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靈帝一句“先議正事”把司徒王允一下子給弄悶了,“陛下,此事乃是……”


    “王司徒,還是聽陛下的,先議正事!”廷尉張鈞己經發現皇上的臉色變了,趕緊勸住王允。


    “陛下,關於對丁偉封賞一事,臣等己做了商議。”太傅袁隗是百官之首,這個時候,他必須發言了。


    “如何封賞?”漢靈帝最近隻要聽到“丁偉”二字,心裏就高興。


    “臣等以為,丁偉此次功勞甚大,封賞之事,不宜草率,應詔其迴京,再做封賞。”


    “迴京?”靈帝一聽,這不等於沒說嗎。不過,他的確也想見一見這個少年將軍,正好現在鮮卑請降,邊境無事,“準奏,傳旨,丁偉即刻迴京受封。”


    “陛下,現在是否請和連的使臣進殿呢?”張讓在一旁悄悄地問。


    此次和連派出的使臣叫慕容弼,慕容氏是鮮卑的貴族,他的祖上曾被漢帝封為鮮卑王,當時受封的地方是慕容寺,後來他們的直係親屬便以慕容為姓,近百年來,雖然王位更迭,但慕容氏長盛不衰,成為鮮卑最大的貴族。


    而且慕容氏很早就和漢人通婚,此次和連遣使來洛陽請降,派慕容弼,足以表現他的誠意。


    這個慕容弼,從小也是飽讀詩書,對大漢朝廷知之甚詳。他來之後,沒有去見那些王公大臣,而是先見了張讓,並給他送上了一份厚禮。


    果然起到了效果,關鍵時候,張讓給皇帝進言。


    “既然讓父說話,那就宣吧。”靈帝打了個哈欠,有氣無力的說。


    “宣鮮卑使臣慕容弼覲見!”小黃門的聲音很快傳到殿外。


    立刻,從殿門口緩步走進來一個大約二十五六歲的青年,長得眉清目秀,穿著漢服,一身儒雅之氣,一點兒也看不出鮮卑人的那種野蠻和兇狠氣息。


    他來到靈帝龍椅前大約三丈的地方,停了下來,雙膝跪倒,行了參拜大禮,“罪臣慕容弼參見陛下。”


    “慕容弼,你來此何事?”


    “迴陛下,奉我家首領和連之命,特來遞上降書順表。”


    小黃門立刻將慕容弼拿出的降書接過來,遞給皇上。


    漢靈帝將降書仔細地看了一遍,裏麵大都是對他的稱頌,表示鮮卑願意俯首稱臣,世代修好,永不犯邊等等,靈帝看了當然高興。不過他這一次並沒有表現出來,反而是臉色一沉。


    “大膽和連,難道又想和他父親一樣玩緩兵之計嗎?朕豈能再上他的當!”


    “陛下,和連大頭領這次是真心來降,還望陛下明鑒。”


    “哦?真心來降,你倒說說,是怎麽個真心,如有半句欺瞞,定斬不饒!”


    靈帝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兩旁的禦林軍同進將刀從鞘中抽出了半截,然後“哢——”一聲又放了迴去,許多官員都不由自主地身體抖了一下,但是慕容弼跪在那裏,卻沒有動。


    “迴稟陛下,我鮮卑此次南下,共計十萬鐵騎,分別是和連首領出兵三萬,軻比能將軍出兵兩萬,東鮮卑素利首領出兵三萬,西鮮卑首領蒲頭出兵兩萬,在薊縣、上穀和彈汗山三場大戰中,共戰死約七萬人,而且四方現已經背盟,任何一方,現在就是想出兵南下,也已經不可能。”


    “哈……”漢靈帝大笑幾聲,“眾卿以為如何?”


    “陛下!”諫議大夫朱雋出列啟奏,“臣以為,鮮卑之人,素無信義,正如陛下所說,比為和連的緩兵之計,不可信也!”


