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選到管事
穿書不可怕,憑自己改掉炮灰命 作者:夜雨聽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翁曉曉輕咳一聲,等那兩位坐迴去後,接著說道:“欠賬的事情一筆勾銷,以後不再提了。今天請大家來,就是要核對一下這本冊子上的信息。念到誰的名字,請過來一下。”
“李河。”
備注年齡是四十五,可滿臉褶子,看上去像六七十歲的人。
“老人家,家裏租種了幾畝地?有幾口人?”
“五畝水田,家裏都算上一共八口人。”
翁曉曉來之前已經做了一份表格,把賬冊上的記錄簡單摘抄下來,空白處留做情況補充,方便比對。一戶一表,更不會混淆。
抬頭看看人,留個印象,然後在紙上做了簡單記錄。
“請迴吧。下一位,李明。”
李明是位壯實的漢子,正當年,身上衣服還算周正,不過也是補丁摞著補丁。
“大叔,說說你們家的情況吧。”
“種了三畝水田,家裏就我,我媳婦,還有倆個小子,一個閨女。”
......
所有人都登記一遍,用了半個多時辰。
“情況我都知道了,跟賬本記錄沒什麽大出入。我們在城裏有營生,不會常住這裏。想從你們當中選一位管事,願意的請站出來。”
這話說完,下麵頓時鴉雀無聲,不過,很快就私下嘀咕開了。
“真的假的?這東家年歲不大,能做主嗎?”
“怎麽不能做主?欠賬都一筆勾銷了!早知道,我也去借點。”
“別欺負東家人好,壞心腸要遭報應的。”
“就是,攤上個好東家是福氣,我們這裏好歹沒餓死過人,我小姨子村裏可是鬧出過人命的。”
“我也聽說過......”
從小聲嘀咕到說得熱火朝天,卻沒一個人站出來。
“東家,我能試試嗎?不白幹吧?”
正是勸說大傻他們迴去的男子,翁曉曉對他印象不錯,是個有眼色的人。
“不白幹,大伯叫劉遠,對吧?”
漢子憨厚地笑笑,拱拱手,“東家好記性。”
“劉伯識字嗎?做過什麽營生沒有?”
“年輕時在外闖蕩過幾年,認識幾個字,迴來娶妻生子後就紮了根,沒再出去。東家年紀雖小,卻處事公正、仁厚,我願意給東家效犬馬之勞。”
識時務者為俊傑,翁曉曉滿意地點點頭,“劉伯,你是第一個站出來的,這個機會是你的了。三個月的試用期限,若莊子上一切順利,三個月後你就是莊子的莊頭。”
人總要了解過後才能下結論,翁曉曉說話留了餘地。至於待遇什麽的,等會兒私下談就是。
“等會兒散了,劉伯先留一下。”
劉遠忙點頭應下,知道東家這是有事單獨交待。
翁曉曉環顧了一周,大聲說道:“各位,安靜一下,安靜一下!劉遠,以後就是莊子的管事了,暫代莊頭,大家要聽他的安排。沒別的事兒了,都迴吧。”
“等等。”一直沒說話的鳳姑走了過來,沉著臉看看眾人,放出了渾身的氣勢,戰場上待過的人自然不是紙老虎。
“你們若老老實實做活,不搞什麽花樣,自然會給大家一份安穩的生活,至少不會餓肚子。可若有那不知好歹的,以為我們婦孺好欺負,這條板凳就是下場。”
鳳姑提起板凳扔向了空中,抬腿踹了上去,好好的板凳頓時四分五裂開來。
所有看見的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氣,這一腳若是踹在人身上,骨頭怕是會斷吧。再沒有一個人敢輕視新東家,有點小心思的也立刻熄了火。
這個下馬威太給力了,翁曉曉衝著鳳姑豎了根大拇指,恩威並施才能禦下。盡管多數人都是好的,但也不是沒有刁民,適當的震懾是有必要的。
見達到了預想的效果,鳳姑收了威勢,笑了笑,“我這人隻欺負惡人,從不虧待良善,好人自然不用怕我的,都迴吧。”
大家夥還沉浸在恐懼中,一個個低著頭往外走去。
......
