道:“妹妹方才可曾吟了詩句?”


    黛玉茫然道:“倒是有個念想,瞧見你又忘了。咦?儉四哥怎知的?”


    李惟儉眨眨眼,忽地展顏笑將起來:“胡亂猜的。眼見落花滿地,妹妹定然心緒不佳,那淒涼詞句不說也罷,往後不若多吟些高興的。”


    黛玉自那雙明亮的眸子裏瞥見自己身形,轉瞬那過往的胡思亂想便沒了蹤影,又被李惟儉戳破心思麵上有些掛不住,因是嗔道:“渾說,哪裏就淒涼了?”


    “好好好,那想來是我耽擱了妹妹詩興。”


    黛玉眼珠轉動,笑道:“怎會耽擱?詩詞還不是說來就來?不信儉四哥聽好了:


    誰憐落花叩玉枕,窗剪寒碧探春。


    風約繡簾咫尺夢,濃睡更深。


    多少樓台煙雨,浮在人世凡塵。


    細碎往事隨雲散,捧茶清心。”


    誦罷,黛玉笑盈盈看向李惟儉。卻見李惟儉同樣噙笑,卻隻盯著她不放。須臾,黛玉頓時紅了臉兒,垂下螓首不知如何言語。


    (本章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華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肥鍋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肥鍋鍋並收藏紅樓華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