    “臣等附議!”何進、皇甫嵩、盧植等一幹武將都同意朱雋的觀點。


    “陛下,此次請降,乃是誠心,幽州戰場,慘烈無比,我鮮卑人早己心存畏懼,乞求和平。”


    “鮮卑人也心存畏懼?”漢靈帝也罷,滿朝文武也罷,他們還是第一次聽到北方草原對大漢心存畏懼。無論以前的匈奴,還是現在的鮮卑,他們何時停止過對大漢的戰爭,衛青,霍去病,班定遠,他們不管取得怎樣的勝利,但對手都不會屈服,好戰,就是他們的天性。


    “陛下,鎮北將軍丁偉,驍勇無敵,在彈汗山,將我鮮卑數千將士的頭顱砍下來,堆積成山,並題字山口,讓我鮮卑人膽寒。在我族中,有‘白馬銀槍鎮塞外,不教鮮卑度燕山’的傳言。”


    “丁偉在彈汗山山口所題何字?”漢靈帝問。


    “犯我大漢,雖遠必誅!惡有惡報,血債血償!”慕容弼說完,低下了頭。


    “犯我大漢,雖遠必誅!惡有惡報,血債血償!”漢靈帝激動地從龍椅上站起來,“此乃先皇武帝祖訓,然多年來,都未能實現。現在丁偉將此字題於彈汗山口,壯哉!寇可往,我亦可往!從此之後,攻守之勢易也!”


    “陛下聖明!”


    “陛下萬歲!”


    崇德殿中,眾大臣都激動萬分。一是此事確實能夠振奮人心,二是陛下如此高興,做臣子的,又怎能不高興呀!


    “陛下,鎮北將軍手下有三將,我鮮卑人畏為三虎,有他們在,我鮮卑已無力南下。”


    “哦,是哪三人?”皇上來了興趣。


    “餓虎太史慈,飛虎趙雲,石虎徐晃。”


    “餓虎、飛虎、石虎……,好名字,有氣勢!”靈帝非常高興。


    靈帝本來就要宣旨,可他還是習慣性地看了看張讓,張讓點了點頭。


    “傳旨,朕準許鮮卑首領和連來降,加封和連為鮮卑王,鮮卑各部皆聽從其號令,鮮卑速派質子入京,並將貢品於新年之前送達。”


    “臣謝陛下隆恩!”慕容弼再次拜謝。


    “即日起朕將大赦天下,舉國歡慶,新年將至,暫不設朝,若有事,等到明年十五之後,再做朝議,退朝!”


    “恭送陛下!”


    漢靈帝一下朝就急匆匆趕去長秋宮,再續他還沒有盡興的那個事。


    漢靈帝白日裏激戰後宮,遠在幽州的丁偉,這個時候也沒有閑著。


    房間中有兩盆燒得很旺的炭火,溫暖如春,讓人一點都感覺不到這裏是北方的寒冬,芙蓉帳裏,春宵意濃,兩具青春的身體,如幹柴烈火般熊熊燃燒,赤裸的身上香汗淋漓。


    蘭兒滿臉紅光,仿佛一朵嬌豔的蘭花,幸福無比。


    丁偉一遇到非常高興的事情,就會在蘭兒的身上發泄一番。對此,蘭兒非常高興,也非常聰明,從不去問丁偉有什麽高興的事,隻是去享受這一切,她知道,她不能幫助丁偉什麽,她隻能用她的身體,讓丁偉滿足。


    丁偉現在可謂是春風得意,自從求賢令下發之後,每天都有好事連連。許多寒門子弟和一些小的世家子弟,紛紛來到代郡,這些人雖然不是什麽大才,但出任一個縣令或者縣尉,還都是可以的,而且這樣的人,其實在任何時候,都是非常需要的。時間不長,三十幾個縣的官員已經基本配置齊全,各縣百姓生活安靜。