“鄉民們沒什麽見識,東家莫怪。”
翁曉曉擺擺手,渾不在意,“劉伯,剛才我姑的話,也請你記在心裏。好好辦事,我們絕不虧待你,若敢坑我,也決不輕饒。”
劉遠看看鳳姑,心有餘悸,“不敢,不敢。”
“我需要你做的事情不多,一是,看護好田地,再就是按時按量收租子。試用期內,每日給你二十文。若能把事情辦好,三個月後,月奉一兩。”
每日在地頭轉,看護莊稼看護田地,是個莊戶人都能做到。收租子時會比較忙,但忙也隻是有數的那幾天,費不了太多功夫,這待遇很不錯了,“謝謝東家,我一定好好幹。”
劉遠心裏一直在思量著,見翁曉曉還算和善,才大膽說了出來,“東家,這兩年雖說風調雨順,可收成就那些,能不能,不加租?”
換了東家,很容易調整租子的,劉遠也是冒死一問。
“按慣例來就是,我不會加租子的。”
有這話,劉遠心裏就有了底,他想掙錢,但不想因為掙錢去霍霍自己的鄉民。
“水渠有沒有年年修繕?耕種上可有什麽難處?”
“水渠用著還算方便。耕種上的難處怕是哪裏都一樣,缺少牲口,我們莊上就沒有水牛,一頭都沒有。”
翁曉曉點點頭,她手裏沒錢了,若有錢倒可以買幾頭牛。純人力耕種,太苦太累還沒有效率,不深耕,也會影響產量。
“鄉民的日子都還過的去嗎?”
“眼下青黃不接,有些人家比較艱難,但各種菜都下來了,日子能過。”
翁曉曉沒經營過農莊,能想到的暫時也就是這些了,不過尋到了管事,也算一大收獲。
“那就辛苦劉伯了。這院子,幫忙照管一下,沒準哪天我們會留下住一住,或者帶朋友過來玩兒。”
“是,在下會安排的。”
以前的莊頭是東家的人,不幹活還在村裏作威作福,欺壓百姓,他可不會這麽幹。能掙錢還能發發號令,劉遠已經心滿意足,下定了決心要幹出點名堂來。
“這都正午了,二位若不嫌棄就到家裏吃個便飯吧。”
翁曉曉看看鳳姑,見她點頭,便應下了。
“李河。”
備注年齡是四十五,可滿臉褶子,看上去像六七十歲的人。
“老人家,家裏租種了幾畝地?有幾口人?”
“五畝水田,家裏都算上一共八口人。”
翁曉曉來之前已經做了一份表格,把賬冊上的記錄簡單摘抄下來,空白處留做情況補充,方便比對。一戶一表,更不會混淆。
抬頭看看人,留個印象,然後在紙上做了簡單記錄。
“請迴吧。下一位,李明。”
李明是位壯實的漢子,正當年,身上衣服還算周正,不過也是補丁摞著補丁。
“大叔,說說你們家的情況吧。”
“種了三畝水田,家裏就我,我媳婦,還有倆個小子,一個閨女。”
......
所有人都登記一遍,用了半個多時辰。
“情況我都知道了,跟賬本記錄沒什麽大出入。我們在城裏有營生,不會常住這裏。想從你們當中選一位管事,願意的請站出來。”
這話說完,下麵頓時鴉雀無聲,不過,很快就私下嘀咕開了。
“真的假的?這東家年歲不大,能做主嗎?”
“怎麽不能做主?欠賬都一筆勾銷了!早知道,我也去借點。”
“別欺負東家人好,壞心腸要遭報應的。”
“就是,攤上個好東家是福氣,我們這裏好歹沒餓死過人,我小姨子村裏可是鬧出過人命的。”
“我也聽說過......”
從小聲嘀咕到說得熱火朝天,卻沒一個人站出來。
“東家,我能試試嗎?不白幹吧?”
正是勸說大傻他們迴去的男子,翁曉曉對他印象不錯,是個有眼色的人。
“不白幹,大伯叫劉遠,對吧?”
漢子憨厚地笑笑,拱拱手,“東家好記性。”
“劉伯識字嗎?做過什麽營生沒有?”
“年輕時在外闖蕩過幾年,認識幾個字,迴來娶妻生子後就紮了根,沒再出去。東家年紀雖小,卻處事公正、仁厚,我願意給東家效犬馬之勞。”
識時務者為俊傑,翁曉曉滿意地點點頭,“劉伯,你是第一個站出來的,這個機會是你的了。三個月的試用期限,若莊子上一切順利,三個月後你就是莊子的莊頭。”
人總要了解過後才能下結論,翁曉曉說話留了餘地。至於待遇什麽的,等會兒私下談就是。
“等會兒散了,劉伯先留一下。”
劉遠忙點頭應下,知道東家這是有事單獨交待。
翁曉曉環顧了一周,大聲說道:“各位,安靜一下,安靜一下!劉遠,以後就是莊子的管事了,暫代莊頭,大家要聽他的安排。沒別的事兒了,都迴吧。”
“等等。”一直沒說話的鳳姑走了過來,沉著臉看看眾人,放出了渾身的氣勢,戰場上待過的人自然不是紙老虎。
“你們若老老實實做活,不搞什麽花樣,自然會給大家一份安穩的生活,至少不會餓肚子。可若有那不知好歹的,以為我們婦孺好欺負,這條板凳就是下場。”
鳳姑提起板凳扔向了空中,抬腿踹了上去,好好的板凳頓時四分五裂開來。
所有看見的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氣,這一腳若是踹在人身上,骨頭怕是會斷吧。再沒有一個人敢輕視新東家,有點小心思的也立刻熄了火。
這個下馬威太給力了,翁曉曉衝著鳳姑豎了根大拇指,恩威並施才能禦下。盡管多數人都是好的,但也不是沒有刁民,適當的震懾是有必要的。
見達到了預想的效果,鳳姑收了威勢,笑了笑,“我這人隻欺負惡人,從不虧待良善,好人自然不用怕我的,都迴吧。”
大家夥還沉浸在恐懼中,一個個低著頭往外走去。
......
“鄉民們沒什麽見識,東家莫怪。”
翁曉曉擺擺手,渾不在意,“劉伯,剛才我姑的話,也請你記在心裏。好好辦事,我們絕不虧待你,若敢坑我,也決不輕饒。”
劉遠看看鳳姑,心有餘悸,“不敢,不敢。”
“我需要你做的事情不多,一是,看護好田地,再就是按時按量收租子。試用期內,每日給你二十文。若能把事情辦好,三個月後,月奉一兩。”
每日在地頭轉,看護莊稼看護田地,是個莊戶人都能做到。收租子時會比較忙,但忙也隻是有數的那幾天,費不了太多功夫,這待遇很不錯了,“謝謝東家,我一定好好幹。”
劉遠心裏一直在思量著,見翁曉曉還算和善,才大膽說了出來,“東家,這兩年雖說風調雨順,可收成就那些,能不能,不加租?”
換了東家,很容易調整租子的,劉遠也是冒死一問。
“按慣例來就是,我不會加租子的。”
有這話,劉遠心裏就有了底,他想掙錢,但不想因為掙錢去霍霍自己的鄉民。
“水渠有沒有年年修繕?耕種上可有什麽難處?”
“水渠用著還算方便。耕種上的難處怕是哪裏都一樣,缺少牲口,我們莊上就沒有水牛,一頭都沒有。”
翁曉曉點點頭,她手裏沒錢了,若有錢倒可以買幾頭牛。純人力耕種,太苦太累還沒有效率,不深耕,也會影響產量。
“鄉民的日子都還過的去嗎?”
“眼下青黃不接,有些人家比較艱難,但各種菜都下來了,日子能過。”
翁曉曉沒經營過農莊,能想到的暫時也就是這些了,不過尋到了管事,也算一大收獲。
“那就辛苦劉伯了。這院子,幫忙照管一下,沒準哪天我們會留下住一住,或者帶朋友過來玩兒。”
“是,在下會安排的。”
以前的莊頭是東家的人,不幹活還在村裏作威作福,欺壓百姓,他可不會這麽幹。能掙錢還能發發號令,劉遠已經心滿意足,下定了決心要幹出點名堂來。
“這都正午了,二位若不嫌棄就到家裏吃個便飯吧。”
翁曉曉看看鳳姑,見她點頭,便應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