    人心一定,其它各個事情都很順利,上穀和代郡僅兩個郡,就征兵五千,各個將領都在加緊訓練兵士,估計兩個月,也就是說在曆史上黃巾起義爆發時,一定可以訓練成軍。而上穀和代郡原有兵士兩千多,他又向呂布要了兩千並州狼騎,並留下了高順。


    丁偉本來是想留下張遼,可是後來他發現,張遼現在與徐晃的兄弟情義很深,而且對自己很常敬重,他就改變了主意,因為丁偉覺得,張遼以後一定是自己的,而這個高順,曆史上卻是對呂布死忠的人,他必須提前下手,否則以後還真會沒有了陷陣營。


    呂布當然沒有什麽意見,那天晚上一頓酒,一切都化幹戈為玉帛。武人見麵一杯酒,所有的恩怨全沒有。丁偉乘勢封高順為陷陣校尉,將那兩千並州鐵騎命名為陷陣營,成為大漢第一支騎著戰馬的步兵,可見丁偉是多麽富裕。這樣的安排,高順非常滿意,他本來就是並州將領,效忠丁原還是效忠丁偉,在他看來,完全一樣,因為這個時候,還沒有人會想到效忠呂布。


    代郡的治所原來是高柳城,但由於那兒離鮮卑的的王庭彈汗山太近,前任太守不敢去那兒上任,就在緊臨上穀的地方建了一座新城,就是現在的代郡城。丁偉現在將鮮卑人擊退了,高柳城自然不能沒人去守,於是派郝昭帶領兩千兵士駐紮在高柳。本來要給三千兵馬,可是郝昭隻要兩千,另外一千他決定到了高柳再進行招募。有郝昭這個鎮城將軍在,即使兩千兵馬,也可確保高柳不失,這一點,丁偉是相信的。


    在代郡和雁門之間,稍稍偏北的地方,丁偉在這兒修了一座雄關,叫迴雁關,它與雁門和代郡成為犄角之勢,同時又與高柳城和代郡成為犄角之勢,這兒由徐晃率三千兵馬駐守。如此,雁門有張遼的三千兵馬,代郡有太史慈的四千兵馬,迴雁關有徐晃的三千兵馬,高柳有郝昭的兩千兵馬,這樣就在幽並二州的外圍,鑄成了一道長城,鮮卑鐵騎再想南下,即使再有十萬大軍,也不那麽容易。


    除了這些,還有兩個人讓丁偉高興,他就是蘇雙和張世平。這兩個人其實隻是兩個小商人,在其他人看來,都可能不屑一顧,但是丁偉卻如獲至寶。因為他知道,這兩個人擅長做戰馬生意,而且懂得投資。在原先的曆史中,他們是因為看到了劉備的潛力,從而給劉備送了幾十匹戰馬,這才讓劉備有了與關、張組織義軍,戰黃巾,初露頭角。


    丁偉將這二人招來,經過簡單的談話,發現此二人確有經商的頭腦,於是給二人封官,讓他們去中原或者南方做戰馬生意,他提供戰馬,得利後給他們二人兩成。


    蘇雙和張世平一聽,都是感激泣臨,商人在這個時候,哪會有如此待遇呀,當下便表示為丁偉誓死效忠。


    還有一件事讓他高興不已,那就是孫乾來了,是主動投奔他。兩人見麵後,又是一番徹夜長談,當孫乾得知丁偉俘虜了檀石槐的孫子狼泥時,馬上要求去鮮卑和狼泥的父親扶盱談判。丁偉怎麽可能讓孫乾一個文弱書生去那虎狼之地呢?可是孫韓是非去不可,他再三說明此去絕無危險。最後丁偉也想到孫乾在以前的曆史上,可是最有名的外交家了,於是派周倉帶領一百兵士護送去了鮮卑。


    “稟將軍,華佗先生求見!”丁偉正在床上一個人想著美事兒,一名護衛在門外稟報。


    “讓華先生在客廳等候,我很快就來。”丁偉說著起身坐在床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白馬嘯三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虎嘯山林多情劍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虎嘯山林多情劍並收藏白馬嘯三國最新章節